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不是啥深度分析,就隨便聊聊最近的一些感想吧。最近小貓心情也很復雜,大新聞太多,感覺在一些大事面前,好像我這一畝三分地的事情也不值一提,應該把大家的注意力給一些更重要的事,所以也沒咋動筆。


      不過黑五結束了,日子還是得過下去。今年黑五預料之中的,大多數(shù)人都比較低沉,好像跟雙十一一樣,都沒啥大氛圍。


      但還是見到幾個逆勢還能增長而且利潤也不錯的前輩,純獨立站正經(jīng)路數(shù)的,發(fā)現(xiàn)即使是這么差的行情還是有人悶聲發(fā)大財?shù)摹S^察下來都是一個風格:非常低調非常務實,從不宣傳自己也基本不參加什么活動,只關心實操不憂慮大勢,執(zhí)行力一流,堅定投入,穩(wěn)如老狗。


      想起我一個股神朋友,連今年這么差的行情也是賺錢的,跟我說牛熊市只是收益率高低的區(qū)別,拿行情給自己的虧損找理由就是水平不行。


      他說如果你只關心大盤漲跌,那你就跟買指數(shù)一個道理,根本不用你自己發(fā)揮。個股跟大盤沒關系,就跟你跨境電商里面那么多類目,如果你不是什么龍頭白馬,你能把自己那個小品類整明白就夠你忙了,大盤怎樣其實跟你關系不大,不用想那么多。


      可能這就是大佬們常說的“平常心”吧。想起前幾天一個朋友說的,以你們那點銷售額,根本沒必要關心一個幾十億的大盤子怎么波動。


      我細想來突然感覺搞投放跟炒股是一樣的,說白了競價廣告的原理不就是低買高賣嗎?除非你這個類目徹底歇菜了,不然只要還有人在買,大盤再不好也會有人賺錢。


      跟著大盤走只在一種時候有用,就是大盤本身有紅利,即所謂“躺贏”。其實大多數(shù)人也無非是跟上時代的紅利躺贏了一把,但時代變了,沒有躺贏的機會了,這時候再跟著大盤走,大概率就是躺輸了。


      而且我見過的這些總體還算發(fā)展健康的,基本也是默默搞了好多年,各種模塊都做的比較細致扎實,所以即使行情再差,也還有個基本盤可以穩(wěn)住。


      ?


      發(fā)現(xiàn)牛逼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專注,忍耐,不抱怨,特別愛琢磨,特別能執(zhí)行。不會瞻前顧后,也不會聽風就是雨,別人說什么做什么,外面怎么熱鬧,看看就好,回來還是哼哧哼哧埋頭干。


      我最近見了一些朋友,發(fā)現(xiàn)一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所有人都說投放不行了,投到個2都算很不錯,照樣有人單渠道做到10。所有人都說網(wǎng)紅不帶貨,只能做品牌不能做銷售,照樣有人不投流純靠網(wǎng)紅帶起量。所有人都說低客單國家只能走量,沒有利潤,也有人拼多多的價格還能賺到錢。


      但是他們有啥秘籍呢?我是真的拿出拜師學藝的精神真心求教,但最后看下來,其實說起來都很簡單,就是鉆研,執(zhí)行,反復迭代。


      比如很多人說投放不行了,但其實正經(jīng)鉆研投放的人也并不多,而且人家鉆研出來一些好方法也不一定會分享給你。畢竟品類不一樣,給你也不一定適用。其實這些年投放的訣竅說來說去無法就是那兩派,要么就是大力出奇跡派,要么就是精細化運營派。但是大力應該怎么使,沖大量怎么沖,精細化又應該從哪些維度,怎么測試怎么調整才是最合適的,其實也很少有人特別明白。


      這就跟老中醫(yī)是一個道理,有的人天天在那望聞問切,也有人說這些都是玄學都是騙人的。你說這兩者最后誰水平高,可能外行也不一定看出來,但是市場上就是那種開藥方特靈驗的。最后怎么判斷誰厲害呢?看療效啊!


