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出海重要消息+政策+投放技術。 公眾號回復“微信群”,進行業群(無廣告)。
最近跑短劇Google+TT的時候有個思考,不同的流量形式,D0的roas會有不同表現,或許應該適當調整目標。
1,Facebook的流量,人群精準,年齡合適,基本都是投放的劇情素材出去,回來的用戶都是會很急迫的付錢繼續觀看,D0回收數據很及時。
2,TT的素材也是劇情素材,但是TT人群稍微差一些,不準+年齡低,這部分用戶付費的時候會猶豫一些。
3,GG的流量更多是競品相似或者品牌詞之類,少量的YouTube不影響大盤。這類用戶由于不是看劇進來,加上人群寬泛,看劇的時候并不著急,所以付費靠后一些,如果同等條件D0通常差一些,但是好在有品牌詞+競品相似的人群加持,可以按照同等D0 ROAS來投放。
流量形式不同,對用戶付費及時性會有差異,實際操作過程中其實也可以不太在意這些差別,只關注D0回收,畢竟實際操作過程中D0 和D7 D30還都是正相關,哪怕付費時間靠后,最后長線回收反推對應渠道D0目標達標即可。
除了考慮到長期回收情況,我們除了對流量形式考慮D0,還應該考慮純新的D0回收情況。
1,FB 其實跑W2A比較多,也可以跑APP直投,W2A覆蓋了大量老用戶,整體純新的D0看規模情況,大盤子下面甚至純新只有純APP直投的50%。
2,TT規模小一些,W2A也有不少老用戶,但是可能是算法推人的時候比較發散,加上更偏向于素材效果,不同劇情類型掃到的人就不那么集中,整體的純新用戶比例,相比FB更高一些。
3,GG其實跑安卓的時候,由于系統知道設備是否安裝了應用(其他渠道也知道),但是安卓還有個優勢,優先推薦新設備,這樣推新用戶的可能性更大,并且基本跑直投,所以整體的純新增比例最高。
如果平臺想要規模,需要更多關注純新的D0回收,針對綜合roas和純新roas設定不同目標。
如果平臺想做利潤,單純的看綜合roas就好,只是大家是既要又要,需要找到自己產品的平衡點。
不管D0 roas如何,最后都可以根據純新用戶的口徑計算出來LTV,根據這個數值,反推出來對應渠道D0roas要求,以及各區域指導CPI數值,將投放單價控制到合理區間,盡可能做到流水打平,按照這個目標來控制總預算最合理。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