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公眾號,經常更新投放經驗教訓,公眾號回復“微信群”一起加群討論投放技巧,目前9個500人的優化師交流微信群+多個垂直行業交流群。 從我個人的理解來做個劃分,現金貸行業產品分類大致包含了下面這些(可能還有其他的,就超出了我的認知范圍,只介紹我了解的): 1,導流類型貸超,用戶買進來后可以看到大列表,展示別的貸款APP,點了跳出去下載別家APP借貸。 2,API貸超,直接在貸超APP上實現多家貸款平臺的套餐,可以都申請。 3,前置貸超,有點騙的性質,用戶其實在這個App上借不到錢,并且還得先支付才能看到那些APP能借錢,差不多算騙了。 4,普通小貸App,還能拆分成超·利貸,一般小貸,良心貸,目前主流的都是這三種了。 5,創新類型的小貸,比如循環貸小貸之類,有點類似借唄,隨借隨還,能在額度范圍內多次借貸。 主要是各種形式都沒法找到一個專業的名字來命名,大家在行業里面叫法都不統一,但是大致我接觸到的基本就上面這些類型,另外我對整個行業的理解也只是皮毛,很多東西我只能從投放的領域看+猜,實際行業比我想的要難+復雜更多。 從不同的產品形態來說可投放人群: 1,導流類型的貸超可覆蓋的人群最多,畢竟可以在貸超里面同時對接產品比較多,這些不同的產品可覆蓋的人群范圍比較廣泛。而且在后續結算的時候可能是CPI,或者CPS結算,同一個用戶進來到貸超APP的習慣是會同時多次轉化,整體成本會被稀釋,并且有按照CPI結算的兜底,可以比較放心的買。 在投放角度來說,由于后續即便是跑CPS轉化也不會太差,所以投放系統學習的難度也都不會太大。 不過這個類型的產品不確定后續還能不能做,Google新政策是不希望產品是以引導下載其他產品作為主要功能,但是從我了解的情況看即便不能上架,還能有web類型+web2app的形式來推廣這類產品,只要有利潤,最多就是換其他形式做以及天花板高度問題。 說到天花板,導流類型貸超的天花板肯定就不會太高了,畢竟賺的是個流量差,雖然比較適合小型團隊來做,但是做也做不太大,在競爭激烈的市場還是比較好做,甲方多,單價高,但是新市場和成熟市場反而就沒那么好做,新市場太便宜,成熟市場甲方需求少。 2,API貸超是上面導流貸超的升級版本,相比直接引導出去下載的好處是用戶在這一個APP內就能完成多個貸款平臺的申請,風險也主要在對接的甲方身上(我理解的是),收費可以是按照進件,也可以按照分成,如果不行賣cpi模式也可以,總歸可操作性非常強,最早在印尼有做的比較好的平臺,但是后來估計是合規之后,跑到了旁邊的市場做的更牛逼了。 這個模式好處非常多,進可攻退可守的,但是麻煩在合規上,合規市場要求單個包,還對本身包里面的放貸利息等有要求,但是搞貸超的其實發多包稀釋成本,擴量都是更合算點。另外既然要接多甲方的產品,在利息,額度,催收上控制估計也不如全都自營的甲方那么可控。 風控技術難度貌似也比一般的放貸更難一些,要考慮共貸,還有估計得考慮用戶生命周期(啥時候榨干還不起了),還有用戶分層,把牛逼的用戶推給好的甲方提高轉化率(好用戶不借高息,推差的甲方也沒用),差用戶給利息高但是通過率高的甲方,盡量保證用戶都能借的到還不至于太傷著用戶。 從投放角度,我其實覺得這個模式就是最理想的模式,理想狀態下,每個進來的用戶都可能能產生一些轉化,測出來一個合理科學的策略后,投放可以覆蓋到全部人群,再按照不同的人群做價值估算,投放vo,3.0之類,再加上多包一起發,市場空間真的非常理想。 3,前置貸超,這個產品后面是什么模式已經不重要,重要的就是進來就要交錢,感覺是騙一個是一個。投放基本AEO跑付費就行,來的都是傻子,真這么做的人也不會和1-2那樣考慮用戶長期留存+轉化。 