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你要賣餅干到日本,用的新西蘭黃油、泰國小蘇打,得挨個算每個國家的材料比例,門檻高得離譜。現在RCEP直接開掛——管你材料是中日韓還是東南亞的,只要總成本的40%來自這15國,就能算“自家產”,出口全群免稅!這操作就像網購湊滿減,把群友的材料全算進“購物車”,分分鐘達標!
RCEP原產地規則的核心價值
一、原產地規則是啥?
簡單說就是給商品發“經濟國籍”,判斷它算哪個國家的貨。RCEP規定:只有被認證為成員國“自家產”的貨,才能享受零關稅優惠。
二、怎么才算“自家產”??
分三種情況:
1.?純國產:像地里挖的礦、種的菜、養的魚,這類直接算自家產(標準叫WO)。?
→ 例子:中國挖的煤礦出口日本,直接算中國產,關稅減免。
2.?全用成員國材料加工:比如用中國棉花+韓國布料做衣服,全用RCEP伙伴的材料也算自家產(標準叫PE)。?
→ 例子:中國工廠用日本零件組裝手機,只要零件都是RCEP國家產的,整機就能享惠。
3.?混用非成員國材料,但加工到位:比如用美國棉花紡成布,只要加工后稅號變了(比如從“棉花”變成“布料”),也算自家產(標準叫CTC)。?
→ 例子:用美國棉花在中國紡成布料(HS編碼改變),出口到越南可免稅。
三、省錢神操作:累積規則
核心邏輯:允許把15個成員國的材料“拼單”。?
→ 例子:中國餅干廠用新西蘭黃油、泰國小蘇打,只要總成本40%來自RCEP國家,餅干就算中國產,出口全區域免稅。?
這相當于把日韓、東南亞的材料都算作“自家材料”,更容易達到免稅門檻。
四、寬容條款:允許少量“外來貨”
即使用了非成員國材料,只要不超過10%(按價值或重量算),也能算自家產。?
→ 例子:做衣服用了8%的印度棉花,其他材料來自RCEP國家,衣服仍可享惠。
五、企業實操技巧
1.?優先采購成員國材料:比如用韓國零件替代歐美零件,更容易拼夠“自家產”比例。?
2.?靈活選擇計算方式:區域價值成分可用“成本扣減法”(總價減掉進口材料價)或“成本累加法”(人工費+利潤等)兩種算法,選容易達標的用。?
3.?用好“背對背證明”:貨物中轉時(比如中國→新加坡→印尼),只需一次原產地證明,后續中轉不用重復辦證。?
四大核心條款的省稅應用策略
一、累積規則:供應鏈重構的"黃金杠桿"
1.?供應鏈重組:優先采購RCEP成員國中間品,替代非成員國高價材料。例如:中國汽車零部件商使用日本精密零件+越南橡膠原料,累積區域價值成分達40%后出口泰國享零關稅。?
2.?跨境生產布局:在東盟設加工廠整合中日韓材料。如中國紡織企業將面料加工環節轉移至柬埔寨,利用中日原產紗線累積價值,出口澳大利亞享惠。?
3.?案例實證:武漢某化工企業通過累積規則整合馬來西亞石化原料,苯甲酸鈉出口日本年省關稅500萬元。
二、微小含量規則:非原產材料的"寬容條款"
1.?成本優化:戰略性保留10%非成員國低價材料。例如:廣東玩具廠使用8%美國塑膠粒子(非RCEP材料)+92%區域材料,仍享惠出口越南。?
2.?風險規避:需精確核算非原產材料占比。如山東輪胎企業用印尼橡膠(RCEP材料)混用9%土耳其炭黑(非RCEP),通過重量法合規享惠。?
3.?限制條件:微小含量僅輔助稅則歸類改變規則,不可單獨用于區域價值成分計算。
三、稅則歸類改變(CTC):加工升級的"通行證"
·判定標準:HS編碼層級變化(章/品目/子目改變)即視為實質性加工?
1.?初級加工升級:中國鋼廠將進口澳洲鐵礦(HS2601)冶煉成鋼板(HS7208),實現"章改變"享東盟出口稅率。?
