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見,朋友們。終于有時間和心態來更新公眾號了,在跨境這個領域,我實踐最多的就是獨立站了。


      獨立站也是現在出海的趨勢之一,很是火熱。


      不論在知乎還是在行業群里,總有人會問:平臺和獨立站,我應該做哪個?


      答案很簡單,有精力和人才,兩個都做。一個人先做平臺賺錢,然后拿出一部分的錢布局獨立站。


      因為獨立站太自由了,品自己隨便上下架,定價,客戶郵箱隨便觸達,網站風格想什么樣就什么樣。


      我們是做戶外產品的,超高客單價$1700-$2500,大件且重物,淡旺季明顯。這就意味著常規的獨立站策略是不太適合的,于是就有了這篇總結文,希望和同行們交流。


      提示:本文是5000+長文,請耐心閱讀~


      1.

      行業調研及競爭對手分析


      不管是已經有了產品需要推廣還是沒有產品還在選品的途中,行業調研和競爭對手分析都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行業調研可以利用Google搜索:“行業關鍵詞”+“目標市場”+“market report”,尋找對應的市場報告,同時利用Google趨勢查看近5年的趨勢和淡旺季,以此間接來判斷推廣節奏和庫存規劃。


      行業調研主要是看市場體量和競爭程度,其他內容不再敘述。


      競爭對手分析是重中之重,通過競爭對手你可以發現他是如何推廣,如何寫內容,如何做社媒賬號,產品的定價是怎么樣的等等。


      其實“紅海”是相對的,競爭對手比自己弱并且你能打敗它,那就是你的“藍海”。


      競爭對手分析有很多文章,優聯薈的同學就不必說了,其他人你可以查看大飛的這篇文章,雖然是B2B的,但是不影響思路:用顯微鏡來分析競爭對手獨立站,馬上抄同行作業、提升詢盤!

      在尋找了30+的競爭對手后,你基本上對于推廣和營銷大概有一些思路了,其他的就在于執行細節和資金投入。


      2.

      建站


      網站是你面對客戶的載體,客戶在看到你第一眼的感覺就十分重要。不止一個人告訴我,你的網站一定要讓客戶有信任感,他才能下單。


      再重復一遍:一定要有信任感!


      尤其是我們超高客單價的產品,不像爆品站,tiktok以及facebook那樣沖動消費,客戶買就買了,客戶在下單前的決策周期很長。


      這是我們一個成交的客戶,可以看到,30天竟然訪問了25次,可想他多糾結...


      所以網站設計和網站開發不能糊弄,要有品牌站的感覺,比如下面這個美妝站:


      視覺設計上:清爽,信息明確,配色舒適

      文案上:言辭華藻,語法拼寫準確



      除了視覺和文案上,還有其他的手段增加信任感,我們后面再說。


      對于建站程序的選擇,如果你的產品適合seo推廣,那么我強烈建議sku少于200個的網站使用wordpress+woocommerce來建站,因為它太適合seo了,有完整的插件生態和大量模板為你服務。


      怎么判斷產品是否適合seo?


      1,從產品對應的人群上來說,不是大眾的產品,比較新興的事物,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

      2,從競爭對手的流量策略看,如果熱門網頁和流量來源都來自搜索和內容頁


      3.

      推廣&營銷


      a.?營銷&推廣策略


      說到營銷&推廣,那就不得不提到這個大名鼎鼎的營銷漏斗圖了:



      每一個階段對應的目標不同,對應的流量策略也是不同的。任小姐的這篇文章寫的非常好,把漏斗的階段進行了拆分:流量模型



      一般情況下,如果投手跑fb廣告基本上都會選以轉化為目的的廣告,其他情況下會選擇跑PPE熱貼廣告。


      如果一直跑轉化廣告,會發現訂單量一直上不去。


      為啥?


