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Jack說跨境”關注公眾號,星標關注,看到每一篇更新

      不得不說Temu現在聲勢浩大。大有在歐美站穩腳跟的意思。除了Temu還有Tiktok Shop這類的平臺虎視眈眈。

      不得不說,按照拼多多,字節的實力。如果沒有歐美制裁,他們無疑要從線上市場分下一大塊蛋糕。

      不得不說拼多多和字節是國內互聯網公司的翹楚,把老牌的阿里,騰訊等公司比下去不少。

      僅僅從人效比上面看,拼多多和字節也是遠遠強于阿里騰訊。如果從純商業角度看,多多和字節的效率是要碾壓一眾互聯網公司和國內的跨境電商公司。

      而且多多和字節這類公司是屬于全面出擊類型的。他們所圖甚大。temu一開始定位就是全品類。

      我最近發現很多品牌產品都在Temu上面售賣,具體不清楚有沒有品牌授權,但可以參考拼多多的發展路徑,這一步不會太遠了。

      白牌賣家的終局

      白牌賣家的終局不遠了,絕大多數沒有品牌沒有私域流量的白牌賣家,要么加入這類平臺,要么往一些欠發達市場去做(不過Temu這類平臺早晚也會去做)

      白牌賣家的終局被大大加速了,可能就一兩年的生存期(并不是說白牌賣家做不了了,但是必須要清楚的是,很大概率要在Temu,Tiktok Shop這類平臺上面生存了)?,F在很多大的獨立站已經被擠壓的非常厲害了,像蘭亭集勢等老牌獨立站公司也是如此。不論是模式還是效率,Temu都是碾壓這類公司。他們的衰落只是時間問題。

      當然Temu不僅僅是碾壓獨立站的大公司,小公司也很難幸免。小公司不論是從資源效率上和大公司尚且有距離,自然是更難競爭得過Temu的。

      白牌賣家的生存空間會被極限壓縮,日子只會越來越難。

      平臺賣家內卷加劇

      Temu等平臺逐漸往門檻更高的大件高客單價產品布局,Temu的全平臺不是虛言。是全方位的競爭。

      亞馬遜平臺賣家,沒有自己品牌僅僅是供貨的貨架電商賣家只會越來越難。

      外部有Temu等平臺擠壓,內部有更多新賣家激進內卷。利潤空間被大大壓縮。

      今年和不少亞馬遜賣家交流過,新款極難推,老的鏈接利潤率下滑非常厲害。即便是有門檻的產品,也是內卷的非常厲害。

      像一些大件產品。被超低價內卷,甚至直接是成本價促銷。這種虧錢的玩法。以前這些賣家可能只能堅持幾個月,現在這類賣家可以長達大半年超低價內卷。直接幾個柜子的貨卷。

      這種內卷從低客單到高客單都有,我觀察了一些電子產品賣家。有很多是在虧本搶占流量,很多直接是差不多成本價在甩賣。而且還是比較新的產品。本來可以有20-30%的利潤空間,現在直接不考慮利潤內卷。

      明年這種情況應該會更多。原本一個新品是能賺到30-40%的毛利,如果這種競爭程度,降到10%以內也不稀奇。

      賣家的出路

      1.打不過就加入,適合一些供應鏈比較強的賣家。貿易商是極難在這類平臺賺到錢。罰款拒付一多,直接虧本的賣家也非常多。

      2.堅定走品牌化路線。真正的品牌賣家才能把渠道充分利用起來。今年不論是亞馬遜還是谷歌等流量渠道,都在往品牌賣家傾斜。有資源有實力的賣家一定要做品牌。只有你的品牌能站得住,才能把亞馬遜,獨立站變成你的渠道。不然你即便是在亞馬遜銷售額上億可能也僅僅是渠道賣家。

      3.低成本獲取流量。低成本獲取流量對于賣家搞流量的要求很高,適合營銷型賣家。這個低成本可以是做自然流量,也可以是做私域沉淀。總之,如何更低成本觸達用戶是核心。

      對于絕大數賣家而言,要想在未來生存并不容易。即便你有較強的供應鏈資源,但是越來越多有實力的工廠進來,你的利潤只會越來越低。

      所以真正的出路還是產品差異化,品牌化以及低成本獲取流量。找到細分市場切入細分人群的差異化產品營銷組合,形成一個或許體量不大,但是小而美的品牌才是中小賣家真正的破局所在

      和我交流!???

      如果喜歡本文,歡迎一一


      點贊(2) 打賞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服務號

      訂閱號

      備注【拉群】

      商務洽談

      微信聯系站長

      發表
      評論
      立即
      投稿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