      雖然現(xiàn)在投放不靈了是一個共識,但我問那些還投的可以的人怎么做的,當然有的品類有紅利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一定很認真,天天在那琢磨,這種琢磨不是上上課刷刷后臺,而是各種找信息各種測試。出個新算法就各處去研究,大半夜的爬起來看后臺這種,渠道再差他還是可以比同行好。


      在一個小市場的非龍頭格局里,你比你競爭對手好一點,就可以活下來了。就跟各種牛散炒股,他不一定跑得過大基金,但只要比指數(shù)強一點,他就算阿爾法了。


      雖然以現(xiàn)在的行情看,大基金甚至跑不過指數(shù),甚至跑不過牛散,這真的是無法說。


      同樣是搞投放這么一個下行市場,有的人是戴著鐐銬跳舞,從算法變化到實操調整明明白白,每天絞盡腦汁想,有的人雖然說起來一套一套的,但對這些數(shù)背后的意義啥也說不上來。


      同樣是搞網(wǎng)紅這么一個苦活累活,有人是持之以恒不斷嘗試,每個網(wǎng)紅每次溝通都認認真真,有人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各種細節(jié)都一筆帶過。


      其實人跟人、公司跟公司一開始差別并不大,但差距就是這樣慢慢拉開的。


      之前問一個做網(wǎng)紅帶貨不錯的大哥,你們怎么甄別這些服務商靠不靠譜,大哥跟我說你別的都不用看,你就問他主要做什么品類。但凡是跟你說啥品類都做,啥品類都擅長的,那一定不靠譜。你想啊,哪怕只是給自己這么一個小店運營網(wǎng)紅,就已經(jīng)焦頭爛額了,一個人說他啥都懂啥都會,你覺得可能嗎?


      大哥說他現(xiàn)在只認在一個類目深耕的服務商,基本問兩句他就知道對方懂不懂,沒別的,就是多年積累。他根本不怕碰到騙子,因為要是一個行業(yè)做了十年還能被騙,那也真沒法混了,但是小白就不一樣,還是小白韭菜好割。


      所以你說一個新入行的小白怎么才能打敗多年老炮呢?別人如果已經(jīng)鉆研幾十年的東西,你是不可能一下子趕上的。


      只有兩種機會:一種是你搞個全新的東西,老炮根本不懂。一種是老炮已經(jīng)懈怠了,而你很認真。


      當然如果你搞不出啥新東西,老炮也很認真,那基本沒機會了。


      有個巨佬之前說過一句話,具體咋說的我忘了,但大意就是all generalized statement without conditions must be wrong.但凡有人非常概括地說xx特別行,或者xx特別不行,肯定都是不對的。而這樣說的原因,是因為他們自己肯定不懂細節(jié),所以沒法細化在那些條件下這些結論是適用的,只能概括性總結。


      但偏偏概括性總結是最容易誤導人的,因為他很容易給人一種偷懶的想法:哦,別人驗證過了,那么我就懂了。


      但其實如果你沒自己做過,你可能真的啥也沒懂。這幾年小貓自己每天都在反思,我是不是也有很多generalized statement?我也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是不是也會以偏概全了?

      ?


      這些年來隨著資本市場的火熱,有一種特別討巧的創(chuàng)業(yè)模式:我啥也不懂,但我知道這賽道很火,我大概知道做這事有這么幾個模塊,我就融一筆錢找?guī)讉€這方面有經(jīng)驗的人,照貓畫虎開始搞。


      這個模式在幾年前是行之有效的,因為確實鉆研和實操能力是可以用所謂的“管理能力”來補齊的:我不會沒關系,有人會就行了;我不懂也沒關系,有人懂就行了。但一旦資本啞火,這些能力又都不是公司自身的,那就危險了。


      小貓見過一些公司,產品是采購的,品牌是agency做的,投放是代理代投的,網(wǎng)紅是聯(lián)盟外包的,我問老板說那你干啥?


      老板說我就負責CEO最關鍵的三點:找人,找錢,找資源。


      我心說合著人、錢、資源都不是你的,這公司到底啥是你的?


