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群友們聊到一些有意思的問題,明明后臺(BI/自研系統)里看到的付費數據是準確的,但到了 Facebook 廣告后臺,通過?AEM(Aggregated Event Measurement)?回傳的事件數量卻差了一大截。為什么會這樣?
其實問題的根源主要在于?AEM 的上報機制。
AEM 的核心邏輯:只取一次,取最高優先級
AEM 是 Facebook 在 iOS 14.5+ 隱私政策下的解決方案,本質上是?在有限的數據上報能力下,只允許 Meta 接收一次、最高優先級的轉化事件。
常見導致差異的幾個原因
1.?重復上報
有些團隊會把「訂閱(未付費)」和「訂閱付費成功」混在一起回傳,甚至還會把「積分購買」單獨再傳一次。
結果就是同一個用戶在一個窗口期內產生了多個事件,AEM 最終只能取一個,剩下的都被覆蓋掉。
這樣一來,Facebook 端看到的就和 BI 后臺拉出來的數據差距很大。
2.?事件沒做區分
如果沒有把「訂閱(未付費)」和「訂閱付費」區分清楚,而是只用一個事件,比如都叫?Subscribe
,那 AEM 會把它們混在一起處理,最終廣告后臺拿到的數據就會失真。
3.?優先級設置不合理
在舊機制下,AEM 需要手動為事件設置優先級。如果把「注冊」排在「購買」前面,用戶即使完成了購買,廣告后臺可能只會收到一個「注冊」事件。
這也是差異的一個來源。
此外,如果你熟悉?Apple 的 SKAdNetwork(SKAN),就會發現 AEM 的機制非常相似:
SKAN:一個用戶在一個窗口期內,只會返回一次 postback,且帶有限的轉化值。
AEM:一個用戶在一個窗口期內,只會上報一次轉化事件,且取優先級最高的那一個。

舉個例子方便大家理解,為什么數據有差異?
假如用戶當天買了 3 次積分,再加上訂閱,全部都回傳給 Facebook。
結果:AEM 只保留了優先級最高的那一個事件,其他的都被吞掉。最終和 BI 的實際值比起來,差了一半以上。
正確做法:把「訂閱付費」和「積分購買」區分開,按需傳遞核心事件,避免重復。這樣 AEM 保留的就是最有價值的一次事件,和 BI 的差異就會小很多。
AEM 的數據差異,核心原因不在于 Facebook 算錯,而在于?AEM 機制本身就是“只取一次,取最高優先級”:
如果你上報過多事件,最終會被覆蓋;
如果你沒做好事件區分,最終會失真;
如果優先級排序不合理,最終會錯報。
建議大家在回傳策略上更聚焦,把核心付費動作梳理清楚,不要貪多。這樣才能讓 AEM 的數據盡量貼近 BI,方便你做投放優化。
https://www.facebook.com/business/help/721422165168355?id=1877298665783613
https://www.conversios.io/blog/meta-aggregated-event-measurement/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