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為什么有的能火,有的卻沒人理?

      關鍵不在于形式(UGC、創始人廣告),而是有沒有抓住人類心理的“軟肋”。

      今天我們聊聊?五大心理觸發點,并結合不同年齡段(Z 世代、千禧一代、55+)的真實案例,幫你看懂Meta廣告素材背后的邏輯。



      心理觸發點一:挑戰固有觀念

      為什么有效??

      當廣告打破觀眾原有認知時,會讓人心里不舒服,這種“不舒服”就是“認知失調”。大腦會想盡辦法去找答案,于是觀眾會更愿意繼續看下去。

      案例品牌:

      • Z 世代:The Ordinary(護膚品牌)廣告打破“便宜=沒效果”的觀念,展示真實用戶的皮膚改善案例。




      • 55+ 群體Revlon 的廣告往往邀請專業化妝師或成熟女性模特出鏡,傳遞“美不分年齡”的理念,讓55+群體看到“我也可以美得自信又優雅”,消除他們對年齡與美貌之間關系的偏見。




      心理觸發點二:失敗經歷 + 損失厭惡

      為什么有效??

      人對“損失”的痛感要比“獲得”的快樂更強烈。

      廣告先讓觀眾看到失敗或浪費,就能勾起他們的共鳴,再通過對比把產品的價值放大。

      案例品牌:

      • Z 世代Glossier的當家花旦Cloud Paint 云朵腮紅,廣告先展示腮紅的錯誤用法,切中用戶痛點,然后再將產品特點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用戶利益,它有效地激發了目標受眾(追求自然、便捷、個性化美妝的年輕消費者)的興趣和購買欲。


      • 55+ 群體: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廣告展示“錯誤投資帶來損失”的故事,再強調“專業顧問提供穩定回報”。



      心理觸發點三:權威效應

      為什么有效??

      人們更容易相信權威,但不同年齡段對“權威”的定義完全不同。

      案例品牌:

      • Z 世代Ariana Grande 的彩妝品牌 R.E.M. Beauty 強烈依賴其創始人 Ariana 作為品牌的核心形象,并邀請美妝達人(如 Jake Warden、Nia Ivy、Patrick Starr 等)在社媒上分享體驗與開箱,引起 Z 世代在視覺和認同上的共振。


      • 55+ 群體LL Bean請真正的公司的實驗室專家出鏡展示產品的實用性,強化專家與日常實用兼具的形象,讓人覺得“這才是我能信賴的風格”。




      心理觸發點四:回應質疑

      為什么有效??

      消費者心里總有疑問,比如“太貴了” “安全嗎”。

      如果廣告能主動回應這些擔憂,甚至把缺點轉化為賣點,就能大大降低顧慮。

      案例品牌:

      • Z 世代White Fox回應質疑點:快時尚品牌是否過于廉價、不耐穿或缺乏品質?品牌回答方式:利用網紅 KOL 與校園大使真實穿搭示范,強調“潮流+真實有料”的定位,讓年輕人相信雖然價格親民,但仍有范兒與質感。


      • 55+ 群體Talbots--用戶質疑點:成熟女性穿搭是否會顯得過時或沉悶?回應方式:Meta 廣告中由中老年搭配達人演示優雅搭配,回應“優雅不是老氣”的偏見。




      心理觸發點五:社會證明 + 稀缺感

      為什么有效??

      “大家都在買,我也要買” + “快沒了,再不買就錯過” = 雙重刺激。

      案例品牌:

      • Z 世代:耐克(Nike)明星限量聯名款球鞋,開售即秒光,制造社交媒體話題,放大 FOMO(害怕錯過)。

      • 55+ 群體:Swisse(保健品)廣告展示“同齡人使用后的效果”,并提示“庫存有限”,制造稀缺感。



      特別補充:55+ 人群在時尚產品上的心理出發點

      和年輕人不同,55+ 人群在時尚消費中有自己獨特的心理邏輯:

      1. 身份與體面感:更在意“得體”和“有品位”,喜歡通過穿著傳遞社會地位。例子:Burberry、Uniqlo U 系列。

      2. 品質與實用性:更愿意為材質和做工買單,強調“貴但值得”。例子:Loro Piana、Hermès 絲巾。

      3. 社會證明:容易受到同齡人影響,看重“別人都在穿”。例子:Max Mara 常被視為“成熟女性的優雅選擇”。

      4. 經典與穩重感:偏好經典款式,強調“買一件能穿十年”。例子:Chanel 小黑裙、Cartier 手表。

      5. 價值觀共鳴:喜歡有歷史、有故事的品牌,感覺買的不只是衣服,而是生活方式。例子:Gucci 的復古文化敘事。

      ? 總結來說,55+ 人群的時尚消費更偏向?經典、穩重、體面,核心是?身份感 + 品質保障 + 社會認同,這與 Z 世代追求個性和社交表達有明顯差異。



      總結

      廣告的本質不是堆功能,而是利用心理觸發點讓人動心

      這五大觸發點分別是:

      1. 挑戰固有觀念

      2. 失敗經歷 + 損失厭惡

      3. 權威效應

      4. 回應質疑

      5. 社會證明 + 稀缺感

      不同年齡段的人,對這些觸發點的敏感度不同。年輕人更看重真實感和社交認同,年長者更依賴專家和安全感。在時尚產品上,55+ 群體尤其強調“身份、品質和經典感”。

      ? 如果你能把心理觸發點和目標受眾的代際特點結合起來,你的廣告不僅能吸引注意,還能真正轉化。

      —END—
      ? 你或許還想看?

      2025年小預算也能玩轉Meta(Facebook)廣告!結構怎么搭?創意咋測?全講透!

      (超級干貨)半年時間把中高客單價品牌從零到日出百單,我做對了什么?

      特別聲明:

      ①轉載部分信息及圖文是出于促進信息傳遞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權利人持相關權屬證明與本公眾號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

      ②本公眾號原創內容,受著作權法保護,如要引用文章任何觀點請注明出處;如需原文轉載,請聯系小編,經過同意后方可轉載,并標明文章來源,否則將依法追責。


      Image
      致讀者

      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規則,需讀者經常留言點“在看”“點贊”,否則會逐漸收不到推送!如果你還想每天看到我們的推送,請將Yuyuka跨境品牌集結地加為星標或每次看完后點擊一下頁面下端的“在看”“點贊”,謝謝大家。

      長按二維碼關注

      把常識做到極致

      Image
      圖片




      點贊(5) 打賞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服務號

      訂閱號

      備注【拉群】

      商務洽談

      微信聯系站長

      發表
      評論
      立即
      投稿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