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來說,價格與產品、利潤相關,很少有人從品牌視角理解價格。

      2元錢一支的雪糕,有品牌賣20元;9.9元的一點點奶茶,被30-40元一杯的喜茶打破;當星巴克美式賣30多元時,瑞幸的大部分都不超過20元……

      顛覆性價格,本質上是創造新品類,塑造新生態位。

      前幾天聽李想的產品課,談到理想ONE定價策略時,猶豫30萬之上還是之下,最終定在32.8萬元。讓車主可以理直氣壯地說,這是30多萬的豪華車。
      我們想談論的是,定價并不只取決于產品,也取決于用戶的心理預期,取決于橫向市場的競爭環境,以及價格所帶來的品牌力。

      今天我們談談價格,消費者對品牌的價格認知,直接決定品牌的生態位。

      以下、Enjoy:

      一、以價格認知,錨定品牌生態位
      先談觀念與邏輯,價格與品牌的關系。

      從兩個方面談:一是以定價策略錨定品牌生態位,二是通過改變定價,來遷移品牌生態位。

      首先談初始的定價策略,要在產品定位前,就思考清楚可能存在的優勢生態位,價格的差異化,就是最大的品牌差異,也是好的競爭策略。

      如果你是品類的先行者,你的定價代表了品類的定價,別人會追隨你。如果你是闖入者,最好打破原有的價格秩序,建立以你主導的新秩序。
      更貴,或更便宜都可能是優勢競爭策略,要看你的受眾是誰,看受眾的心理預期是什么,以價格+產品為錨點,錨定品牌的生態位。

      比如理想汽車這個案例,從成本與性價比考慮,完全可以定在29.8萬,但這樣就變成用戶口中“20多萬的車”,價格沒差多少,但與30多萬價格的品牌差了一個檔次,明顯定在30多萬是更優策略。

      包括新茶飲在內的諸多新消費品牌,都在打價格升維,原本非常穩定的市場,這些新品牌以闖入者的身份把價格提升3-10倍,就獲得了一個新的消費品類,打破原有的價格秩序。

      典型的新茶飲們,10年前我記得奶茶只有一點點的珍珠奶茶、絲襪奶茶這類,喝的人其實不多。但你看現在,各種鮮果與新原料,各種跨界,價格來到30-40元,消費群體則極大擴張。

      然后是以改變價格來改變品牌認知,以此遷移品牌生態位。比如,一點點奶茶如何變成為喜茶?

      同一個品牌改變消費共識,將是更難,更漫長的過程。分成價格升級與價格下沉,通常以不傷害主品牌的副牌、子品牌、子產品這樣的形態先試水,然后逐步轉變認知。

      比如奢侈品牌,通常以副牌的形式做下沉與年輕化,或者出品一些更低價更小件的東西,爭奪年輕人的第一件奢侈品牌。

      換一種價格升級就更難了,而且成功者不多。李寧或許算成功案例,通過潮流線創立“中國李寧”子品牌,與李寧主品牌做區隔,獲得更高溢價與高端化的品牌認知。

      價格,不止關乎利潤與產品,也關乎用戶的心理認知,品牌的競爭生態。

      二、滴滴代駕:三層邏輯,扭轉價格認知
      如何改變用戶對產品價格的認知?我們談談案例。

      滴滴代駕推出“特惠代駕”低價新品類,可以做到以往代駕的7-9折,用戶可以在下單前勾選使用滴滴代駕或者特惠代駕。
      9月份發起“特惠月”活動,每周567代駕券后最低能做到5折,總之這會顛覆很多人對代駕價格的認知,希望最終扭轉代駕價格高的認知。

      通過改變價格認知,從而改變品牌認知,遷移生態位。
      我們從產品-創意-品牌三層邏輯,談談滴滴代駕的案例。

      1、特惠代駕:以新產品扭轉認知
      首先講產品,滴滴代駕推出“特惠代駕”這一中長線優惠產品,可以做到正常代駕的7-9折。

      作為用戶可以將“特惠代駕”理解成“快車”,“滴滴代駕”理解成“專車”,但服務人員都是一樣的,滴滴代駕會有像“無代步車”“幫朋友叫”這樣的增值服務項。
      相當于推出一個副牌產品,以更優惠的價格提供服務,同時不擾亂主品牌的價格秩序。

      通過推出更具性價比的“特惠代駕”產品,讓用戶在使用過程中,重新定位代駕的價格坐標,相比不開車、找朋友來接等麻煩的選項,代駕也可以進入日常需求中。

      當然這需要更長時間的產品感知,所以據我所知“特惠代駕”將是一個中長期產品,在可預測時間內都會存在的代駕產品。

      2、真5折特惠月:作為傳播入口
      然后談創意,9月份滴滴代駕發起“特惠月”,用以傳播“特惠代駕”這一新品類,每周567三天,在使用特惠代駕時,可以做到券后最低5折,真正讓用戶感受到價格折扣。

