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的廣告預算幾乎全砸在“再營銷”上——追著網站訪客、加購用戶、郵件用戶、粉絲不放。但后來發現,有時候,Meta的智能算法才是真香!

      參考《Meta自動自動算法崛起,Facebook 再營銷要被打入冷宮》


      不過……有些時候,再營銷依然能“逆風翻盤”。
      劃重點:不是勸你徹底放棄再營銷,而是別濫用!
      90%的廣告主都高估了它的效果,甚至被數據“騙”了!





      一、再營銷的“陷阱”:90%的廣告主都高估了它的效果,甚至被數據“騙”了!

      1. 最近1年,我們發現Meta算法比你更“懂”用戶

      測試發現:?當使用Advantage+ Audience時,45%的預算自動覆蓋了原本需要單獨再營銷的人群,而廣告成本降低28%。這背后是Meta算法在操作:
      • 實時行為捕捉:通過用戶行為標簽(如停留時長、點擊深度、購買歷史)等用戶畫像動態調整投放策略。
      • 預算分配系統自動將70%預算分配給高轉化潛力人群,30%用于探索新客。
      • 一種猜想是:懷疑是為了規避隱私條款,Meta把知道的顯性標簽隱藏了,只有他們自己看,賣家看到的是已經不那么準確的前顯性標簽。


      2. 單獨再營銷?成本反而更高!

      Meta官方內部測試顯示,使用Advantage+ Audience的賣家,老客復購率提升15%,而單獨再營銷的老客復購率僅增長3%,陰謀論是有可能是官方為了讓你花更多廣告費而夸大,所以我們在實際操作上如果要較真還是需要做“自動vs手動”的AB測試:

      誤區解析
      • 頻次失控:手動再營銷常導致廣告重復觸達,有案例顯示,手動再營銷的廣告頻次是算法投放的2.3倍,導致花費高了。
      • 增量瓶頸:Meta算法已覆蓋80%高意向用戶,單獨再營銷只能爭奪剩余20%的低價值流量——才會出現下面手動再營銷CPA高于自動。
      • 成本倒掛:手動再營銷的單次轉化成本(CPA)比算法投放高35%,而ROAS低18%。

      對于新手,反而手動再營銷的時候頻次會更高,這也解釋為什么有些時候新手投放“全自動”會出現效果比“手動”效果好很多的場景。跟新司機和老司機開自動波和手動波哪個更省油的情況一樣,因為這時候:Meta會自動平衡“再營銷”和“拉新”,單獨追著老用戶跑,成本高、增量少。



      3. 自High:ROAS下的“虛假繁榮

      典型案例
      • 1天瀏覽轉化虛高:某美妝品牌發現,32%的再營銷轉化發生在用戶收到郵件的同一天,實際歸因于郵件營銷而非廣告。
      • 虛假關聯:某3C品牌分析發現,45%的再營銷轉化用戶本就計劃購買,廣告僅起到“最后觸達”作用。
      破解方法
      • 歸因模型對比:同時啟用對比7天點擊歸因和28天瀏覽歸因,過濾虛假轉化。
      • 新客驗證:觀察未點擊廣告的新客占比,若低于20%,說明數據存在水分(特別是低于10%就會存在嚴重水分)。



      二、再營銷的“續命指南”:3種場景下的再營銷依然能打!

      1. 高價值人群“精準狙擊”

      適用場景
      • 棄購挽回:對7天內棄購用戶發送“專屬折扣+限時提醒”,提升轉化率提升。
      • 高購買力老用戶復購:找出過去購買過特別高客單價的老客戶做再營銷,不同于普通老用戶,因為這些購買力高的就算頻次多了只要最后買了也值了。


      2. 小預算“絕地反擊”

        預算少到離譜,只能“精準狙擊” ?,每天預算不到50刀?與其廣撒網,不如集中火力攻再營銷人群。雖然受眾規模小,但至少成本可控! ?




