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我寫過一篇文章:2020年如何掘金獨立站。我說精品垂直站是比較適合獨立站中小賣家的一種模式,或者用現在時髦的話來說,就是DTC模式(Direct To Consumer)。用DTC的思路來做營銷就是DTC營銷,用DTC的思路來做品牌,就叫做DTC品牌。也有人把DTC品牌稱之為Digitally-Native Vertical Brands 數字信息時代原生的垂直電商品牌(DNVB)。
DTC(Direct To Consumer)營銷,是指直接面對消費者的營銷模式,它包括任何以終端消費者為目標而進行的傳播活動,它與傳統媒體如電視廣告等的傳播方式相比,優勢主要體現在更接近消費者,更關注消費行為的研究,更重視消費者生活形態的把握。DTC營銷模式作為營銷理論很早就被提出,很多操作的手法就是DTC營銷模式的體現,比如針對消費者宣傳的印刷品投遞、會員活動、產品網站等。
這些概念知道一下也好,出去和人聊天的時候,萬一聽不懂也挺尷尬的。還有人在介紹DTC的時候,拿這幅圖來強調,DTC就是“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就是同樣的東西,廠家直銷,賣得更便宜了。”我覺得這些說法都沒什么問題,不過概念不重要。對于我們偏營銷的人來說,DTC模式給我最大的啟發,我想是在于思路的轉變。做平臺的人,通常比較偏產品開發,關注營銷、用戶較少一些;做獨立站的人,通常比較偏營銷、用戶,對產品開發關注較少,通常是拿工廠或者代理商的產品來推廣。
DTC模式要求我們同時關注產品、營銷和用戶。DTC并不是只有工廠能做,事實上,打著DTC旗號的品牌,也沒幾個有自己的工廠。但是DTC模式就在于,我們連接消費者和工廠,消費者眼中,我們就是工廠。所以我們要同時站在消費者和工廠兩個角度來考慮問題:站在用戶的角度,把握需求,站在工廠的角度,解決需求。這對我們的精力和能力來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不斷了解目標受眾的文化,才能把握需求;一方面,需要開發產品,整合供應鏈。所以DTC之路任重道遠。起于爆品,終于品牌,這兩步之間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從收藏的獨立站當中,選了4個比較有代表性的網站,他們基本覆蓋了“起于爆品,終于品牌”的整個過程。我們姑且可以把他們看作是一個成功DTC品牌的發展歷程,來思考一下對我們的DTC之路有何啟發。這個網站只賣這一款產品,我猜測可能是測出這個爆品以后,單獨做了一個網站。
這款產品在速賣通的價格。他的視頻廣告里用的也是這款,我看用戶反饋的照片,很多收到的也是這款:可見利潤還是很可觀的。我上周在大悅城的三聯書店看到這款鼓,我瞬間覺得他定價$99.95還是很親民的,三聯書店賣¥1780。不過可能尺寸不同吧,沒有深研究。
看一下他的其中一個廣告,數據還是很不錯的,我看他賣了幾個月,利潤保守估計也得有100W刀以上:
可以看出來,賣家在測出這個爆品之后,聯系廠家進行了定制,應該只是貼了個標,但也是奔著做品牌去的。包括網站的設計、圖片素材也算不錯,聯系電話也有。還是花了心思的。我就不去分析他的受眾了,但是從淘寶上的同類產品來看,他的受眾也不外乎是這些:我大概查詢了一下,這個產品從“最早的少數音樂愛好者圈內玩即興表演及音聲療愈,快速發展到如今胡同鄉村大媽都會敲它來娛樂休閑”。受眾最夠大。這類產品,我估計它能在國內火,也能在國外火。這個賣家也證明了這一點。
他的Facebook粉絲頁是有動態更新的,不過目前沒有打廣告了。網站也沒有上新產品。所以猜測賣家要么就是去度假享受人生了,要么就是卡在一個瓶頸期,不知道該如何發展了。這都是我的猜測,不要當真。1、這是一個典型的“起于爆品”的網站,但是還走在通向“終于品牌”的路上,我們可以持續關注他,看他接下來能走到哪個階段2、niche的選擇:niche不能太窄,不利于后期發展,這個網站選了個好niche3、爆品是積累資金的好辦法,沒有基礎資金支持,不太好實現長遠發展大部分中小賣家都卡在這個階段,所以不斷的擼爆品,畢竟這個階段相對來說簡單粗暴一些。接著往下看,看別人是如何突破這一階段的。這個網站是賣飾品的,主要是meaningful這類飾品。SimilarWeb上查不到這個網站的數據,但是從他的廣告情況來看,從2017年至今一直在打廣告,可見發展得還是很不錯的。
