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愛的梨粉們,看這里吖!!!
一定要將公眾號?設為“星標”?哦~這樣就再也不怕錯過我的任何消息啦。
我是超級愛碼字的雪梨寶寶:外貿新秀,業界卷王。
更多精品文章請查看博客shelleydigital.com

5 月 12 日,中美發布《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宣布取消雙方 91% 的加征關稅,并暫停 24% 關稅 90 天,僅保留 10% 作為談判籌碼。
這一調整被商務部稱為 “實質性進展”,但市場人士指出,雙方仍存在結構性矛盾待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深入剖析一下這一重大事件。
1?關稅調整核心內容
美方取消 91% 加征關稅
- 取消對象:2025 年 4 月 8 日(第 14259 號令)和 4 月 9 日(第 14266 號令)加征的關稅。
- 這兩道行政令可以說是在之前貿易摩擦的基礎上,進一步對中國商品增加了沉重的關稅負擔,涉及到眾多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品類,從日常消費品到工業制成品等多領域。如今取消這 91% 的加征關稅,對于相關企業而言,是極大的利好消息。
- 調整方式:暫停 24% 對等關稅 90 天,保留 10%。這里要解釋一下,在 4 月初,特朗普進行全球對等關稅舉措時,第一時間向中國加征了 34% 關稅。
- 其中 10% 是所謂面向全球貿易合作方的基準關稅,而剩下的 24% 是針對中國長期貿易順差情況特別加征的。現在暫停這 24% 的關稅 90 天,給雙方在這段時間內繼續深入談判和觀察市場反應提供了緩沖期。
中方同步取消反制措施
- 取消 91% 反制關稅,暫停 24% 反制關稅 90 天,保留 10%:中方一直秉持著對等反制的原則,在美方加征關稅時,相應地對美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以維護自身利益。
- 這次隨著美方的關稅調整,中方也同步行動,這不僅體現了中方在貿易談判中的靈活性,也展現了推動雙邊經貿關系緩和的誠意。
- 非關稅措施:暫停或取消對美出口管制(如稀土出口限制)。此前,中國為了應對貿易摩擦中的一些不合理情況,對稀土等關鍵資源實施了出口管制措施。
- 這次隨著關稅問題的階段性緩和,出口管制也相應做出調整,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科技領域的博弈仍在繼續,稀土管制在一定程度上還是保留了后手,畢竟美國在高科技芯片等領域對中國的管制并未完全解除。
2?對重點產業的影響
半導體產業鏈松綁
- 關稅降低帶來成本優勢:美國對華關稅從 145% 降至 30%,中國對美關稅從 125% 降至 10%。這一變化對于半導體產業來說,影響巨大。
- 在過去高關稅情況下,半導體相關產品進出口成本高昂,無論是中國從美國進口一些高端芯片制造設備,還是中國向美國出口一些半導體材料、中低端芯片等產品,都受到了嚴重阻礙。如今關稅大幅下降,有助于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 技術封鎖仍存挑戰:盡管關稅有了調整,但美國對華半導體設備出口管制未解除,高端技術封鎖仍存。
- 中國半導體產業在邁向高端化的進程中,依然面臨著技術瓶頸,比如在光刻機等關鍵設備上,美國及其盟友的技術封鎖使得中國企業難以獲取先進技術和設備,這也意味著中國半導體產業在國產替代的道路上仍需加速,不能僅僅依賴關稅調整帶來的短期利好,更要加大自主研發投入,突破技術難關。
農產品貿易
- 美方農產品關稅調整:美國暫停對華大豆、玉米加征關稅。美國是農產品出口大國,大豆、玉米等農產品在中國市場有一定份額。此前加征關稅,使得美國農產品在中國市場價格競爭力下降,農民利益受損。此次關稅調整,有望重新打開美國農產品在中國市場的銷路,對于美國農業從業者來說是個好消息。
- 中方農產品關稅情況
- 但中方對美農產品(如雞肉、小麥)仍保留 10%-15% 反制關稅。這主要是從保護國內農業產業安全以及在貿易談判中保持一定籌碼等多方面考慮。國內雞肉、小麥等農產品產業在面對進口產品競爭時,需要一定的政策保護來穩定生產和市場供應。
3?未來展望

此次中美關稅調整,是雙方經貿關系緩和的重要一步,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問題都已解決。
在 90 天的緩沖期內,雙方還需要就諸多結構性矛盾進行深入談判,比如科技領域的公平競爭、知識產權保護、市場準入等問題。
對于企業而言,要充分利用這段時間,重新評估市場策略,優化供應鏈布局。而作為關注全球經濟動態的我們,也需持續關注后續進展,因為中美經貿關系的走向,不僅影響著兩國經濟,也對全球經濟格局有著深遠影響。
往期推薦

歡迎大家私信獲取《谷歌SEO頁面優化清單》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