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無論是對于impact.com,還是我個人,都是一段珍貴而豐盛的經歷。這4年,動蕩與彌合共存,變革與發展相映,作為見證者更是參與者,我心懷對時代的感激,也深感職責之所在。
      4年前,我代表impact.com,將合作伙伴經濟的理念從海外引入中國,從業務本土化到搭建朋友圈,從升級理論庫到帶來真增長,非常榮幸地收獲了一定的行業認可,也被一些熟識的同仁私稱為“意見領袖”。然而隨著業務的不斷落地,特別是在和國內企業家的長期接觸中,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出海數字營銷面臨的壓力與挑戰,不能固步自封,要永遠做形勢的“小學生”。
      這一切,都清晰地預示著一種必然:時至今日,impact.com所倡導的合作伙伴經濟,從思想、技術、表征、對話等各個方面,都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同樣屬于這一新的階段的,就是我的個人公眾號《JZ談數字營銷》的創立。


      數字經濟的革命性難以預計。
      流量的崛起看似是某種力量的“操控”,實際上也會在更深的層面造成某種“失控”,信息消費的碎片化、全時化、FOMO化,需要辯證來看。
      以往大家認識JZ,了解JZ,是通過各類的專訪、活動或者專欄文章,帶上了濾鏡也拉開了距離,所以還原一個真實的、感性的“我”就非常需要依靠自媒體的力量。誠然鑒于身份《JZ談數字營銷》依然帶有impact.com的官方色彩,我仍會盡力呈現一個多面的、完整的JZ,將更多的個人見解與伙伴分享。
      當然,《JZ談數字營銷》不會是隨意閑談,它將緊緊圍繞Digital Marketing、Integrated Marketing、Partnership Marketing和Partnership Ecosystem展開,為中國出海企業的進化與發展貢獻專業力量,以穿透力、傳播力、影響力樹立impact.com在中國甚至亞洲數字營銷領域的領軍者地位,講述最深度的、最權威的、最正宗的合作伙伴營銷,并努力使其成為未來中國跨境經濟的標配。
      4年前,我從美國漂洋過海回到中國創建了impact.com大中華區業務和團隊;這四年里,我們專注于出海品牌的合作伙伴營銷服務;四年后的今天,我發現也感嘆,即使合作伙伴營銷是目前出海品牌企業的剛需,也能夠很快的解決企業的品牌傳播和業務轉化問題,即使全球的合作伙伴營銷成熟度已經很高,但在這片熱土上,能做好的,可謂是鳳毛麟角。且常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團隊之間共勉。


      先鋒明星總是引人側目,而基本盤往往遠離聚光燈,每個時代都是如此。
      當AI成為2023年的熱議頂流,當商界與社會紛紛就流量經濟掀起爭論,已經沒有人還在感嘆已經狂奔了近十年的Digital Marketing(數字營銷)大潮,也沒有企業還在斟酌“數字驅動決策”的有效性。如今數字營銷以一種“底層”的占位,默默地宣示著時代主權,無數字,不存活。
      經過impact.com的長期努力,“合作伙伴營銷”漸漸成為出海品牌的優先選項,“合作伙伴”開始成為業內談論的熱門詞匯。然而作為合作伙伴營銷的主力推動者,我們也十分清楚這一技術、理論的歷史性和特殊性,并不時地提醒自己跨境營銷的“體用之別”。
      合作伙伴經濟,是數字經濟發展至今的一種進階模式與實效之選;數字經濟,是合作伙伴經濟的存在基礎和價值路徑。
      《JZ談數字營銷》雖然以合作伙伴經濟(Partnership Ecosystem)為主要陣地,最終是為讀者呈現更加全面的數字營銷圖景,厘清過去到未來的發展趨勢。我期望通過更加宏觀的視角,更加全球化的格局,更加系統性的思考與論證,賦能出海伙伴有效應對數字營銷領域新的機遇和挑戰。
      數字營銷不是簡單粗暴的媒體投放,而是長期漸進的品牌積淀;數字營銷不是花里胡哨的統計報表,而是實時全程的高效管理;數字營銷不是先進智能的工具應用,而是開放透明的系統運作;數字營銷不是忽冷忽熱的流量數據,而是長期持續的健康ROI。
      取名 《JZ談數字營銷》,也是為內容預留更普適的空間,鋪墊更寬廣的基調。從合作伙伴營銷出發,漫談數字營銷經緯,more than partnership marketing。


      為什么說合作伙伴經濟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這基于過去與各出海企業的合作經驗,也基于對跨境經濟未來風險的判斷。
      在過往的許多文章中,我們曾多次提到合作伙伴經濟的理念與impact.com DNA的雙向奔赴。在國內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話語體系中,很少談論DNA的問題,但并不代表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共性特征,對此我深有體會。
      經常有合作伙伴在接觸之初就問起impact.com的效用、成果、業績等情況,總想著能在較短的周期里實現某種經濟回報,帶有很強的投機心理。也有少量用戶在使用impact.com的產品后,每天緊盯著各合作伙伴的業績表現,而對其中的策略與運營缺乏關注。
      就普遍性而言,國內品牌對于短期收益的訴求要優先于長期收益,對于客戶關系、合作伙伴關系的建設也缺少規劃,這一點在職業經理人的管理中更加明顯。
      “快,準,狠”,就是中國出海品牌的最顯性DNA,其中以“快”最為突出。這在中國品牌走向全球的征程中迸發著耀眼的光芒。
      當然也包藏著風險。
      首先,“快準狠”三者之間就存在著本質上的矛盾。對于戰略性的決策,中國文化向來講究“深思熟慮”、“從長計議”、“欲速不達”,可謂不無道理:想要“快”,就很難“準”;不能“準”,就沒有靶心去“狠”;“狠”不下來,“快”就變得乏力,流于表面。很多時候,出海品牌總是想著“一錘子買賣”,將時代賦予的機遇放任在高速增長的洪流之中,并掩蓋了“揠苗助長”的危害。
      其次,“快準狠“只能在短期內實現一定程度上的統一,難以長期為繼。中國品牌敢打敢拼的心氣,更多情況下是為了解決生存問題的一腔熱血,以搏命的姿態追求規律的極限。這當然是難能可貴的,但品牌一旦完成了原始積累,達成了階段性的目標,這股心氣能否繼續、前進方向是否清晰,就是一個未知數了。
      所以,隨著全球商業環境的演變,以及中國外貿的戰略調整,“快準狠”的風險性越來越明顯,越來越難以適應未來的世界消費市場生態。
      回到合作伙伴經濟,它所倡導的合作共贏、互惠互利、長期主義、綠色開放、社會責任觀,是深層次調整品牌DNA、由內而外改善企業氣質的有效路徑。在近未來的一個階段,跳出營銷環節,優化經營生態,也將是合作伙伴營銷新的使命。
      說到未來,數字營銷的未來又是什么呢?
      我想,外相合,專屬生態,是合作伙伴經濟理想中的未來,是impact.com初心中的未來,也是數字營銷的More Than Future。
      More Than JZ,More Than Future。《JZ談數字營銷》就這樣創刊了,今后的這里,有故事,有情感,有生意經,有碎碎念,不止于JZ,也不止于數字營銷。
      最后希望各位讀者、各位伙伴關注《JZ談數字營銷》,在這個數字營銷的浪潮中,我期待與大家一起攜手前行,共同引領潮流,創造更加輝煌的未來。





      點贊(0) 打賞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服務號

      訂閱號

      備注【拉群】

      商務洽談

      微信聯系站長

      發表
      評論
      立即
      投稿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