2.?電子產品組裝:深圳企業將日韓芯片(HS8542)在越南組裝為智能手表(HS9102),完成"品目改變"享RCEP優惠。?
3.?注意事項:需核查《產品特定原產地規則》清單,如第84章機械產品要求子目改變。
四、區域價值成分(RVC):成本優化的"雙軌算法"
1.?扣減法:RVC=(FOB價-非原產材料成本)/FOB價×100%(適合原材料成本占比低的企業)?
→ 案例:江蘇圣誕燈飾廠出口澳洲,FOB價4.54美元,非原產材料2.12美元,RVC=(4.54-2.12)/4.54=53.3%。 ?
2.?累加法:RVC=(原產材料+人工+利潤)/FOB價×100%(適合高附加值加工企業)?
→ 案例:浙江無紡布企業將200元加工費計入累加項,使區域價值成分從35%提升至42%。 ?
3.?動態選擇:建立供應鏈成本模型,比對兩種算法擇優使用。如重慶摩托車企業通過ERP系統實時測算,年優化關稅成本120萬元。
企業實操:從合規到利潤最大化的關鍵步驟

一、供應鏈布局優化:重構區域產業鏈?
1.區域產業鏈拆分??
? 核心邏輯:將高關稅環節轉移至RCEP成員國,利用累積規則整合多國原產材料價值。?
→ 案例:中國半導體企業將封裝測試環節轉移至馬來西亞,整合中日韓芯片+東盟原材料,累積區域價值成分超40%后出口日本享零關稅。 ?
? 操作要點:?
1.優先在東盟國家布局勞動密集型環節(如越南服裝加工廠),疊加中日韓高端原材料輸入。 ?
2.利用成員國差異化稅率,例如將化工品初級加工設在印尼(進口原料關稅較低),深加工在中國。
2.物流樞紐選擇??
? 背對背原產地證明:在中轉港(如新加坡)拆分貨物,靈活調整原產資格。?
→ 操作示例:中國出口商將貨物先發往新加坡,拆分后以“新加坡原產”身份分別發往日韓,利用中轉地關稅優勢。??
? 注意事項:需確保中轉加工符合“實質性改變”標準(如稅號變更或增值比例達標)。
二、原產地證明“低成本化”策略?
1.自主聲明替代證書??
? 經核準出口商制度:符合條件的企業可自主開具原產地聲明,減少50%單證成本及3天以上審批時間。?
→ 湖北某無紡布企業案例:通過自主聲明實現2.2億元貨物“秒級通關”,年節省簽證費超20萬元。 ?
? 申請條件:需具備完整原材料溯源記錄和合規管理體系(參考網頁1備案流程)。
2.風險控制體系??
? 溯源系統搭建:?
1.建立數字化BOM表,實時追蹤原材料來源(如ERP系統抓取采購發票、加工工序記錄)。 ?
2.重點監控微小含量材料(如非原產棉花占比≤10%),避免超限導致證書失效。 ?
? 合規審計要點:?
1.定期核查HS編碼準確性(如紡織品加工后是否實現“品目改變”)。 ?
2.保存關鍵證據鏈:原材料采購合同、加工流程圖、成本核算表。
三、關稅減讓“橫向對比”決策模型?
1.多協定擇優策略??
? 對比維度:?
1.稅率差異:例如出口韓國機電產品,RCEP協定稅率可能比中韓FTA低2-5%。 ?
2.原產地標準:RCEP允許區域累積,而中國-東盟FTA僅支持雙邊累積。 ?
→ 決策工具:使用中國自貿區服務網關稅查詢模塊,一鍵比對多協定最優方案。
2.典型案例解析??
? 出口韓國鋰電池案例:?
1.中韓FTA:要求70%區域價值成分(僅限中韓材料累積)。 ?
2.RCEP:允許中日韓+東盟材料合并計算,區域價值成分門檻降至40%。 ?
→ 企業選擇RCEP享惠,年節省關稅300萬元。
往期文章推薦:
專注外貿領域知識分享
●WhatsApp終極使用攻略:發現一切功能、技巧和隱秘功能
關注外貿獨立站全球營銷,分享更多外貿干貨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