      特惠月活動不僅有較大力度的折扣,也做了較大規模的傳播。

      首先是受眾洞察,聚焦35-49歲中年已婚男性為主,然后擴散出老婆、孩子、朋友三種他們最信任的人,將“真5折”這一核心信息融入到生活場景中,以身邊人對話的形式,傳遞給目標受眾。基于此輸出核心TVC與KV,進行規模化投放告知。

      第二陣地是內容平臺的達人互動,以更加腦洞的方式,將“代駕”的概念場景打開,比如帶寵物出門不方便照顧,叫個代駕;司機勞累不想開車,叫個代駕;不敢開老板的車,叫個代駕。以更趣味化的方式,將“真5折”的信息傳遞出去。

      然后還有線下事件,聯合長沙超級文和友,在餐飲場景投放social海報,推出話題互動與限定周邊。

      創意結合線下餐飲場景,將“真5折”省下的錢,折合成場景內的產品,比如省下的錢能多來幾盤毛豆;能多來一把串;多涮一盤肉等等,共情在現場的人,激起對特惠代駕的價格認知。

      “特惠月”活動一開始我是不理解的,電商打折是因為能囤貨,可以把未來一年的消費力都釋放,商家可以薄利多銷。但代駕這件事,用戶并不會因為這個月有5折優惠,就每周末都出去應酬然后5折用代駕,這個邏輯顯然不成立。

      但換一種視角,我們將這次活動,以及這次大規模廣告投放當做是“特惠代駕”的廣告,當做改變滴滴代駕價格認知的廣告,就會順暢很多。

      本質上這次傳播是一個廣告入口,知道滴滴代駕也不貴,知道有特惠代駕這個產品,就是此次特惠月的價值。

      3、滴滴代駕:遷移品牌生態位
      最后談品牌生態位的遷移,這需要更漫長的時間。

      梳理一下邏輯,第一是推出特惠產品“特惠代駕”,第二是在9月推出“特惠月”來曝光傳播特惠代駕,接下來是讓更多人知道特惠代駕,使用特惠代駕,并對代駕的價格產生新的認知,讓代駕更為更日常化的消費。

      很多時刻,人們會覺得代駕太貴,然后選擇不開車,找朋友開,或者放在原地明天來開等,能夠避開代駕的解決方案。
      當代駕的價格坐標被重塑,當人們在滴滴代駕特惠月使用一次“特惠代駕5折優惠”,或者日常使用7-9折的特惠代駕時,就會驚喜的發現代駕原來也不貴,可以大膽下單,放心代駕。
      品牌生態位的遷移,只聽說和看見無法達成,到真正使用體驗經過對比,才能感受到價格的變化。

      所以,未來需要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讓更多人在“特惠代駕”的使用與體驗中,感受到代駕價格的變化,最終才能形成新的價格認知,產生品牌生態位的遷移。

      三、總結一下
      今天我們談論價格與品牌的關系,以及價格改變引發的品牌生態位遷移。從兩個方面簡單總結:

      一是價格與品牌關系,價格是品牌生態位最直接的體現,打破原有的價格秩序,就是重新發明一個生態位。

      當我們將價格與品牌關聯起來,就會看到更有趣的結果。最近這些年的新消費品牌,其實都在打破原有的價格秩序,創造出新的生態位。先確定價格與生態位,再倒推這個生態位下需要怎樣的產品、怎樣的服務,創造多大的利潤。

      同時價格也關乎消費者的心理預期,價格本身就是身份的象征,并非說價格越高越好,而是找到生態位之下正確的價格,32萬的車相比28萬的車會更好賣,但15元的咖啡也比30元的咖啡更有優勢。消費者對價格的心理認同,由價格延伸出的品牌認同,這至關重要。

      二是價格遷移導致的品牌生態位遷移策略,同一個品牌改變不同的認知。

      不管從低端走向高端,或者從高端下沉,都是更難的過程。通過滴滴代駕的案例,我們總結出產品——創意——品牌三層邏輯的策略方法。

      產品可以理解成子品牌、副牌或者平行品牌,在不擾亂主品牌價格秩序的同時,提供差異化的服務與產品,再加上差異化的價格,以這個新的價格建立新共識。

      創意是傳播入口,需要通過一次或多次較大規模的傳播,讓新的價格錨點在公共輿論傳播、告知與談論互動,讓更多人通過這個創意入口,進入后面的新產品,體驗新產品與新價格,完成從知道到體驗消費的完整階段。

      最后是品牌生態位的遷移,通過新產品或子品牌,重新錨定新的價格區間并形成消費共識,那么品牌生態位的遷移則可以實現。

      所以,價格問題也是品牌問題,定價就是定品牌生態位。

      以上。


      點贊(80) 打賞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服務號

      訂閱號

      備注【拉群】

      商務洽談

      微信聯系站長

      發表
      評論
      立即
      投稿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