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可能是更常見的一些作弊方式以及如何去發(fā)現(xiàn)作弊,不過我停止和網(wǎng)盟合作已經有一年了,可能很多作弊手段有更新,所以不一定靠譜,僅供參考。 目前最常見的一些作弊方式 1,大點擊 2,劫持搶歸因 3,模擬器刷 4,積分墻刷 5,廣告曝光搶歸因。 基本思路都是圍繞第三方統(tǒng)計工具里的最后一次點擊歸因來鉆空子。 通常第三方歸因邏輯:多個渠道貢獻了點擊的按照最后一次點擊的算成歸因,前面的都算助攻。點擊之后沒有別的渠道點擊搶歸因,那么點擊后的7天內,用戶安裝了的都歸因到這個點擊來源渠道。 第一種:大點擊。 思路是搞海量點擊,等到用戶真安裝之后,按照第三方的歸因邏輯,點擊后7天內安裝的都算成帶來點擊的渠道。所以我不管你以后會不會安裝,我先不定期或者定期的給模擬一下點擊,萬一你以后安裝了(并且不是點了別人的廣告),或者你點了別人廣告之后我又運氣好發(fā)了一次點擊命中了。 套路好幾種: 1,比如某些渠道有黑科技,搞定了大量手機的root,直接可以操作收集后臺默默的去發(fā)點擊; 2,還有某些APP不一定有黑科技,但是可以讓用戶在使用的時候悄悄的請求一下你的點擊鏈接,別的啥也不做; 3,還有一些手里拿到了大量的設備信息,imei之類再直接程序化模擬這些設備去直接請求點擊鏈接,不過這類應該比較容易被發(fā)現(xiàn),估計第三方都給擋掉了; 4,還有直接把廣告展示當成點擊回傳給第三方的。 大點擊的套路其實感覺可能技術門檻沒那么高,所以相對比較常見,但是也最容易被發(fā)現(xiàn),畢竟點擊實在太多了,不正常。可是也有混合玩法,大點擊+模擬器刷或者積分墻刷,把點擊轉化率降低,這個后面再介紹。 通常這類作弊后的現(xiàn)象有幾種和解釋: 1,某個渠道的點擊量巨大無比,或者某個子渠道的點擊量巨大,但是安裝率極低。1%以下,甚至0.1%。解釋:純大點擊 2,點擊巨大,但是安裝率也還行1%附近,就是后續(xù)行為比較差。解釋:大點擊,但是組合了積分墻刷安裝或者機刷,提高安裝率。 3,點擊大,安裝也還行1%附近,后續(xù)行為也勉強,但是部分行為很詭異。解釋:大點擊后機刷到了某幾個事件,或者積分墻CPE了某些事件。 還有更高級的,連充值也可以幫你刷一部分,但是假的總歸是假的很難做到所有指標都正確,如果你沒主動告訴人家的話。所以遇到可疑的,去找自己的所有指標檢查一下,看是否有漏洞。 第二種:劫持搶歸因。 思路是在你安裝之前以及別家渠道點擊之后精準的再模擬一次點擊,按照最后一次點擊歸因邏輯,把別人變成助攻,自己變成主攻。 這種套路可能技術難度略大一些,需要監(jiān)聽到手機安裝應用的狀態(tài),在用戶啟動之前再模擬點擊,通常可能要有root權限或者非root權限在啟動之前在去模擬點擊。(這里可能我理解有誤,如果有專業(yè)人士幫忙拆細解釋一下最理想了) 劫持歸因可能比較明顯的就是開了這個渠道之后,自然量或者別的渠道的量比重明顯下滑了,總量也沒見多出來多少,遇到這類作弊方式基本上去查CTIT (點擊到安裝的時間差),助攻比例,點擊時間,點擊的規(guī)律等等能發(fā)現(xiàn)問題。 搞劫持的渠道不深入到原始數(shù)據(jù)查的話很難發(fā)現(xiàn)問題,畢竟劫持的量基本都是真的,只是搶走歸因。只有感覺不對的時候,或者定期去做原始數(shù)據(jù)檢查。