        3.?不想被算法“坑質量”規避算法“流量陷阱”

        我們還是建議最優先級設置目標位購買,但如果之前因為各種原因導致廣告目標是鏈接點擊、視頻播放(而非直接轉化)(歷史遺留問題或者為了推帖等),算法可能塞給你一堆“無效流量”。此時,手動再營銷+細分人群能鎖定高互動人群,避開低質用戶。

        三、再營銷的這些操作必死!

        1. “軟性再營銷:從源頭毀掉人群質量

        作死例子
        • 點擊量廣告→圈定互動用戶→再營銷
        • 低價值行為定向:定向“點贊但未點擊”的用戶

        結果:人群質量稀碎,廣告成本增加,轉化卻無提升,慘不忍睹!


        正確做法
        • 轉化事件定向:僅圈定“購買”“加購”等高質量行為用戶。
        • 自然流量篩選:定向通過SEO或直接訪問的用戶,轉化率提升40%。


        2. 濫用相似受眾:稀釋人群價值

        誤區解析
        • 寬泛相似受眾:CTR下降,轉化成本增加。
        • 忽視行為權重:未區分“購買用戶”和“瀏覽用戶”,導致相似受眾質量參差不齊。

        優化方法參考
        • 分層相似受眾:分別創建“高價值用戶”“中價值用戶”相似受眾。
        • 行為權重調整:“加購”設為70%,“瀏覽”設為30%。


        3. 忽略頻次控制:用戶煩到拉黑

        數據警示
        • 頻次閾值:通常當廣告頻次超過3次,用戶流失率要么增加就會很快,要么就是無效再營銷。

        解決策略
          • 手動再營銷改為用Google display 廣告(因為現在有Pmax存在,所以建議是老司機做這個操作,新手慎用)

          四、算法時代的生存法則:70%預算給AI,30%給人工補刀

          1. 長期策略:算法主導,人工輔助

          預算分配
          • 70%廣泛定向:使用Advantage+ Audience覆蓋潛在新客。
          • 30%再營銷:聚焦高價值人群。


          2. 短期急救:再營銷的“精準補刀”

          適用場景
          • 促銷節點:7~9月布局潛積累在客戶,在黑五期間將再營銷預算提升至50%。
          • 庫存清倉:定向“瀏覽過清倉相關頁面”的用戶。


          3. 數據驅動:算法與人工的“雙螺旋”

          優化流程
          1. 算法探索:使用Advantage+ Audience跑量,收集用戶行為數據。
          2. 人工分析:每周導出數據,篩選高價值人群(如LTV前10%用戶)。
          3. 再營銷激活:手動針對高價值人群設計專屬廣告,提升ROAS。
          再營銷未死,但你需要新思維
          2025年,Meta算法將占據廣告市場的主導地位,但再營銷仍是不可或缺的“精準武器”。真正的生存法則是:讓算法負責“廣撒網”,人工專注“釣大魚”。

          要點總結

          • 手動操作的時候立即停止“軟再營銷”,聚焦高價值人群。
          • 將70%預算分配給Advantage+ Audience,30%用于再營銷。
          • 每周分析歸因數據,過濾虛假轉化。
          • 利用生成式AI工具提升創意效率。


          請轉發給總在營銷上浪費錢的隊友!(然后悄悄說:省下的錢,至少夠請部門喝一個月奶茶了)


          新一年, Meta的打法策略也需要做一些調整和改進,具體我在出海筆記Club更新了:《進階:Facebook廣告冷啟動SOP策略要點



          白嫖時間!!!

          更多獨立站干貨可以

          猛點下面看精華的匯總

          干貨匯總!獨立站推廣運營的快速入門

          ^^^^^^^^^^^^^^^^^^^^^^^



          上面精選近100篇文章,系統地學習完,至少可以把獨立站0到1做到75分了。如果還想在獨立站推廣運營更進一步,甩掉同行,認識更多牛X的操盤手,學習更多進階技能歡迎加入我們的出海筆記CLUB社群。




          點贊(2) 打賞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服務號

          訂閱號

          備注【拉群】

          商務洽談

          微信聯系站長

          發表
          評論
          立即
          投稿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