4,普通小貸現在就是市面上的主流了,差別就是大家狠不狠,提現在利息,周期,額度,還有催收上面。 比如良心貸(也算不上多良心),做印尼的合規的大多數已經把利息做到了千分之4以內,周期還長,但是實際每天千分之4的利息整體算下來也不低,不過額度大+周期長能覆蓋到的人群會更好一點。 中間的一般小貸可能做15天30天之類為主,大概能做個15天多還20-30%?或者更低一點的,相對來說還是規矩,催收不會干的太狠。 高··利貸或者超·利貸就更狠一些,比如7天多還30%之類,沒準還有要搞砍頭息,或者搞服務費等等,甚至再狠的直接上套路貸,風控要求其實不那么高,靠著高利息欺負老實人覆蓋壞賬的損失,最終就是數學問題,控制一定比例的壞賬就不會虧錢,至于壞賬也就不單純靠風控找老實人,還有催收,所以每個市場都會經歷一次,被暴力催收搞出事,然后監管出手收拾一輪,或者重復幾輪之后逐步規范市場,這些高··利貸+超·利貸要么轉型做成正規的,但是更多是直接換個國家繼續下一輪。 這里不同的產品類型覆蓋的人群其實差別非常大,用國內的例子,有借貸需求的人里面,最優質的一些類似有企業借貸需求的,覆蓋的是中小企業主(大的不需要),然后還有一些房貸客戶,再有就是普通的信用卡用戶等,這些其實大多數人都不會去考慮借小貸,但是這個人群其實非常大,尤其是信用卡用戶基數很大,優質+大額,估計占的盤子比較大,再往下的其實類似國內的借唄之類產品覆蓋的是一幫比較優質的借貸人群,之后360借條等等,再往下就是一些不知名的小貸(我不懂國內,只能按照刷到廣告+品牌認知來分辨)。 在人群劃分上其實越往下適合的人群越少,畢竟真去借超·利貸+高··利貸的多半都是走投無路的人那幫人(真有需求),其次就是被虛假宣傳套路的部分老實人(海外其實這個部分真的不少),特征其實很明顯,去開新市場的時候覆蓋的都是這些老實人,被虛假宣傳忽悠了借貸然后發現利息賊高,被嚇唬嚇唬就還錢了,但是之后逐步懂了套路開始賴賬或者干脆去擼,或者被坑了不再信任廣告。市場越來越成熟之后有一些良心貸逐步被大家接受,比較優質的用戶真能解決自己的資金困難,也不至于壞賬,所以跑到成熟市場后這類產品慢慢良性循環,能洗到比較好的人群+口碑不錯,超·利貸就一直在在和最差的用戶打交道,以及欺負不懂的老實人,等市場穩定后越是低息+良心的產品能跑的空間越大。最后市場一般就是留下幾個大的有口碑的,以及一些欺負老實人的超·利貸,估計很少存在中間狀態,想立了牌坊還想賺錢太難了,估計沒個1-2年重新把自己口碑立起來才有希望站上去(這中間需要足夠的風控能力,產品能力還有資金實力)。 根據不同產品的形態,推廣上可以做不同的推廣策略,之前提到過的一些用戶分層在中間產品+良心貸上非常有用,尤其是想從中間態逐步洗白到良心貸,用戶分層就非常重要了。 如果是純高··利貸+超·利貸其實跑跑AEO定投放貸差不多就夠。 5,創新型的小貸其實是基于4里面的良心貸想再往上走一走,想去覆蓋更高端點的人群,類似信用卡的產品形態,對還款+借款更加自由一些,走一個授信額度的思路,這個形態的產品并不多,也不確定最終會做成什么形態,也許是牌照限制,沒準不限定的話可能直接發卡這樣能覆蓋到的人群會更大。 投放上面其實還是比較和良心貸接近,直接分層投放授信的人群即可。 暫時到這里,有想到的再補充。 廣告:群主接代投,擅長小貸,資訊,工具,BC。微信 narkuh 其他和現金貸相關的一些文章匯總: 出海流量玄學研究中心,不定期分享信息流廣告優化師投放技巧,主要內容為海外facebook,google,TikTok ads廣告投放技巧分享,歡迎大家關注,分享內容,也歡迎大家分享更多關于游戲出海,跨境電商廣告投放技巧。 如果有投放專業領域需要咨詢,請加知識星球提問,個人微信不答疑 長按圖片加知識星球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