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出海重要消息+政策+投放技術。
游戲,短劇目前都有繞開商店做三方支付的需求,剛好有朋友問港臺地區,順手整理一波:
一般繞開商店支付的一些方式:
1,官網支付(web),從游戲內點出去到官網充值。
支付方式可以是信用卡/借記卡支付或者是Paypal/Stripe支付,考慮本地的支付方式比如HK的八達通,臺灣Line Pay之類。麻煩點的是需要用戶跳出,再到網頁,還需要再次login,體驗比較糟糕,用戶的信任度也會下降。好處是自己直接對接本地支付的通道成本最低。
2,三方聚合支付,直接端內對接比如Xsolla、Codapay。三方聚合支付的好處是一次性通過聚合可以覆蓋最多的支付通道。
3,電信運營商支付,有點類似國內的移動,聯通的充值卡支付,感覺可能用到的人會少很多了,國內估計都沒人用了。做超小額支付可能還好,以前做網頁游戲的時候還有,通道成本比較高,一般也只在窮地方用的多,港臺其實并不多了。
4,本地錢包&掃碼支付
國內比較成熟,支付寶,微信,在香港這兩個也都比較流行,臺灣主要是Line Pay,一般線下支付都是,但是線上支付掃碼的反而不多,做到網站再拿手機掃碼支付也可。
5,虛擬卡?
比如臺灣的Mycard,不確定現在還有多流行,當年重要的支付方式,當年各種線下便利店里面都有的賣,用戶接受度也很高。
正常情況下(短劇+游戲客戶):
大廠可以考慮官網自建充值+三方聚合+本地錢包+虛擬卡支付的方式都接。
小團隊基本搞定三方聚合就好。 特殊想接本土化的通道,香港地區搞定 微信支付,支付寶,加上八達通,臺灣加上Mycard,Line Pay,還有個街口支付(不熟悉)。
如果是一些更寬泛的客戶,不怕麻煩想接全一點,可以對照下面的支付方式去對接:
臺灣地區本地支付平臺
LINE Pay:臺灣普及率最高的移動支付之一,依托 LINE 社交生態。
街口支付(JKOPay):很多小吃攤、夜市、便利店都有支持。
悠游付(Easy Wallet):悠游卡公司推出,和交通卡深度結合。
全支付(PXPay+、全盈+PAY):全聯、全家便利商店體系在推,滲透率快。
icash Pay:統一集團(7-11、星巴克)旗下。
香港地區本地支付平臺
AlipayHK(支付寶香港版):支持本地港幣錢包(去好幾次都沒用過)。 WeChat Pay HK(微信支付香港版):支持港幣支付,RMB也自動轉化到港幣消費。 八達通(Octopus App):傳統交通卡升級為手機錢包,普及度極高,線下超級方便。 PayMe(匯豐銀行推出):P2P轉賬、餐飲和部分商戶消費常用。 -
Tap & Go 拍住賞:電訊盈科旗下,和政府消費券計劃捆綁。
國際/跨境支付
Apple Pay / Google Pay (就是貴點,但是用戶習慣現在其實已經都接受了) PayPal:常用于電商與海外訂閱。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