      因為轉化的人群就那么一點,你在搶,別的品牌也在搶,競爭大,難度高。所以如何擴量,這里有一份具體的執行和案例,你可以參考:


      我是如何在疫情期間找準用戶需求,打造月銷千萬的品牌獨立站


      b. 流量渠道分布


      因產品和行業不同,這里只說我們自己和同行業競爭對手的策略。對于海外推廣來說,常規的流量渠道有三種:


      搜索流量:Google

      社交流量:Facebook,Ins,Tiktok等等

      購物流量:Amazon


      大家普遍用Facebook廣告和Google廣告,它倆的根本區別是:


      Facebook廣告針對興趣覆蓋廣告受眾,就算用戶沒有相關購物欲望,也會展示(所以FB素材很重要,要馬上激起用戶的購買欲);


      Google廣告主要針對關鍵詞觸發廣告,用戶有明確的需求搜索,才會展示(而谷歌則需要提高自己的專業性和特色,用戶想買了,但為何要選你?)


      這種不同,也進而體現了適用的產品類型不同


      • Google廣告適合:利基、專業性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用戶需求的產品明顯成效可能較好。因為廣告出現時是當顧客主動搜索,此時他們是對搜尋的內容高度興趣、購買意愿較高。因為在顧客主動搜的時候、也是最有購買欲望的時刻。

      • Facebook廣告適合:新穎、時尚的產品,一個沒人知道的全新產品類別,能以多媒體(圖片或視頻)展示產品特色,用戶不經意的刷Facebook就能看到你的廣告,他們可以點贊、評論,進而"不知不覺"地下單。


      除了常規的渠道之外,競爭對手的投放策略也不能忽視,根據小北老師之前講的分析方法,競爭對手在哪里推廣,你也在哪里推廣。


      這是我們一個競爭對手的社交媒體情況,,不止有Facebook轉化廣告,也有YouTube的視頻廣告和Google的展示廣告,目的就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品牌聲量。



      那我們的發力點就是YouTube,其實從產品和行業角度分析的話,YouTube也很適合我們這種垂直領域的產品,尤其是高客單價的產品決策成本很高,需要大量的測評視頻和媒體做背書。


      在紅人營銷方面,跟快時尚等品類不同的是,高客單價做紅人根本不可能完成帶貨任務,也就是說你不要指望紅人可以給你爆單,不管在爆款YouTube視頻還是Facebook主頁上,很多客戶的評論都是在問你產品具體的參數,細節以及和其他品牌的對比。


      但是紅人又是不可或缺的,競爭對手合作的紅人,自己想法設法也要合作上,如果有資源再配合上一些媒體報道更好,信任感會極大的加強。


      前面一直都在講付費流量渠道,而免費的渠道上,SEO和論壇是非常非常適合高客單價的品類的。


      SEO刨除關鍵詞研究,頁面優化之外,就是需要不斷的創作文章,創造對用有用的內容,話題可涉及到行業動態,法律法規,產品介紹,教程,如何安裝,如何保養&維護等等。


      有了內容就可以把內容分發在其他的渠道上,reddit也可以開設自己的品牌板塊,把內容同步上去,順便收集客戶的需求。

      最后就是聯盟流量和復購流量了,對于高客單價來說,聯盟流量非常適合,我們行業的傭金比例通常是5%,cookie時效在60天,所以流量主成交一筆傭金不少,但是轉化率相較于低客單價的要低一些,所以在聯盟伙伴的選擇上選擇行業相關的blog主和紅人,Sharesale上的很多優惠券和deal網站不是很適合。


      做聯盟一般是2個方法:


      1,加入第三方聯盟網絡,尋找流量主,比如Sharesale,Avantlink

      2,自己借助插件搭建,轉化對應的紅人和客戶


      對于復購流量,在下個篇幅有介紹。


      4.

      如何提高轉化率?


