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元氣森林在印尼火了。


      7月,一則關于元氣森林在印尼開店的視頻在本地社交平臺瘋傳。


      人們排著長隊涌入位于雅加達核心商圈的新門店,爭相拍照、打卡、嘗鮮。一些主打口味甚至出現短暫斷貨。不僅印尼用戶在Instagram上熱烈討論,不少中國網民也紛紛轉發:“元氣森林在國外這么火了?”


      元氣森林在印尼超市上架


      這一幕,是元氣森林出海多年的“第二戰役”的階段性成果。與幾年前進入美國、日本等市場時相比,這一次的操作明顯更貼地氣。


      這一案例也折射出一個更大的趨勢:中國品牌出海已經進入深水區,拼的已不再是速度與價格,而是用戶洞察、品牌能力和長期主義。





      從高舉高打到精準深耕:

      出海節奏降溫,質量全面提升


      2019-2021年,中國品牌經歷了出海的“流量紅利期”。跨境電商、DTC品牌、直播帶貨、電商平臺如Shein、Temu的崛起,讓很多品牌嘗到了“低成本觸達全球用戶”的甜頭,出海成了創業圈的關鍵詞。


      但進入2024年以來,全球經濟波動、消費趨于理性,外部不確定性上升。與此同時,海外用戶的品牌忠誠度和消費標準逐漸靠攏本地成熟品牌體系,中國品牌再用“快、便宜”的打法顯然難以為繼。


      在這個背景下,元氣森林的印尼戰略頗有代表性。


      印尼是東南亞最大消費市場,擁有2.8億人口,中產階層快速崛起,年輕消費者對健康飲品有強烈興趣,同時對“新潮品牌”極具接受度。但元氣森林并未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而是謹慎建立本地團隊,投入時間做市場調研,優化產品結構,并在門店開業前,就與本地便利店、超市建立了穩定供應鏈合作。


      從選址、包裝到內容輸出都體現出品牌“先扎根,再擴張”的策略思路——這正是新一輪中國品牌出海與過去最大的不同。





      本地化不是翻譯包裝,

      而是“重塑品牌感知”


      回到產品層面,元氣森林并沒有簡單將國內的口味、包裝、廣告語“復制”到印尼市場,而是從文化心理和飲食習慣出發,進行了全面的在地化重構。


      比如口味調整上,東南亞消費者普遍偏好帶甜感的飲品,原本在國內主打“無糖”的元氣森林,在印尼推出了相對溫和的“低糖”版本,甜感明顯增強,但依舊保持了健康標簽;包裝設計上,引入了更多熱帶水果元素,與當地生活場景更貼近;在營銷上,也未大規模買量投放,而是聯合印尼本地的中腰部生活方式KOL,以真實推薦切入,建立信任。


      元氣森林產品本土化


      這些細節變化背后,是品牌運營邏輯的升級:不再只是將中國的成功經驗“出口”,而是去理解目標市場的用戶如何認知“品牌”,他們在意的核心價值是什么,并圍繞這些構建新的品牌話語體系。


      這比打價格戰要難很多,但帶來的品牌粘性和溢價空間也更大。





      從“做產品”到“建系統”:

      組織、研發、營銷全面升級


      在元氣森林印尼團隊的架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中國品牌試圖在海外獨立成長的雛形。


      首先是組織本地化。元氣森林不是由總部派人駐扎,而是設立本地獨立品牌運營團隊,由熟悉印尼市場的專業經理人主導。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貼近市場快速決策,避免跨國管理的“信息回流”障礙。


      其次是供應鏈協同。很多中國品牌出海后,在最后一公里配送、渠道鋪設上遇到困難。元氣森林在入場前就打通了當地主要便利店渠道,實現門店+線下渠道的協同,確保用戶在門店之外也能高頻觸達品牌。


      更重要的是,它在內容營銷、用戶互動、零售體驗層面開始構建一整套“本地品牌資產”。這不再是單純的“做飲料”——而是“打造一個年輕人認可的健康生活方式品牌”。


      這意味著,品牌出海的本質,是全鏈路能力的重建:從產品研發、包裝設計、品牌內容,到渠道網絡、團隊管理、技術支撐。一個出海品牌想在某一市場站穩腳跟,就要在這五個系統模塊上同步進化。





      “復制國內”到“海外原生”:

      出海戰略底層邏輯正在改變


      元氣森林的轉型是一個典型信號:中國品牌不再滿足于“復制國內模式、跑馬圈地”的初級階段,而是逐漸向“原生型出海品牌”靠近。


      什么是“原生型出海”?它意味著品牌不是先在中國紅了再出國,而是從產品設計、品牌定位開始就立足全球市場。比如Anker在做充電器時考慮的是亞馬遜用戶的使用體驗;Miniso進軍海外開店時考慮的是當地購物中心的動線與消費動機。


      而元氣森林的印尼門店,幾乎可以看作一個本地“子品牌”:從語言系統到用戶視覺體驗,都與中國市場區隔明顯。


      這種戰略背后是品牌的全球視野和自我定位升級。





      全球品牌,

      不止是“Made in China”


      在經歷了“賣貨階段”和“流量階段”之后,越來越多中國品牌正在邁入“品牌階段”。


      這意味著出海不能再只靠工廠、渠道和平臺,而要靠洞察、內容和長期的用戶關系構建。


      元氣森林印尼出圈只是一個開始。它帶給我們更深的啟示是:未來五年,中國品牌出海的核心競爭力,將不再是“走出去的速度”,而是“留下來的能力”。


      這其中,真正要回答的問題只有一個:


      我們能否被全世界用戶,真正當作一個“品牌”來看待?


      圖片

      往期回顧
      BREAK AWAY

      出海大百科


      下一個風口:香港公司+跨境電商!
      跨境電商必備的40個常用公式!
      做跨境電商一定要去離錢近的市場!
      圖片

      獨立站案例


      3C 智 能:Aiper??Govee?

      美妝飾品:Glossier??GirlsCrew

      服裝鞋襪:HappySocks??Sheertex

      圖片

      Shopify指南


      跨境電商坑爹產品!誰賣誰踩雷!

      Shopify獨立站內容搭建保姆級流程!

      7月最美Shopify網頁大賞!

      圖片


      點贊(2) 打賞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服務號

      訂閱號

      備注【拉群】

      商務洽談

      微信聯系站長

      發表
      評論
      立即
      投稿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