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了解到一件比較糟心的事情,順便借著這個事情聊聊 SEO 的風險。

      記得四月初我分享過 GeeksforGeeks 這個網站的遭遇,自然搜索流量突然斷崖式下跌,各種關鍵詞排名都在降,害得他們的運營負責人公開在社媒上喊話谷歌搜索團隊。

      其實那個站點做得挺不錯的,無論是自己生產的內容,還是用戶生產的內容,亦或者是他們官方組織的一些活動,內容質量與用戶反饋都挺不錯。

      所以當時我看到那個消息的時候,也覺得挺莫名其妙。畢竟 GeeksforGeeks 這個網站不像我們這些小卡拉米網站,人家可是千萬級別訪客的網站,在全球網站排名里也算得上頭部了。

      即便是這種量級的網站,谷歌團隊也是說干就干,絲毫不帶猶豫的,何況我們這些小團隊做的網站呢。

      然后我今天早上也了解到,身邊一個小伙伴做的電商站,在這波索引收錄更新中倒下了。

      像我自己的網站,還只是收錄的頁面數量下降了一部分(大約 四分之一左右),流量與轉化這塊倒是沒受到多大的影響。

      而人家的網站,辛辛苦苦做了兩年左右,也花了不少成本,才積累了大幾千條鏈接的收錄。這一波收錄算法更新,收錄數量直接掉到三位數,屬于是很嚴重的打擊了。

      所以聽完這樣的故事之后,我就覺得今時真的不同往日了。

      從去年三月份那一波算法更新開始,谷歌搜索就陸續推出了很多次小版本的邏輯更新。基本每一次更新,要么是我自己的網站,要么是身邊朋友的網站,總是有中招倒下的。

      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 Moz 的博客上看看算法更新的詳細記錄。

      基于此,我覺得 SEO 運營的「基本面」開始變了,或者說谷歌開始更嚴格要求站長開始遵循其規范了。

      前幾年做一個詢盤站,一年時間積累下來能比較輕松做到每天至少五個詢盤。

      但是現在再采用同樣的運營邏輯去做,能把網站“立”起來就很不錯了。

      所以我最近也在做不同的測試,嘗試了很多種方法,比如垂直單品站點、聚合信息站點、單語種站點、多語種站點。

      實驗了很多模式之后,給我一個很明顯的感覺就是,新網站出詞的速度明顯慢很多。

      但是我現在又不敢使用一些黑科技,或者大批量上內容,沒準哪天就“游戲結束”了。

      所以為了應付現在這種狀況,我更多在做的是多渠道布局。

      比如多種搜索引擎的布局,不再僅局限于谷歌搜索引擎,對于其他搜索引擎也主動示好。

      還有就是社媒的渠道與論壇的渠道布局,社媒的渠道可能并不是適合 B 端詢盤站點,但是我現在就是死馬當活馬醫,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你不封號我就一直發。

      另外論壇的渠道,我之前也是看不上的,就覺得浪費時間精力。但現在這個狀況,蒼蠅再小也是肉啊,先做了再說吧。


      點贊(10) 打賞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服務號

      訂閱號

      備注【拉群】

      商務洽談

      微信聯系站長

      發表
      評論
      立即
      投稿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