繼續來分享我的Google Ads投放實踐經驗,今天的主題是谷歌廣告的出價和調價策略。

      不會講很多基礎的信息,之前接觸出價不多的朋友,可以閱讀谷歌官方關于出價的教程有個初步了解。

      1、別人告訴你的出價、 調價技巧,不一定適用你

      沒有標準百分百適用的方法,因為投手的經驗、自家產品的競爭力、外部廣告投放的競爭激烈程度、投放的產品在當前賬戶積累的轉化次數、廣告質量得分等,都會和出價共同影響著整體投放效果

      如果你采用了我以下的技巧卻不奏效,請看回第1條。

      2、要讓谷歌的智能出價真的做到智能,靠的不是谷歌智能系統本身,而是你的賬戶轉化積累、產品競爭力和精準受眾定位

      谷歌的智能出價運用了機器學習技術, 而機器學習需要訓練數據,精準數據越多越好。

      并不是你選擇了智能出價,谷歌就會按照你的出價設置去進行能夠實現ROI最大化的精準投放。

      你需要提供盡可能多精準的數據來幫助機器學習,智能投放才能更好地運行起來。

      當你想要投放的產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之一(滿足兩者、甚至三者更佳),可大膽嘗試智能出價:

      • 在本廣告賬戶里已經積累足夠多的轉化

      • 產品非常有競爭力

      • 能夠提供大量精準的受眾

      3、不確定競爭力的新品,先通過搜索廣告CPC人工出價來積累轉化,再轉智能出價

      在新產品投放前期,搜索廣告是所有廣告類型中,最能夠實現精準定位到潛在客戶群體的。而且搜索廣告提供CPC手動出價,可以在不確定的情況下,最大程度地控制試錯成本。

      但手動出價是有局限的,如果你想進一步擴大獲客圈子,就要在通過手動出價積累到足夠多轉化后,轉到智能出價。

      關于足夠多轉化次數的標準是多少,谷歌的建議是過去30天內有至少15次轉化,而我個人在實際投放的發現是15次不夠,至少得50次。

      這里的轉化次數為同一個產品最好,如果是受眾重合度高的同一品類通常也能起到不錯的數據協助作用。打個比方,一個投美妝產品的廣告賬戶,近期在口紅上的轉化很多,現在想去投之前從來沒有投過的眉筆。因為受眾是高度重合的 ,這種情況也可大膽地對眉筆進行智能出價投放測試,而不一定先通過手動出價有積累了再轉。

      4、人工手動出價可控性強,智能出價加快投放進程、有更強的獲客潛能

      人工出價可以有效地控制試錯成本,但同時也導致了在獲取更多潛在客戶上受限;當出價太低時,廣告跑起來也很慢。而智能出價很大程度上能解決這兩個問題。

      所以,強烈建議有智能出價條件的,一定要用智能出價去測試。

      在平時的投放中,注意觀察你自己的賬戶數據,總結什么情況下最適合用智能出價。

      5、非常有競爭力的產品,直接用智能出價

      有競爭力的產品能夠很快跑出轉化數據,因此可直接上智能投放。

      關鍵在于如何篩選出在谷歌廣告投放上有競爭力的產品?

      我之前總結過一些科學的選品原則,這里不展開說,有興趣的可以看:

      13條能讓Google廣告ROI翻倍的選品技巧

      6、在智能出價廣告上,盡可能多地用上自己的用戶數據作為受眾信號/受眾定位

      自己的用戶數據, 主要是指購買客戶郵箱、通過活動獲取的訂閱用戶郵箱、通過Google Analytics收集到的網站訪客

      這些數據的精準度最高,數據精準度越高越有利于機器學習。

      7、 轉化次數和轉化價值競價策略, 實際上并不是按照轉化來收費的

      谷歌提供轉化次數和轉化價值競價策略,但并不是只有當廣告給你帶來轉化時才會產生收費。

      你的設置只是告訴谷歌,你愿意為單個轉化付出多少成本,然后谷歌會根據你設定的CPA/ROAS來幫你獲取盡可能多的轉化。但實際CPA可能會跟你設定的預期有很大的出入。

