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還有多少小伙伴一直在用中間頁進行Tiktok iOS廣告的優化,之前也介紹過中間的功能是Tiktok在產品內部增加了一個Profile Page幫助收集用戶的點擊行為從而輔助iOS的優化,(不了解中間頁功能的小伙伴可以讀Tiktok的App profile page真的好用)。從中間頁的功能原理來說中間頁面的點擊價格應該比安裝單價要略高一些,也就是【Cost per app srore click (Onsite)】低于【Cost per App Install (SKAN)】指標了;而最近優化iOS的時候中間頁的點擊單價比安裝的單價要貴了,變為【Cost per app srore click (Onsite)】高于【Cost per App Install (SKAN)】指標。
主要是由于iOS的優化增加了一個SKO的小功能,通過縮短轉化路徑來提高iOS的優化。這個功能是TT基于蘋果iOS組件開發的,它的具體過程是廣告展示了3~6秒內,如果用戶沒有點擊廣告素材的話系統會自動判斷展示,展示后用戶如果點擊了SKO插件的Get按鈕,就會直接下載,不需要經過中間頁,商店也不需要吊起。

如果用戶點擊的是左側的的Get按鈕,點擊以后會出現確認下載的彈窗。

如果用戶點擊除了Get按鈕以外的部分或者側滑視頻內容,則會正常轉跳到中間頁面或者商店頁面。如果咱們使用了中間頁,這部分數據才會被記錄到,而使用SKO插件點擊轉跳的部分則不計算在內,這也是導致數據差異的根本原因。如果用戶沒有點擊廣告的任何部分,而是等待完播后不會直接進到下一個畫面,而是一個放大版本的CTA按鈕去引導用戶轉化,這時候點擊轉跳通常是中間頁或者商店頁面(取決于是否使用中間頁功能)。
官方是有表示這個插件的運用是有效的幫助了TT的廣告系統學習,對于iOS的優化是有利的,且基本已經全量;會有一個問題就是,由于中間頁面的數據不包含SKO這部分的點擊量,中間頁點擊數量在前期的參考意義就變小了,對于優化師手動調整素材來說是不太有利的,從而導致素材優化的節奏會被改變。所以說這個工具的應用幫助了廣告系統的進一步學習和優化,但同時也影響到優化師前期手動干預iOS優化的衡量標準,短期效果如何可能是見仁見智,長期發展的角度來說,對TT平臺iOS的穩定優化是會有助益的。
下拉推薦菜單左側滾動條可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