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我的老板給我推薦了小馬宋老師的《營銷筆記》,他說他幾乎每年都會看一遍。抱著好奇心我也看了電子書,后來還買了書本,至今也養成了每年都會看一遍的習慣,里面的不少金句非常不錯,想跟大家分享。
1. 做營銷,不能基于自己的視角和偏好,而是要基于顧客的視角和偏好
太多企業陷入"自我感動式營銷":研發團隊覺得功能強大的產品,消費者卻覺得無用;品牌方精心設計的文案,用戶看了一臉茫然。本質上,這是把"企業想表達的"當成了"顧客想看到的"。
云耕物作做紅糖產品時,沒有糾結于"原料產地"等企業視角的賣點,而是通過調研發現,女性購買紅糖多是為了緩解情緒、獲得慰藉,核心需求是"暖"。
于是他們將包裝升級為暖色調,突出"暖心"概念,結果銷售額顯著提升,評價中"暖"字成了高頻詞。營銷的第一步,永遠是放下自我,站在顧客的立場思考"這對我有什么用"。
2. 為顧客創造價值才是一個公司、一個品牌安身立命的根本
小馬宋在書中戳破一個真相:"如果企業不能為顧客創造價值,卻只想著怎么賺錢,那它就真的賺不到錢了"。利潤從來不是目標,而是創造價值后的自然結果。
有兩家相鄰的包子店,豬肉漲價后,一家減少餡料維持原價,另一家保持餡料足量但合理漲價。前者看似保住了短期客流,卻因失去"皮薄餡大"的核心價值從而生意逐漸冷清;后者雖短期流失部分顧客,但堅守價值最終留住了核心用戶。營銷的本質是利他,當你持續為顧客解決問題,利潤自然會隨之而來。
3. 只在營銷這一個層次思考營銷終究會有限制,你應該思考的是商業經營的邏輯
很多創業者把營銷當成"救命稻草",希望靠一個創意、一篇爆款就能起死回生,卻忽略了經營的根基。小馬宋直言:"營銷威力的發揮,最終依賴企業的經營和組織能力"。
元氣森林的成功常被歸因于營銷,但本質是其精準的經營邏輯:先洞察到年輕人"想喝甜飲料又怕胖"的需求,再通過代糖技術解決產品問題,最后才用營銷放大聲量。脫離經營談營銷,就像在沙灘上建樓,看似熱鬧實則脆弱。
4. 產品的本質是顧客的需求,當顧客有某種需求且無法免費獲得時,產品才會有價值
既然要做營銷,你首先就要有一個“產品”可以賣,那么你要賣的這個產品本質是什么呢?你賣的其實是顧客的需求
企業常犯的錯誤是"為產品找需求",而正確的邏輯應該是"為需求造產品"。顧客買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用商品完成任務的能力。
小孩子的牙刷設計,若只從功能出發會強調"清潔力",但從需求出發會發現,家長更需要"孩子愿意主動用"的解決方案。于是有品牌增加了卡通造型和刷牙計時功能,看似偏離了"清潔"核心,實則精準滿足了"讓孩子愛上刷牙"的真實需求。
5. 所謂巨人過河,是不需要策略和技巧的,巨人直接就走過去了,只有小松鼠過河才需要策略和技巧
這句話道破了企業競爭的本質:實力差距決定策略邏輯。這里的"巨人"指擁有規模、效率或資源優勢的企業,"小松鼠"則是需要精準發力的中小品牌。
星巴克就是典型的"巨人",其核心優勢是供應鏈效率和品牌心智,無需糾結于單店促銷策略;而小眾咖啡品牌作為"小松鼠",就需要找到差異化賽道,比如聚焦"社區熟人服務"或"單一產地精品豆",用精準策略彌補實力差距。認清自己是巨人還是小松鼠,才能選對過河的方式。
6. 低價并不是一種優勢,低成本帶來的低價才是一種優勢
單純降價任何人都能做到,但這并不可持續。價格戰是最低級的競爭手段,真正的價格優勢源于經營效率或創新的模式降低成本。
小馬宋強調:"企業經營成功的本質是獲得競爭優勢,而低成本帶來的低價才是真正的優勢。---但是偷工減料帶來的低價除外"。