      行情好的時候這三樣好找倒也行,行情差了一樣都不好找。


      因為行情差了才會發(fā)現(xiàn),原來找來的人、錢、資源都不長久,好物大抵不牢靠,彩云易散琉璃脆。


      很長一段時間我到處拜師學藝,就是覺得人家做的好肯定是有什么秘籍,我不拿出三顧茅(豪)廬(宅)的精神,人家不能分享給我。


      但后來我見的多了,突然感覺其實好像也不是愿不愿意分享的問題。成功的秘籍其實很簡單,只不過是執(zhí)行很難。


      成功人士但凡是可以分享的邏輯,你看來看去都是那么幾條,什么長期主義啦,堅定持有啦,他們不怕分享的東西,說白了就是不怕你知道,因為你知道了也未必能做到。


      當然他們肯定有一些是不能分享的東西,但是話說回來,不能分享就說明你也沒那資源沒那能力,你就算知道了也沒啥用。


      據(jù)我多年觀察,有那些不能分享的東西,你也許可以大成,但也可能大敗。沒有那些不能分享的東西,你大成是很難,但小成還是可以的。對于普通人來說,能小成一次就算很不錯了。


      比如我周圍炒股的,如果有多年經(jīng)驗而且非常按照紀律執(zhí)行的,跑過一般理財問題也不大,跟那些有xx的是沒法比,但也還可以了。


      就像一般搞投放比較久的老中醫(yī),投個1.5-2問題也不大,但你要不帶灰還能更高,那也是碰運氣。但普通小公司,如果毛利控制比較好的話,有個2也能賺個生活費了,之后再慢慢擴展,再不斷深入,或許這才是最切實可行的路線。


      但是又跟炒股一樣,大部分人都是貪心的,都不甘心掙個零花錢,都想趕緊翻倍,虧了要趕緊回本,你一慌了,動作就變形了。


      所以為啥很多拿了融資的公司比較慌,因為金融市場歸根結底還是要看二級,你的金主爸爸都是退出心態(tài),你能不慌嗎?當然也不是所有啊,也有比較長線的不能以偏概全。


      今年各種事,大家心都挺累的。但有個朋友跟我說的我覺得還挺有道理的,他說這行情就是逼著你不得不慢下來,但慢下來正好深耕一下產品,修煉一下內功也好。


      ?


      我最近見到好幾個直接把投放全停掉的,跟我說這種模式不可持續(xù)了,要戒毒了。我說挺好的,以前大家都激情滿滿搶地盤,你不出去打仗就要被干死,現(xiàn)在好了,反正也不打了,大家都回家自己種田去吧。


      春種秋收,養(yǎng)家糊口,不再大開大合,回歸農民心態(tài)。


      不過都是種田,也有種的好的和不好的,當然這跟你的土地狀況,以及選擇種什么作物息息相關,但更重要的是,你用心耕耘了嗎?仔細犁地還是隨便翻兩鏟子,一根一根插秧還是撒胡椒面?


      我現(xiàn)在越來越感覺做品牌和種田挺像的,消費品就跟菜市場里的菜一樣,看著都差不多,但價格就是不一樣,因為東西就是不一樣。


      菜市場真的是個很公平的地方,大的甜的橘子就比小的酸的貴,你會賣是一方面,但你得能先種出大的甜的橘子才行。


      褚時健種個橘子都要種好多年,更何況你做個產品呢?


      反正現(xiàn)在各種大調整,等于菜市場暫時關門了,那不如研究下怎么種出更大更甜的橘子好了。


      不過菜市場關門,大家吃不上飯,也確實很難去想怎么種更好的橘子了。就像眼下這環(huán)境,也確實很難不焦慮迷茫,也確實很難做到靜下心來慢慢做事,從老板都員工都是,也不能強求。


      咋辦呢?


      我覺得還是樂觀一點,與其想太多“咋辦”,不如先嘗試一下,哪怕只有一點微小的進步,也好過一直焦慮。


      伊呂兩衰翁,歷遍窮通。一為釣叟一耕傭。若使當時身不遇,老了英雄。


      湯武偶相逢,風虎云龍。興王只在笑談中。直至如今千載后,誰與爭功。


      ?



      點贊(12) 打賞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服務號

      訂閱號

      備注【拉群】

      商務洽談

      微信聯(lián)系站長

      發(fā)表
      評論
      立即
      投稿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