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寫了幾篇文章去介紹 MVP(最小可行性)這個概念,我覺得花再多的篇幅去強調都不為過。那今天這篇文章就結合我最近的一些數據,繼續談談這個點。
至于這個概念是什么東西,我建議谷歌了解一下,這里就不繼續炒剩飯了。
我接觸的很多朋友,在新上線一個網站的時候都力求盡善盡美,無論是頁面的完整度還是內容的充實度,都斟酌再斟酌之后才上線谷歌搜索。
這里我并不是說這種行為不好,相反這種行為是我一直所鼓勵的。但是在做這些精細化工作之前,有一個非常值得我們注意的前提,那就是你選擇的這個 NICHE、模式,或者域名是不是被谷歌所青睞。
所以從這個點出發,一個更合適的路徑便是,先在短時間內集中精力完善好一兩個主要頁面,立馬上線上去看看谷歌的態度。
基本上幾天之內你會看到相應的數據反饋,并根據數據的反饋再來決定下一步的操作。
比如上面這個站點,是我七月份上的一個內容站。當時買的是一個老域名,然后花了一上午時間集中精力將首頁做完后就上線搜索引擎了。
但是根據谷歌的信息反饋,你可以看到在站長工具里這個域名之前有明顯的被濫用行為,導致其被谷歌懲罰。
雖然站長工具里顯示了“Request Review”之類的信息反饋按鈕,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基本是沒什么效果。
那這樣的信息出現了,基本就表明這個域名不能用了。那最好是趁早放棄或者趁早換方向,不然最后可能就是做得越多錯得越多。
其實這樣的網站案例,我基本每月都會碰到一兩個。有時候是直接給你顯示域名被濫用,有時候則是什么都不顯示,且所有的信息都正常,但網站就是沒有任何起色。
再看上面這個更早一些的案例,你會發現網站上線后,任何指標都是正常的。但是就是沒有點擊量,且無論你采用怎樣的操作,基本都沒有效果。
所以通過這兩個案例,我想表達的是在做具體的網站規劃前,先盡可能用少的時間或者低的成本,去驗證下谷歌對此的看法。
試想上面這兩個站點,如果我集中非常多的時間去將頁面做的盡善盡美,且內容深度與關鍵詞布局之類的做得非常完善再去上線,最終便會發現損失就比較大了。
SEO 是這個道理,投放是這個道理,至于其他形式的內容營銷也是同樣的道理。
這里面還有一些比較高級的玩法,直接將投放與 SEO 相結合去玩的模式。通過投放驗證市場可行性,然后再通過內容營銷來占據搜索結果的排名,其邏輯也是用小成本驗證可行性。
總結下便是,先調研再驗證,等數據反饋還可以后再投入資源、集中精力運營。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