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提到“出海”,就覺得是互聯網大廠、年輕團隊的事。 但誰能想到,一個40多歲才創業的中年大叔,不但年賺4000萬,還把咱們中國品牌做成了全球第一? 今天要聊的,就是折疊自行車之父——韓德瑋,以及他一手創立的品牌:大行(DAHON)。 人到中年 DAHON 放手一搏 故事得從40年前說起。 韓德瑋,廣東韶關人,19歲移民美國,一路讀到物理學博士。 讀書期間,他每天上學得開車,想順便騎騎自行車,卻因為太大,得先拆了塞后備箱,到地方再裝上,麻煩到爆。 于是他心里冒出個想法: 要是能發明一輛又好騎又能一秒收納的自行車,得多省事? 這個小念頭,成了他后來辭掉科研鐵飯碗的“導火索”。 1982年,41歲的韓德瑋,孤注一擲投身折疊自行車研發。 就這樣,大行(DAHON)誕生了。 大行出海:從美國起步 DAHON 再反哺中國 很多人不知道,大行一開始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出海品牌。 公司注冊在美國加州; 產品定位一開始就對準了美國、日本、歐洲市場; 甚至在美國本土賣了好幾年,才慢慢回到亞洲。 真正讓大行做大的,是在2003年,韓德瑋決定在深圳設立中國大陸總部。 因為生產、研發成本更有優勢,而且更接近全球供應鏈中心。 到今天,大行已經形成了這樣的布局: 深圳和北京有大型生產基地,主要供中國和亞洲市場; 保加利亞設廠,專門輻射歐洲; 產品銷往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市占率超過30%! 可以說,大行是最早一批靠“技術+制造”打出去的中國品牌之一。 大行出海 DAHON 靠什么能殺進全球第一? 大行能在全球打贏一片天,靠的不是運氣,而是: 1. 產品力過硬,專利技術傍身 從第一輛車開始,大行就瘋狂搞技術創新。 光是折疊結構專利,就申請了200多項,其中不少還拿到了國際發明獎。 和那些靠貼牌混日子的品牌完全不是一個路子。這一套技術壁壘,也讓大行在國際市場站穩了腳跟。 2. 踩準了騎行風口 近年來,全球刮起了一股“綠色出行”的旋風。環保、減碳、健康,統統押中了騎行的熱潮。 數據顯示: 全球自行車市場規模到2027年預計將達到823億美元; 城市短途出行,折疊車的增長速度比傳統自行車更快! 大行,正好踩中了這個風口,一路狂飆。 3. 打造“高性價比”平替路線 還有一點很重要,大行沒硬剛高價品牌,而是定位成了“小布平替”。 小布在亞馬遜上的價格 大行在亞馬遜上的價格 大行的策略就是: 價格只有小布的十分之一,均價在2000元左右; 騎行體驗、耐用度完全跟得上主流需求; 顏值、設計也在不斷升級,不輸國際大牌。 結果,在全球消費趨于理性的這幾年,大行越賣越好。 40歲出發 DAHON 也能贏得全球掌聲 2024年前9個月,大行實現營收3.52億元,凈利潤4583.8萬元。更重要的是,大行已經正式向港交所遞表,沖刺IPO! 從41歲裸辭,到全球60國賣車, 從小作坊研發,到拿下行業第一。 韓德瑋用親身經歷證明: 有實力、有創新的中國品牌,完全可以在全球市場贏得一席之地。 出海,不只是賣貨,更是打品牌; 出海,也不只是運氣,更是系統打法。 如果你也想讓自己的品牌走向全球,找到更精準的市場機會,打造更強的國際競爭力, 那我們,正是可以幫到你的伙伴。 【品牌出海,找我們。讓你的產品,被世界看見!】 出海大百科 獨立站案例 服裝鞋襪:HappySocks??Sheertex Shopify指南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