appsflyer的P360能擋掉一部分,但是也不是決定,還需要自己再去找規(guī)律,實際上也希望類似的第三方工具能做到更高級別的防刷,畢竟他們手里有各類渠道的大量數(shù)據(jù),各家有什么小套路,真實的歸因情況都是很清楚的(比如某用戶在大量其他APP里面都是通過FB安裝的,忽然來了一個小渠道給某個APP推廣冒領了這個安裝,第三方實際上是可以把這類安裝當做一個風險待查的數(shù)據(jù)看待),當然這也是某些小渠道,有真實流量的小渠道在歸因上吃虧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三種:模擬器刷 這種簡單粗暴,直接給你用模擬器不斷的變化設備信息,再安裝,這類應該被大部分第三方直接干掉了的。但是總有漏網(wǎng)的,或者更高科技的是否可以拿到一些真實的設備信息放到模擬器去刷。(不確定是否真有) 但是這類作弊基本上可以從后續(xù)行為來看,或者留存情況,付費情況,除非他ROI給你刷到100%+,否則一定和你的正常用戶行為不同。萬一他真給你刷到100%+的ROI,請你給他結賬的。(如果是模擬器刷+搶歸因的結合體另說) 第四種:積分墻刷 這類作弊也很簡單粗暴,直接在一些網(wǎng)賺APP,或者專門的積分墻上面賣廣告以次充好,買回來的量基本都沒啥后續(xù)行為,但是第三方很難判斷是否為真,所以只能設定不同的指標去限制,當然還是和模擬器查詢相似,哪怕他給你跑cpe的offer,積分墻給你刷出來的量一定只有1-2個事件比例正常,后續(xù)的行為一定有漏洞。 但是第三,第四種一般會結合第一,第二種一起做,再配合一些真量,再加上幫你充值一些,做到數(shù)據(jù)以假亂真,這時候遇到這類作弊的,真需要花費巨大力氣去分析作弊。如果你的量大的話,確實可以考慮找下外邊的專業(yè)公司幫你查假量,比如datavisor之類(希望能收到個廣告費紅包)。 第五種:搶view through量 這個套路說起來不一定算作弊,但是相當隱秘,一般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這個套路基本是靠蹭曝光歸因邏輯的量的,第三方歸因里面有一條是展示廣告后24小時內安裝應用并且沒有別家貢獻點擊的,算成渠道的歸因。但是這個view through一般是給視頻渠道的,但是部分渠道是不管是不是視頻渠道,能多搶就多搶。 通常的套路: 1,大量廣告曝光(不管真曝光還是假曝光),每天曝光,反正把曝光參數(shù)給第三方,佛系等被歸因成自己的。 2,視頻渠道不管是否看完了視頻,還是只是請求了視頻就都算曝光(科學的曝光至少視頻給用戶播放幾秒以上) 3,banner曝光也來湊熱鬧。 所以這類渠道通常是海量曝光,沒準1000w人口的地區(qū),一天恨不得出來1億曝光。 通常這類渠道的處理方法,在第三方里面直接不認view through的量。但是你也不能一棍子悶死了,比如某些視頻渠道他確實貢獻了觀看有點幫助,而且..主要可能考慮留著view through提高轉化率能加大廣告曝光量,相當于變相漲價了,但是可能自己要去換算下是否合算。但是這類”作弊“手段其實真實很難說到底算不算作弊,以及如何去查也很困難。 第六種以及更多: 包含運營商流量問題,以及更改級別的破解SDK等等,以及更多查詢作弊的方法+思路,請加知識星球來一起討論研究。 公眾號回復“微信群”一起加群討論投放技巧。(兩個數(shù)百人的優(yōu)化師交流微信群等你來) 點個在看,祝你免受假量攻擊。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lián)系作者 )

網(wǎng)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yōu)質的學習資料。
現(xiàn)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