      大部分廣告類型只要有點擊,就會產生收費。

      8、新人剛開始投放,從可控度最高的出價策略開始

      特別建議在ROI要求高、廣告預算有限的公司的新人這樣做,主要是為了降低試錯成本。

      比如搜索廣告,默認推薦的競價是conversions, 然后你可選擇設定一個CPA(單個轉化成本)值。但當你設置的投放不對或者產品沒有競爭力時,很可能預算都花完但零轉化,或者單個轉化成本遠超出設定值。

      所以新人最好一開始選Clicks出價。

      Performance Max廣告沒有點擊數Clicks出價選項,只有轉化次數和轉化價值兩個選項,選Conversions轉化數更可控

      其它廣告類型同理,新人最開始學習投放時,先選擇所有競價選項中最可控的那個。等測試跑通跑出結果,轉化次數提上去了,再盡可能多地轉去嘗試智能出價

      9、推薦設定tCPA, tROS

      Target CPA默認是沒有勾選的,但建議勾選,設定值。

      原因是現階段完全把控制權給谷歌,風險太大。日后人工智能技術非常健全后,或許會是最佳的出價選擇。

      10、CPC, tCPA, tROAS初始值如何設定比較合理

      如果之前從來沒有投放過該品類,先設置一個較低的值,比如搜索廣告設置CPC為$0.2,如果曝光效果不佳,再慢慢往上調,直到找到效果最大化的平衡點。

      如果之前有投放過同一個產品,或者同一個品類,直接參考歷史投放記錄,可以獲取到較為合理的出價初始值。

      舉個例子:

      之前某個產品投放搜索廣告用CPC出價,投放了$1000,轉化數200, 那么CPA是$5。

      其它不變,從CPC轉到了CPA出價,那么tCPA的值可設置為$5。

      另外一個例子:

      以前投iPhone 13手機殼,ROI是3。現在想去投iPhone 14手機殼,那tROAS可設置成300%。

      我觀察到,在我的賬戶投的品類跨度不大,且歷史投放轉化好的情況下,系統默認給出的tCPA/tROAS值都是很接近之前投放的實際轉化成本。這個時候可以直接采用系統給的默認值。

      但如果是新品類,或者該品類歷史投放記錄不佳,那系統給出的出價默認值可能會很不準確。

      所以投手平時不要只是盯著ROI來看,還得對什么樣的品類的CPA/CPC大概在多少要有個譜。

      11、動態調整出價

      上一點講的是初始出價的設定。在實際投放的過程中,是需要對出價進行動態調整的。

      舉個例子:

      有轉化,回報率高,廣告系列預算很充足,但流量上不去了。很可能是出價太低限制了曝光。

      判定出價是不是太低了,有一個很科學的方法,就是查看實際的流量獲取/轉化成本是不是比出價要高

      在Google Ads后臺可以很容易把數據給拉出來:

      假設你設定的tCPA是$8, 但是賬戶跑出來的實際CPA是$9.39, 那么你可以通過把tCPA從$8調整為$9.5以嘗試獲得更多的轉化。

      注意,這個例子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 - 廣告系列預算要很充足。

      廣告系列預算不充足,很有可能即使你設定的轉化成本是實際的兩倍,你的廣告曝光和流量都上不去。

      12、廣告系列每天預算該設置多少

      如果你是新手,或者是沒有把握的投放,建議先從一個小的預算開始,看投放情況再慢慢往上調。我覺得你真的很沒把握,從20美金日預算這樣給起也是可以的,然后把CPC/CPA設置高一些就好。

      有把握的情況下, 盡可能多地給到充足的廣告系列預算,超出你實際花的兩倍以上,這樣做是為了降低投放受到預算的限制。沒有一個標準值可以參考,因為不同行業相差很大。

      拿我自己投放一個搜索廣告來舉例:

      我設定的廣告系列日預算是$500美金,月預算就是$15000

      在過去30天,我整個廣告系列實際花費是$2,992.74。

      我的廣告系列預算是實際花費的5倍以上,這樣子做我的投放幾乎就不會受到預算的限制了。

      不是建議大家都設置在實際的5倍以上,我覺得兩到三倍通常是一個比較好的做法。我之所以對這個廣告系列設置5倍,首先它是搜索廣告可控性高,其次是已經跑了很久證明可以觸達到精準潛在客戶的設置,再有就是應對偶爾的需求爆發。

