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卑劣手段進行惡意競爭,只會把市場環境搞得烏煙瘴氣,自己也難獨善其身啊!這些人怎么就不明白!

      都是成年人了,我們也都知道商場里沒有真朋友,但都是同行,有些基本的下線還是要守住的吧,比如:不要篡改人家的listing


      ?40條鏈接被篡改,又是國人惡搞?


      沒錯,最近又有賣家的listing被人篡改了。這位歐洲賣家多國站點的40條listing均被修改,被填入“OIMG”的商標,而OIMG已經在歐盟注冊了商標,于是賣家的listing被篡改之后,直接被投訴為商標濫用,導致法國站的四條鏈接被投訴為假冒商品,被投訴的鏈接都被預留處理。




      這位賣家并不是唯一的受害者,實際上這是一場有組織有預謀的惡意篡改、惡意投訴事件。幕后黑手先是大面積篡改listing,然后投訴商標濫用以及假冒商品不帶測試購買,一大批listing就這樣被下架,有的賣家幾十條鏈接甚至上百條鏈接中招,受到攻擊的賣家幾乎是全類目。有人懷疑這是一場無差別攻擊,也有人懷疑是申訴服務商投的毒。


      賣家順著“OIMG”這個商標進行溯源,發現該商標屬于一家福建泉州的公司——又是中國人欺負中國人。



      行業里的惡意競爭屢見不鮮,但同類事件還是會讓賣家們義憤填膺。有人感慨現在賣貨太難了,還好我做獨立站;也有人表示:“這有公司有地址還斷人財路,真不怕人上門搞他嗎?”還有人開啟了地圖炮模式:“又是福建”。


      同樣是歐洲,同樣是亞馬遜,之前還有賣家遭受過被人上差評、添加違禁詞、惡意投訴、退貨退款等一系列攻擊,造成了巨大損失,產品掉到4星以下不說,德國站還有20條鏈接因為差評死掉了。


      眾所周知,亞馬遜對于違規行為一貫都是嚴厲打擊的,歐洲又是最重視知識產權及合規性的地區之一,一旦被人惡搞就會帶來極大的損失,解決起來也比較困難,亞馬遜歐洲站的賣家們因此屢屢中招。


      好在這次亞馬遜升級了審查能力,在察覺了“OIMG”商標大面積投訴背后的貓膩之后,一些賣家被投訴后被亞馬遜成功識別,并自動撤銷了處罰。不過賣家并不是每次都有這樣的好運氣,大多時候都只能認栽。


      ?惡性競爭頻發,賣家如何自救


      那么作為賣家而言,遇到listing被惡意篡改,到底該如何及時有效地自救?


      首先要做的,就是向平臺客服申訴。賣家可以要求客服協助修改產品listing,向客服提供條碼注冊證明和產品圖片等資料,拿回自己產品的編輯權,重新修改自己的產品listing。只要有足夠的證據,和平臺方進行積極真誠的溝通,賣家就有機會獲得平臺的信任,得到平臺的幫助。


      同時也要做好詳細的產品類型記錄,這樣一旦出現惡意篡改listing的問題,就可以根據記錄及時調整過來。


      當然,最佳的預防方式還是為自己的產品注冊品牌,進行品牌備案,這樣一旦賣家擁有品牌所有權,競爭對手就不好下手,平臺也可以更快察覺到賣家變體的異常,幫助賣家維權。


      其次,拿起法律的武器。事實上,無論是競爭對手惡搞還是服務商投毒,這樣的行為都有觸犯法律的嫌疑。這時候我們就可以通過報警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2022年初,西安市雁塔公安局就破獲了一起惡搞亞馬遜賣家店鋪的案件。


      據報道,2022年1-2月期間,西安多家跨境電商企業遭到非法攻擊,攻擊手段包含了亞馬遜賣家常見的惡搞手段,包括篡改品牌、篡改listing、惡意侵權投訴、安全性投訴、惡意上差評等等。最后犯罪嫌疑人因涉嫌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被西安市公安局雁塔分局采取刑事拘留措施。


      ?避開亞馬遜,獨立站是更好的出路?


      然而身在亞馬遜,總要直面競爭對手的惡意,之后這樣的事情還是會發生。于是為了能夠避開平臺里的激烈競爭甚至惡意競爭,部分賣家選擇了獨立站。


      要知道平臺就那么大,眾多賣家每天在平臺上短兵相接,幾乎是在競爭對手眼皮子底下活動,很難說同類目中是不是就有眼紅的賣家準備搞點事情。而獨立站則是賣家獨有,不存在流量被競品搶走的問題,銷售數據、權益均為私有,不怕斷貨、不怕被競爭對手惡搞,更不怕跟賣。


      當然選擇獨立站也并不完全是出于同行競爭的考量,更多是看中了獨立站在品牌塑造上的獨特優勢。


      要知道亞馬遜賣家最大的痛點是很多時候用戶只記得在亞馬遜上購買了產品,但不記得在哪個店鋪購買了什么品牌的產品,大多數時候都是通過評論來判斷商品的質量,然后點擊頁面底部的類似產品進行“貨比三家”,最后選擇價格更低的那個。再加上平臺抽傭,賣家的利潤一再被壓縮,難怪這些年業內一直有“新手不要入局亞馬遜”的聲音。


      而通過獨立站,賣家就有了更多的發揮空間,從店鋪裝修開始就能不斷強調品牌,在獨立站上,品牌調性、審美風格和價值取向都是一以貫之的,很容易就能吸納到回頭客。早些年園林大賣格力博開始自己的品牌化之路時,就重點布局獨立站,去年上半年其獨立站的收入達到了1.35億,而亞馬遜等平臺上的收入卻只有1479萬元,相差近10倍。


      不過相對于亞馬遜這樣的電商平臺,獨立站的運營則是完全不同的打法,尤其在站外引流和售后服務等環節,直接影響著出單和復購,然而這兩個環節同樣有門檻,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因此建議賣家盡量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亞馬遜和獨立站雙管齊下,既是風險控制,也是一種公域流量-私域流量的互補手段。


      最后,想要避開亞馬遜的激烈競爭,并不是只有獨立站這一條路可走,還有一些本土新平臺也非常值得關注,尤其是那些正在快速增長的平臺,現在入局或許還會有政策扶持和流量紅利。


      今日作者:梁耀丹



      點贊(1) 打賞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服務號

      訂閱號

      備注【拉群】

      商務洽談

      微信聯系站長

      發表
      評論
      立即
      投稿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