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更新中,我們提到,當使用Maximize Clicks或其它非智能出價策略時,不用考慮轉化數,也不用考慮怎么設置主要和次要操作。
現實中,我認識的優化師和我自己,智能出價的使用頻率更高。讓智能出價發揮作用的關鍵在于充足的轉化次數。一個通用的參考標準是:過去一個月有30-50次轉化。
然而,我審核過的賬戶中,許多廣告系列在跑了很長一段時間后,月購買都達不到30次。
那么,當購買轉化不多時,是否應該將“加購”和“結賬”設置為主要操作,并添加為轉化目標呢?
下面是我個人的做法分享。
---------------------
在講怎么做之前,想先說兩個重點。
首先,這是一項基礎但非常重要的設置,設置不當會直接影響廣告的回報率。
其次,有些優化師關注的是在Goals->Conversions 正確設置主次轉化,如下圖所示:
但實際上,這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選擇轉化目標。
當你創建新廣告系列時,所有主要轉化都將默認使用。如下圖所示:
你可以選擇刪掉不需要的轉化操作。
也就是說,轉化操作只有被設置為主要轉化,并添加到廣告系列作為轉化目標時,才會被用于競價優化。
---------------------
進入正題。
以下我嘗試過的、從整體來說有效的三種做法:
使用購買作為單一主要轉化目標
同時將加購、結賬、購買作為主要轉化目標
-
同時將結賬和購買作為主要轉化目標
PS:?以下做法適用于電子商務針對有直接回報率投放要求的B2C產品。不能直接套用于以銷售線索為目標的B2B服務投放。
第一種:使用購買作為單一主要轉化目標 【推薦】
適用情況:過去 30 天內有 30次以上購買轉化。
如果你每月的購買量超過30次,可以毫不猶豫地將購買作為唯一的轉化目標。
但并不是說,一定要滿足這個轉化量條件才能這樣用。我有約90%的廣告系列僅使用購買轉化,其中也有購買次數不到30次的。
經過多輪測試,我看到的是,PMax廣告都應該將購買作為單一主要轉化目標。這樣做更能讓算法正確學習,即使短期回報率低,但拉長到半個月或一個月來看,回報率很有可能做到符合預期。
第二種:同時將加購、結賬、購買作為主要轉化目標
適用情況:①非智能出價 ②數據量不足,想要盡可能加快優化過程
盡可能爭取更多點擊次數和手動出價,都不是智能出價,所有可隨便設置。把這三個轉化動作都加上,可以讓報告更直觀。
例如,我的標準購物廣告使用手動出價,把所有轉化都加上。
當使用智能出價,并且轉化漏斗每個步驟的流失率都不算高時,想通過把加購和結賬都加上,以更快積累轉化數,這樣做也是可嘗試的。
當你選擇這樣做,要盯好ROAS。經過充分測試后,如果ROAS遠遠達不到要求,即使轉化總數很多,也需要去優化。
ROAS達標,并且你對當前設置非常有信心,可以考慮刪除加購和結賬轉化。如果信心不足,建議保留。購買轉化量特別大時,也建議不改動,除非后續ROAS下降非常嚴重。
第三種:同時將結賬和購買作為主要轉化目標
適用情況:想給谷歌多提供一些有效的轉化數據,以便算法針對購買進行優化。
與第二種做法相比,第三種少了一個加購轉化。
加購是高頻次動作,數據量較大,但加購通常僅表示用戶有購買興趣,并不能證明當下有強烈購買意愿。
而當用戶進入了結賬頁面時,更能清晰反映他們的購買意圖。因此將結賬和購買作為主要轉化目標 ,能更合理地引導Google向著購買的目標進行優化。
---------------------
總的來說,如果你想要銷售轉化,建議將購買設置為主要操作,并作為唯一的轉化目標。
如果購買轉化數過少,可以酌情考慮將結賬也設為主要轉化目標。
不太建議添加加購,但如果轉化量實在過少,可以嘗試一下。
以上,僅供參考。
如果你參考了,確保前期密切監控廣告表現,分析相關指標,以確定是否需要改進和優化。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