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前兩天公司的市值超過阿里以后,拼多多這家公司一下子成了商業領域最火熱的話題。 各種媒體和行業人士開始分析拼多多成功的原因:有人從商業模式的角度出發,有人說這是消費降級的勝利,也有人說不是拼多多牛批,是阿里和其他同行太拉胯。 其中有一篇關于拼多多組織效率的文章吸引了我的興趣。 在仔細拜讀完全文以后,我確實也認同作者的說法,組織效率,可能才是拼多多能殺出重圍的最關鍵的因素。 而無獨有偶,隔壁的字節,也是依靠組織效率能夠攻略全球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不過,任何組織之間的競爭,一旦上升到足夠大的影響力和規模,都不會是一個單純的商業問題。 不然我們大學里也不會有一門課叫做經濟政治學了。 那說回到拼多多,其實這次財報大漲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公司的出海,海外拼多多Temu確實太猛了。 不到兩年就快趕上了跨境電商巨頭Shein,而阿里旗下深耕海外市場多年的AliExpress好像瞬間就被人淡忘了。 按照很多人的理解,拼多多在國內都能大殺四方,腳踩阿里,去到制造業不發達,通脹高企的美國市場,只要復制粘貼,亞馬遜和其他美國電商不就馬上望風歸降了嘛? 如果你這么想,我只能說,你既不懂美國市場,更不懂現在的這個世界。 先說商業上的事,作為電商巨頭,很多人以為Temu瞄準的是亞馬遜的江湖地位。 單說Temu現在的整體平臺策略來說,他自己可能都沒想到。 要知道,在美國,Temu主攻的白牌低價的市場本來就不是亞馬遜的。而是線下以Dollar Tree為首的線下一元店的零售業態。 你但凡對美國的物流成本有一點了解,就知道低價這塊市場只有中國的跨境公司和美國線下零售商能做。 這是個很簡單的數學問題。 當然,Temu未來可能會在美國祭出百億補貼的大旗,吸引更多品牌方入駐,正式跟亞馬遜正面硬剛。 但考慮到美國零售市場的價格體系更加成熟,連亞馬遜都不敢瞎搞的事情,Temu一個中國來的野蠻人能不能干成,要打一個十分大的問號。 而一旦Temu撕破臉要跟亞馬遜對抗了,雖然亞馬遜電商部門一直比較佛系,但作為全球最頂級的科技企業,亞馬遜恐怖的現金流和技術能力,要是認真起來,拼多多確實還是差一個數量級的。 不過這都還不是最重要的。如果商業競爭那么單純,就不存在商戰了。 拼多多在海外最大的隱患其實是政策風險。 我上面提到了拼多多的核心優勢是極致的效率。任何東西都是有一體兩面的,效率的背后犧牲的一定是公平。 因為國情的不同,在美國做生意一定要考慮到各個群體的利益。要想把公司做長久,最終也一定是各個集團的最大公約數。 大家仔細想想。拼多多這套打法,有多少人能賺到錢,又有多少人會因此利益受損,丟掉工作,甚至整個行業都沒了? 可能真正能賺到錢的也只有拼多多的投資人,公司高管,和少數的公司員工吧。 而那些因此消失的品牌方,貿易商和廣告公司,背后每一個家庭的人每一人的手上可都是有Vote的,你猜猜他們會怎么做? 而反觀TikTok,這兩年搞的轟轟烈烈的封殺事件,也隨著美國聯邦法院阻止蒙大拿州封殺TikTok而告一小段落。 也許TikTok最終還是會淪為賣身的下場,但是至少TikTok這家曾經的中國公司,真正的在美國互聯網江湖能占有一席之地了。 TikTok的秘訣很簡單,效率再高,錢賺的再多,也別忘了毛主席的教誨: 把朋友搞的多多的,敵人搞的少少的。 KOL們和MCN都上了TikTok的船了,這艘船一旦開出去,它就停不了,只能往前。 所以,海外拼多多Temu在美國會被封殺嗎? 拼多多的戰略選擇很重要。 如果硬剛,大概率只是時間問題。如果擁抱本土化,但也不代表沒事。 時代大潮下,沒有你,對美國人來說很重要。 也歡迎大家加入我的小報童專欄, 解鎖以下權益: 1.每周至少一篇深度長文推送 2.跨境出海會員交流群 3.每周半小時會員專屬直播答疑 4.免費觀看我在B站/油管的會員專屬視頻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