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總聊出海

文章
146
評論
0
加入時間
1年前

沒有任何供應鏈資源,我還能做跨境電商嗎?

在跨境電商圈內有這么一個說法,宇宙的盡頭是比拼供應鏈。誠然,如果你背后的供應鏈不靠譜,你的規模越大,麻煩會越多,到時候暴雷的殺傷性也會越大。老羅的錘子科技其實是個很典型的例子。但是,對于

聽好了品牌們,KOL不是你的流量!

當大網紅很爽,但做一個小KOL日子其實并不好過。作為一個多年深耕海外內容營銷的從業者,加上最近這段時間自己的自媒體賬號也接了一些廣告,我是越來越深刻體會到了國內國外KOL營銷的不同了。在國內

流量思維,未來是做不好跨境電商的。

流量焦慮,可能是現在所有跨境賣家都會遇到的問題。其實很正常,互聯網高速發展的過去十年,各種新模式和新平臺如雨后春筍般的冒出來,讓很多人誤以為,流量本就應該很好搞。流量從本質上來說,是爭奪大眾

賣貨就賣貨,不寒磣。別扯什么品牌出海。

品牌出海這個詞,這幾年真的是被玩爛了。我們很多土老板在跨境電商上的操作,真的是重新定義了”品牌”這個詞。在我看來,在如今的商業大環境下,品牌出海更像是一個口號,一種PR。即使是在國內市場

會不會有一種可能,你的牛逼是時代給的紅利。

在這個人均法拉利,滿街操盤手,50萬美金剛過貧困線的時代,會不會有一種可能,你的牛逼是時代給的紅利。我們這一代人無疑是幸運的。趕上了全球化互聯網的大浪潮,真的可謂是5年一個小風口,10年

為什么你會覺得亞馬遜沒什么好逛的?

相信很多在海外的朋友都有這樣子的感觸,作為美國第一大電商平臺的亞馬遜,其實沒什么好逛的。不要覺得海外的用戶在消費上就一定更理性,他們只是沒有一個可以讓他們刷到上癮加剁手的淘寶而已。亞馬遜作為

未來十年,再也不會只有什么跨境“電商了”。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出現了一種很奇怪的鄙視鏈:很多做電商的人看不起從事線下零售和開工廠的。且不說制造業和零售業才是真正的造富行業,把線上和線下分開來看就是一件很莫名其妙的事。特別是對于

你知道嗎?外國人從來沒聽過什么品牌出海...

大家知道嗎?你心目中的品牌出海頂流Shein和Anker,和在外國人心中的,其實根本不是一個概念。你也許會覺得這倆是我們的民族驕傲。把我們的優質供應鏈和高質量的產品輸出到海外,讓外國人都知道

為什么所有跨境電商賣家都一定要去做Etsy?

求求了,做跨境電商不要再往亞馬遜里面卷了。我們做跨境電商是為了什么?當然是為了賺錢。如果一個平臺和渠道過于飽和的話,那和我們留在國內做淘系電商又有什么本質區別呢?Etsy作為全球最大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