海底撈能維持親民價格又保證利潤,關鍵在于其低成本運營體系:中央廚房統一加工降低食材成本,標準化服務流程減少人力浪費,甚至通過會員體系提高復購率攤薄獲客成本。沒有低成本支撐的低價,要么虧損倒閉,要么偷工減料,最終失去顧客信任。
7. 如果你想創辦一個大公司,那首先就要進入一個規模足夠大的市場
水大魚才大,家里的魚缸再大也養不出鯨魚,只有大海里才能出現鯨魚。
創業者在選擇賽道時,必須首先考慮市場的規模和發展潛力。市場規模直接決定了企業的成長天花板。
如果你想創辦一個大公司,那首先就要進入一個規模足夠大的市場。選擇往往比努力更重要。選擇一個規模足夠大的市場,是企業做大的前提條件。
在小池塘里,再努力也長不成大魚,比如鮮榨果汁行業因供應鏈不穩定,難以形成大市場,至今沒有出現全國性品牌。選對賽道,比努力更重要。;而在大海里,即使成不了鯨魚,也有足夠的成長空間。
8. 設計產品不僅要解決功能問題,還要解決使用問題
因為一個任務要完成,需要一系列的現實條件。你不僅要提供能完成任務的產品,還要協助顧客讓他們具備解決任務的所有現實條件。
很多企業只關注產品本身的功能,卻忽略了顧客使用的現實條件。優秀的產品設計不僅要考慮功能,更要考慮用戶體驗——包括顧客使用產品所需的所有現實條件。
比如復雜的軟件可能功能強大,但如果用戶需要大量培訓才能掌握,就很難普及。簡單、易用、降低使用門檻,本身就是產品價值的一部分。
9. 企業的戰略定位,只有同時開展一系列與之匹配的獨特經營活動來支持它,才能獲得競爭優勢
定位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貫穿所有經營活動的核心邏輯。只喊定位不做落地,就像給空房子掛塊門牌,毫無意義。
小馬宋團隊自己的經營就是例證:他們定位"精準策略咨詢",所有活動都圍繞這一核心展開——只提供一個基于調研的方案而非多個選項,只向有決策權的人匯報以提高效率,這些獨特的經營活動共同強化了其專業定位。定位是否有效,要看經營活動是否形成合力。
10. 營銷的本質是利他,是成就他人,是創造價值,企業的利潤只是因創造價值而獲得的獎勵
這句話是《營銷筆記》的靈魂。營銷不是"說服顧客買單",而是"幫助顧客解決問題",利他的本質是利己。
得到APP的成功就源于此:它沒有推銷"課程",而是為"想利用碎片時間學習"的人創造價值——精選內容、縮短課時、優化收聽體驗,當用戶覺得"用得到真的能學到東西"時,付費和復購自然發生。放棄"賺快錢"的執念,專注創造價值,時間會給你最豐厚的回報。
11.許多精于營銷技巧的朋友,后來再想往上提升往往有一定難度,因為他們很難再向上一個層次思考
戰略管理學家阿諾爾特·魏斯曼曾經說過,一個問題的解決,總是依賴于與問題相鄰的更高一級的問題的解決。
只在營銷層次思考營銷,終究會有限制。想對營銷的認知再提升一個層次,你應該思考的是商業經營的邏輯。
這段話點明了許多營銷人職業發展的天花板。當你掌握了各種營銷技巧后,想要進一步成長,就必須從商業經營的更高維度來思考問題。
結語:營銷的真諦,藏在最樸素的邏輯里
小馬宋在書中說:"營銷不是干一件大事,而是做對一系列小事"。從顧客視角出發,用經營邏輯支撐,靠價值創造立足。
《營銷筆記》中的這些金句,之所以受到如此多的關注,是因為它們直指營銷的本質,超越了表面的技巧和策略,回歸到商業的基本邏輯。
營銷的本質是利他,是成就他人,是創造價值,企業的利潤只是因創造價值而獲得的獎勵。
以上,金句來源小馬宋老師的《營銷筆記》,?如果對你有用,也可以去看看電子書學習學習,請點個贊點個在看哦,下周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