      13、利用tROAS出價來抓住黃金投放期

      我個人在平常投放用tCPA智能出價比較多。tROAS用得少,原因更多是tROAS可控性低,太不好把握整體的ROI了。

      我在投放中發現tROAS更比tCPA更激進,非常適用來在黃金投放期抓住更多的機會。

      通過廣告測出了爆品,接下來在同質化產品沒有大量冒出之前的那段時間,是最寶貴的投放黃金期。在投放上就不要保守了,要勇猛進攻。tROAS出價策略在這個時候就非常值得嘗試。

      14、對電腦、移動設備進行差異化出價設置

      Performance Max廣告是不能對投發設備去設置出價的,但搜索廣告和標準購物廣告還給廣告商保留了設置的權限。

      通過Insights & reports -> When & where ads showed 找到設備投放報告,查看轉化率。轉化率太低的設備可適當調低出價,轉化率高的設備想獲取更多曝光可以適當提高出價。

      如果沒有歷史投放, 那么Google Analytics的所有流量渠道的設備轉化數據也是非常有參考價值的。

      15、對國家進行差異化設置

      和第14點同理,這里不展開說。

      之前帶的一些新人,比較容易忽略對設備和國家進行出價調整,所以特別提個醒。

      16、不要頻繁出價

      調整出價會觸發谷歌進入學習期。谷歌學習期可長可短,頻繁調整出價會干擾學習。

      在學習期中的效果會不穩定。就可能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在學習期某天的效果很差,但其實你的出價是比較合理的。看到差就去調整,反而是做了一個錯誤的改動。

      以前帶的一個新人,每當看到效果不好就忍不住去調低出價。

      你不用做冒險家,但你需要點冒險精神。

      17、如果要對出價做大調整,安排在早上做

      這樣做可以給你留比較充裕的時間去監測是否會產生異常,及時止損。

      不僅是出價,其它廣告的大改動,我都會盡可能安排在早上做。如果是微調, 比如新增投放定位關鍵字,就什么時間都可以去做。

      18、出價是影響廣告曝光的重要因素之一,不是唯一因素

      很多時候我們做出價調整是為了讓廣告被更多看到,但出價不是影響廣告曝光的唯一因素, 我們還可以通過提高廣告質量得分和轉化,來達到用更少的錢獲得更多的曝光。

      在谷歌廣告系統里,?廣告質量得分和轉化率、轉化量的杠桿效應比調整出價要高得多,所以不妨多花點時間在廣告質量和頁面優化上

      我發現出價對曝光的影響,Google和Amazon廣告系統有很大的差別。同樣是把出價從$1調到$2, Google曝光的增漲幅度可能只有10%,但Amazon的增漲幅度可能可以去到50%以上。

      19、我們要通過合理出價、調價去取得回報最大化,而不是一味地爭取盡可能多的曝光

      如果你的投放已經比較穩定,想要通過提高出價去獲取更多流量,這個時候可以去看一項很有意義的數據-?展示份額(Impr.share)

      你不可能獲得100%的展示份額,可以拿到70%以上就非常不錯了。

      在一個有投放競爭的市場,當你拿到了70%以上的展示份額,你對賬戶本身的操作已經幾乎到了極限,想要獲得更多展示,唯有提高出價。

      但在谷歌廣告系統里,展示份額并不是和出價提高的幅度是同比增長的。在70%的市場份額基礎之上,你想要再往上增加一些曝光,你的出價得是原來的好幾倍。

      回歸到投放的本質:我們投廣告的目的,是通過花錢去賺更多的錢。

      當獲取流量的成本高于回報時,就不能再往上調了。

      所以投放人員要找到投放產出最大化的出價平衡點,而不是一味追求最高展示份額和流量。

      20. 即使是你自己以前親身實踐過有效的出價方法,現在也不一定奏效,要保持更新你的出價技巧

      一切都是動態的:谷歌的廣告系統在持續更新,你投放的產品和目標受眾可能會不一樣,會有新加入的競爭者等,所以出價方式也要調整以適應變化。

      最后

      最適合你的出價、調價策略一定是在投放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需要不斷地測試。測試一定會產生試錯成本,當試錯成本過高,投放回報率就低。

      但我們可以通過科學的投放來控制試錯成本。后面我還會分享更多關于谷歌廣告投放的科學打法。有興趣的可以點個關注。



      點贊(7) 打賞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服務號

      訂閱號

      備注【拉群】

      商務洽談

      微信聯系站長

      發表
      評論
      立即
      投稿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