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稱,Temu下載數據亮眼,一度登榜美國區域蘋果商店下載榜前5。2021年美國市場iOS系統占比約為57.5%,如果真能進前5,Temu用戶數量積累速度可見一斑。業績上并沒有切實數據公布,我們僅能看到熱銷榜一產品月賣2.7萬多單。目前Temu像其他出海平臺一樣,正積極融入當地文化,圍繞“萬圣節”、“圣誕節”展開系列營銷活動。

2015年,拼多多剛“呱呱墜地”,前輩京東、淘寶就已經或即將步入青年時期,這注定了拼多多想要突破行業壁壘必須要走出一條特殊崛起路,實現彎道超車。

7年積累近9億用戶,從上線到上市也只用了3年,拼多多模式在國內如此成功,怪不得Temu有逐鹿北美紅海市場的雄心。而Temu在北美的運營策略,更像是含蓄版的拼多多,套路被隱藏但并沒有消失。

?

?

可能是賣家“被砍一刀”
想要梳理順這個問題,我們先要搞明白一個道理,互聯網公司運營前期都是在燒錢。拼多多何以能在剛成立時走補貼路線,還能大范圍打廣告?這背后是資本在“燃燒”,拼多多起量之路上站著高榕、紅杉、騰訊等一眾投資界大佬。
?

有經驗又有錢,Temu的出海之路自然走的更加“張揚”,早在組建團隊階段就有高價挖人的小道消息。今年8月,Temu即將上線時拼多多也提前放出風聲,試探市場態度。

能走超低價路線的第二點,源于入駐商家付出的代價和成本。
想要入駐的商家需提供報價,有商家反映稱報價甚至要比批發價還低!Temu會根據報價、樣品等信息進行選品,最終確定后,平臺再核算成本定價。如果通過篩選,商家就可以生產產品備貨了。賣家無需負責貨物倉儲,直接發送到Temu廣州倉即可,后續的具體管理、物流將由Temu負責。售賣后,Temu再與商家結算并制定下一步動作。這種模式,賣家就像是Temu的供貨商,真正的平臺定價權在Temu手上。便利的是后續的運營、倉儲、物流、售后,可以交給平臺負責,商家的任務僅是保證貨物數量、質量。
感覺到了嗎?Temu其實走的是類Shein模式,不同的是,一個是品牌的自有商城,一個是電商平臺。需警惕的是,Shein的成功也有時機的重要性,當年營銷費用遠低于現在,獲客成本也沒那么高,Shein得以迅速憑時尚、低價、高頻次上新策略占領北美年輕人市場。而且當時的Shein并沒有拼多多體量大,所謂樹大招風,拼多多的背景必將引來更多關注與非議。


當然,新手期總歸會有福利,拼多多為了吸引跨境商家入駐,也推出了“2022多多出海扶持計劃”,為出海企業提供一體化出海解決方案、專場培訓、全方位基礎設施,出海制造企業還可以0保證金、0傭金入駐。
雖然是風口,卻也有不少的門檻與挑戰,就目前來看,這種模式并不適合所有跨境商家,更適合有經驗、有自己生產線的廠家。
未來待續
時至今日,我國電商三巨頭均已走出國門,開拓新版圖。
阿里出海業務入場早、品類全,既有對標國內1688的阿里巴巴國際站,又有海外版淘寶速賣通,還有區域性平臺Lazada、Trendyol、Daraz。2022年4-6月,阿里國內收入同比下降1%,國際收入同比增長2%,成績并不亮眼,增速放緩或是阿里未來一段時間常態。

但是這樣的選擇并非無跡可尋。黃崢團隊早年在美做過跨境生意,一度沖到國內垂直類目第一,不缺出海經驗。對于在美上市的拼多多來說,選擇美國市場除了戰略考量外,或許也有種天然的“歸屬感”。
換個角度講,拼多多似乎最不怕這種質疑與挑戰,最愛的就是在紅海市場里挖掘大廠未涉足的“盲點”,比如深耕下沉市場、將銷售與娛樂和社交相結合。其初次面市就籠罩在兩大巨頭的“陰影”下,市場的嘲諷、看衰也經歷了許多,以不怕爭議的、流量為王的姿態迎來如今國民的真香時刻。
此外,也有消息稱,Temu已悄悄上線非洲,布局這片待開發電商市場。但現今不確定因素增多,具體實力如何還有待市場檢驗。
1、有消息稱,非商品問題退貨將由平臺兜底,商品問題將處以五倍罰款,這會令走中低端路線的賣家望而卻步嗎?
2、海外拼多多的模式并不新鮮,贏利點究竟在哪里?
想做拼夕夕跨境?
卻為聯系不到招商經理而苦惱的小伙伴看過來
大數跨境?為您獻上超值福利
僅需動動小手關注公眾號
回復關鍵詞“拼夕夕”
進群即可領取各個招商經理電話哦
還在等什么?快上車!
免責聲明:文中圖片及數據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轉載合作請在公眾號后臺發送關鍵詞“轉載”獲取聯系方式
作者精選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