以下是他賣的最好的一款產品,網站應該就是靠這款戒指起來的。這是他這款戒指當時的兩個廣告,數據很亮眼,互動率也非常好。
“在一些文化中,飄落的羽毛代表著逝去的靈魂,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則是新生的標志。據說還可以充當生者和逝者的溝通媒介,讓他們在精神世界傳達信息。”——來自網絡類似產品,在速賣通的價格大概是2$ 多,可見利潤是很可觀的。
這個網站和案例一本質上沒有什么區別,他們賣的都是典型的dropshipping產品。但是這個網站做得更進一步,有不同的產品線,更“接近”品牌。https://fiyah.com/collections/all?sort_by=best-selling。大概2000多款產品,SKU估計得上5000吧。這個網站所屬的niche,其實比較抽象,就跟我舉過的腦白金的目標受眾這個例子一樣。腦白金的目標受眾,并不是需要保健品的老年人,而是要拿腦白金當禮品送的人。他這個網站的目標受眾,就是喜歡meaningful這類飾品的人。這個受眾群體足夠大,是個非常好的niche。1、在發掘產品賣點,尤其非功能性產品的賣點的時候,可以考慮能否賦予產品某種意義2、了解目標受眾的文化,才能寫出用戶感興趣的文案、廣告。所以這也是專注于某個niche的優勢,會越來越了解目標受眾3、選品的時候,能否Get到產品的真正賣點才是關鍵4、起于爆品,可以迅速積累起第一批用戶,不斷豐富產品線是接下來最有效的做法這個網站除了不斷上新,在運營方面沒有太多的投入。也有很大一部分中小團隊停留在這個階段,深耕某個品類,但是只是在產品上下功夫,運營上投入的精力不夠。案例三:卡哇伊風格產品網站?spreepicky.com這個網站主要賣卡哇伊風格的產品,有6453個產品,服裝比較多,所以保守估計SKU可能在2W個左右?
從SimilarWeb的數據來看,訪問量還是比較穩定的。Facebook和Instagram粉絲頁都在持續運營:這個網站比案例三更進一步,他除了聚焦在卡哇伊這個niche,不斷上新產品,在運營上也持續投入。目前他自己應該也算是卡哇伊niche比較大的KOL了。直接訪問流量50%也說明已經具有品牌流量了。他的Facebook廣告目前只有Retargeting廣告,應該已經突破了靠付費廣告存活的階段。1、持續新品+持續有效運營,成為該Niche的Top級網站,品牌效應才能顯現2、差異化是最大的優勢,產品無法差異化,可以建立其他優勢,比如上新速度,比如大量的SKU這個網站主要出售定制類手鏈和耗材。

從數據上來看,這個網站要比案例三的數據差一些,但是也很健康:拿他舉例有兩個目的,一是一個小小的手鏈,看人家玩出了什么花樣。可以看一下他的產品銷量排行:?https://www.myintent.org/collections/all?sort_by=best-selling
他的sku不多,銷量最高的是兩款定制手鏈,然后就是一個套裝。我覺得他這個套裝很有創意,是他做出的很重要的差異化。兩個群組共有2W多人,這都是忠實粉絲,忠實粉絲除了不斷復購,還意味著貢獻需求。另外他有持續的訓練課程,雖然參與的人數不多,但是這是在持續輸出自己的理念,潛移默化地打造自己的品牌文化。除了自己渠道的運營,他還有:大量的品牌曝光,像Ted演講;大量的名人背書,在網站可以看到很多名人用戶的照片。經過這些步驟,可以說他已經完成了一個階段的品牌建設。他的用戶忠誠度,相信要比案例三的還要高很多。目前來看,如果他的規模想要近一步擴大,可能還是會繼續擴大產品線的,我們也可以持續關注他如何發展,隨時學習。
1、簡單產品如何做出差異化,這個例子是個很好的啟發2、如果在某個品類做不到第一,創造一個新品類是個好辦法這4個網站賣的都不是什么復雜的產品。單獨來看,從網站設計、選品、營銷,它們都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我們可以自己繼續挖掘,深入思考。回到今天的主題,他們還是很能代表一個DTC品牌發展的不同階段的。所以我今天把他們放到一起,總結一下DTC的發展路線。我覺得可以拿我們常用的互聯網運營三部曲來描述:留存:用品牌文化和運營機制給用戶營造歸屬感,“終于品牌”你的獨立站處于哪個階段?希望今天的分享對你有所啟發。也歡迎批評指正。周日6點爬起來寫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