      花了大價錢,引來了流量,自然要盡力的讓他們轉化,不然就是血虧。轉化率一般根據營銷漏斗進行優化:


      Shopify有簡易版的轉化率數據分析報告,會話->加車->付款->-轉化,更詳細的數據分析可以參考Google分析以及其他工具配合。


      這是我用工具檢測了行業top5的網站技術情況,發現了各式各樣的分析工具代碼。

      有了準確的數據,才能做對應的的決策,根據我們的數據情況,我們做了如下的動作:


      a.?產品頁面上使用高質量的圖像和視頻


      產品各個角度的白底圖以及場景圖是提高轉化率的關鍵,必要的話配備對應的視頻講解最好。


      我們有一個競爭對手除了這些,還提供了產品3D圖,客戶可以360°無死角的觀看產品設計,真卷...


      b.詳細的產品描述和技術參數,必要的話圖文展示


      一般快時尚的獨立站的產品描述不是很詳細,只會列出必備的信息,比如這家出名的alo yoga瑜伽服。



      而高客單價的產品詳情頁會更加豐富,除了圖片和文字,有時還會加上

      YouTube的測評視頻,這家美妝產品的產品描述就寫的比較多了,當然比不上我們。



      c.?必要的實時聊天軟件或者機器人答復


      我們的在運營的過程中發現,有很多找你咨詢的人成交的概率非常高,這也可以理解,客戶看了你大量的廣告再來咨詢你,如果你沒有及時溝通就流失掉了,是不是非常慘?


      其次品類的原因,快時尚和飾品的售前咨詢相對較少。所以,一款必要的聊天軟件就很重要,這也是我們競爭對手的標配,但是要注意的一個點就是,如果不能做到實時聊天就一定要注明。


      聊天App推薦:



      d. 暢通無阻的支付+分期支持+安全提示


      客戶好不容易了解完基礎的信息了,想要下單了,支付安全的環境是十分重要的,客戶想知道你的店鋪是否確保他們的信用卡信息受到保護。


      畢竟要支付$1500以上,誰都是小心翼翼的,所以我們會做以下事情:


      • 安裝 SSL(在大多數電子商務平臺上開箱即用)

      • 顯示信用卡、PayPal 和其他支付選項的小圖像,作為客戶信任支付選項的視覺信號

      • 顯示某種 McAfee、GeoTrust 或其他安全徽章



      接下來要保證支付通道的暢通,獨立站的標配是PayPal+信用卡通道,信用卡通道大部分人用的是國內的,我們之前也用的是國內的,不僅支付成功率低還要收額外的手續費(主體是英國的...)。


      錢海,連連等其他的國內支付商還要開戶費,手續費率也比較高,所以我選擇了stripe作為我們的支付通道,如果你是美國主體,用它是最好的選擇。


      費率低,回款7天起,沒有單獨跳轉,據我統計,信用卡的支付方式占我們一天訂單的70%,還是很有必要優化的。


      但是對于我們來說,高客單價意味著支付不成功的幾率會提升,超過200美金信用卡組織會進行3DS驗證,即使驗證過了,銀行也會拒絕。



      除了銀行的拒付,stripe也會有對應的風控機制,防止信用卡欺詐,所以支付失敗以后的郵件和短信通知一定要就位,在通知內容中除了告知失敗的原因,也要明確客戶接下來該怎么辦,這對棄單很有幫助。


      最后就是分期支付的支持,要知道這在高客單價的獨立站上是一個標配,并且還可以拿分期當賣點宣傳和噱頭。


      這讓那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人完成轉化,畢竟,18期每期200美金還是可以支付得起的。


      如果你想要開通分期支付,請看我這篇文章:獨立站分期教程,你想知道的都在這里。

      可以看到,就在我寫文的今天,客戶仍然使用分期支付:


      這是4月8日的情況:


      e. 客戶評價&第三方平臺評價


      對于電商來說,客戶評價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不同于亞馬遜這些平臺,我們可以自己使用插件完成插件的導入和自定義,也可以分享鏈接給完成交易的客戶主動去添寫。


      review插件一般使用judge,很多獨立站也在使用它。功能強大,費用低。



      這里插一個小套路:你可以看到,judge對比了很多知名品牌,讓客戶知道他的優點在哪里,而這種對比的套路類似小北之前說過的蹭流量的方法。


      如果你的產品不是很出名,可以找到行業知名的品牌做對比(當然了,你的產品肯定有出彩的地方),也能帶來流量,我看到這個案例后,也馬上對比了n個品牌,放在網站上,Google迅速就收錄了,然后迅速出了2單。


