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寫過一篇第三方數據和平臺之間的數據差異原因,不過看起群里面還是經常有人會問不同現象的差異。 大概差異的情況如下: 1,Facebook后臺數據明顯大于第三方 原因,Facebook自己的sdk記錄的是所有看過/點過廣告產生安裝的數據,第三方只記錄了最后一次點擊歸因的數據,造成Facebook數據大于第三方數據。這種情況出現在渠道多,整體量大的時候比較多。 注意,如果差異很大,并且網盟也跑了很多,可能會有被網盟作弊的可能性。 2,Google平臺數據明顯大于第三方 原因1,確定轉化設置是設置的第三方回傳,還是Google Play的安裝數? 原因2,接了firebase,設置轉化的是firebase的安裝數,同樣導致了Firebase統計安裝,但是第三方不算的情況。 3,Google平臺數據略小于第三方數據。 這類情況實際上挺多見,如果設置為第三方數據回傳給google做統計追蹤,那么回傳后會有一定概率丟失數據,導致Google數據小于第三方,但是差異不會很大。這個情況在上線不多久的產品其實挺常見。 4,Google平臺數據明顯小于第三方數據 這類情況,實際上也很多件,尤其是設置的轉化為第三方回傳Google,并且產品屬性偏向于工具,卸載率比較高的產品。 主要原因是第三方的90天再歸因設置(默認),比如appsflyer 如果用戶90天不活躍再次啟動或者安裝會統計為新增安裝,這個時候如果剛好廣告覆蓋到了這部分人群,吧用戶召回,在Google這部分用戶實際上沒算作新用戶,在第三方算作了新用戶,只要產品足夠老,兩級足夠大,會出現整體Google 量級明顯大于第三方。 其他可能性,可在知識星球交流,歡迎提問。 公眾號回復“微信群”一起加群討論投放技巧。(兩個數百人的優化師交流微信群等你來)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