      除了網站自己的評價外,第三方的評價也必不可少,讓客戶感知到網站內外都有人討論你,評價你。


      比較好使用的評價平臺有2個,Google review和trustpilot,Google review需要Google My Business的賬戶,如果你沒有,抓緊申請一個,trustpilot的神奇也很簡單。


      其他的平臺可以參考這個鏈接:https://www.vendasta.com/blog/top-10-customer-review-websites/


      第三方評價我是怎么發現的呢?從競爭對手學來的。


      這是另一個競爭對手,直接把Google?review搬到網站上來了。



      如果你是客戶,看到大量的真實評價,你會提高信任嗎?


      f. 知名或者垂直媒體報道


      這個優化方法也是從競爭對手那里學來的,不論你瀏覽哪個網站,他們的首頁都大大的展示了,自己的品牌被什么媒體報道,越出名越好。


      甚至一樣的,專門建了一頁面去展示:



      建議去花一些資金去專門做一下PR方面的工作。


      g. 最起碼12小時客服支持+售后體系


      客單價越高,產品越復雜,就越需要客服人員的配合,他們需要對產品非常熟悉,能回答大部分客戶的問題,同時引導客戶下單和進行評價。


      一般大件產品不是組裝好的,運到客戶手里是半組裝的狀態,需要客戶自己手動安裝,所以對應的產品指導手冊,在線安裝視頻,配套工具是必不可少的。


      售后體系一般是詳細的質保條款+退換貨條款,還有就是各個零配件做補充,積極響應客戶的問題,減少爭議和退貨。


      h. 產品捆綁銷售+定制化提高客單價


      我們的主產品不是很多,但是產品特點決定了,客戶在下單的時候也會購買一些配件進行自定義組裝。同時顏色,各個零件升級也是提高客單價的好方法。


      這就像配電腦,要想電腦性能高,每一個零件升級后又是大筆的費用。


      看這個對手,換個顏色都要+$299...



      捆版銷售板塊一般在產品頁底部,購物車底部或者下單的過程中推薦客戶購買,可以用插件實現。


      5.

      客戶運營&再營銷


      客戶運營分新客戶和老客戶運營,不過在運營之前,要考慮幾部分:


      1,客戶畫像是什么?

      2,觸達的渠道是什么?

      3,觸達后客戶看什么內容?

      4,用什么“鉤子”進行轉化?


      先說新客戶:


      花了大價錢,大盡力引流來的客戶往往因為價格,產品和其他原因,沒有完成購買,這一部分人群也是我們重點投放和關注的人。


      之前的流量模型講過了,這部分人群對你的品牌是有了解的,但是沒有轉化,

      最好的方式是再營銷廣告,有聯系方式的一般用EDM進行維護和轉化。


      觸達的內容無非就是看過的產品推薦,品牌漏出,新產品推薦。


      轉化的鉤子一般是大額促銷,首筆折扣等等。

      再說老客戶:


      在運營之前我一直覺得這種低頻次,高客單的產品,客戶賣過一次就不買了,對我們沒啥用了,但是我忽略了,老客戶是一個人,是人就存在社會關系,雖然他不會購買了,但是保不準他的朋友,親人有需求,他可以分享。


      所以我的競爭對手們都有客戶推薦獎勵機制,或者成為合作伙伴,推廣拿傭金。這一塊也有插件和工具輔助你完成對應的工作。


      極致的榨干老客戶,不多賣產品就給我拉人,可真有你的哦...




      看到這里,你是不是感覺,賣貨挺累的,每個環節都要考慮到,都要投入。怪不得在電商這個鏈路中,其他人都賺錢了,只有賣家不賺錢。


      最輕松的事情或許是只做營銷&推廣的業務?


      可能吧。

      我是誰?OA,亞馬遜批發小賣家,獨立站新手,「有機會就干」的瘋子,歡迎關注~~


      點贊(30) 打賞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服務號

      訂閱號

      備注【拉群】

      商務洽談

      微信聯系站長

      發表
      評論
      立即
      投稿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