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C姐。
大牌諸如Anker,綠聯,大疆,追覓,倍思,致歐之類的大家都看得太多了
那接下來聊聊一些小眾品牌做得不錯的案例吧(畢竟這么多老板喜歡看案例,我也沒辦法只能安排上哈哈哈)!
“戶外人要的不是‘大功率充氣泵’,是‘高海拔露營時能揣進口袋的安全感’”——FLEXTAIL魚尾科技創始人李濤的這句話,藏著這個深圳小眾品牌的出海密碼。

10 年前,他和兩位同學還在做戶外背包定制,卻因一次高海拔露營時 “吹爆 3 個充氣墊” 的窘境頓悟;
10 年后,這個以魚尾峰命名的品牌,靠輕量化戶外電器遠銷 160 多個國家,2024 年銷售額突破 5 億元,TINY PUMP 系列更拿下全球戶外充氣泵類目銷冠,成為歐美露營圈的 “隱形爆款”
刷亞馬遜美國站 “Camping Pumps” 類目,其 TINY PUMP X 穩居 BSR 前3

逛歐洲戶外論壇,驢友們自發曬出 “用魚尾充氣泵 30 秒搞定帳篷” 的視頻;打開其獨立站(flextailgear.com),從 “徒步裝備指南” 到 “露營急救技巧” 的原創內容層出不窮。
比起追覓、安克這些巨頭,魚尾科技更像 “戶外圈的技術極客”,靠精準戳中細分場景痛點,在獨立站和社媒上走出了獨特的小眾品牌成長路。

01
從 “背包定制” 到 “戶外神器”:理工男的痛點逆襲路
李濤與戶外裝備的緣分,始于一次狼狽的露營經歷。2015年,他和團隊在尼泊爾徒步時,帶的傳統充氣泵不僅重達2公斤
還因低溫罷工,三人輪流用嘴吹氣40分鐘才充好床墊,“呼出的水汽凍成冰碴,第二天墊子就漏了氣”。
彼時的戶外裝備市場正陷 “參數怪圈”:國際品牌拼 “功率”,充氣泵動輒標 “150W” 卻忽略便攜性;
國內廠商拼低價,幾十元的手動泵費力又易壞。三位理工男卻繞開內卷,扎進戶外社群找痛點:
徒步愛好者說:“背包已經 30 斤,多帶個充氣泵堪比負重訓練”;
房車玩家吐槽:“傳統泵要插電,野外想用只能接車載電源,線還總纏在一起”;
親子露營家庭發愁:“晚上起夜要摸黑找手電,泵和燈得帶兩樣,太麻煩”。
“戶外裝備賣的不是‘功能’,是‘不添亂的體驗’。”2016年魚尾科技轉型后,第一款產品就打破常規 —— 推出 “MAX PUMP便攜充氣泵”,重量僅200 克,比手機還輕,支持Type-C充電,既能充帳篷又能當手電筒。
沒想到在戶外論壇一經曝光,就被驢友瘋搶,3個月賣空5000臺,有人留言:“終于不用背著磚頭去露營了”。
此后魚尾科技的 “場景爆款” 不斷迭代:
2018 年推出 “TINY PUMP 系列”,體積縮小到巴掌大,重量僅110克,能塞進牛仔褲口袋,還能給游泳圈、瑜伽球充氣,亞馬遜上線即沖進BSR 前 10,用戶評論中 “ultra-light”(超輕)關鍵詞占比超90%;
2022 年推出 “MOSQUITO LANTERN 驅蚊燈”,集成驅蚊、照明、充電寶三大功能,續航達20小時,成了東南亞露營季的 “斷貨王”,Lazada 單月銷量破 1.2 萬件;
2024 年推出 “BREEZE FAN 折疊風扇”,可掛在帳篷頂,支持太陽能充電,因在沙漠露營中表現穩定,斬獲美國優良設計獎,歐美戶外店上架即售罄。
到2024年底,魚尾科技已覆蓋 “露營、徒步、房車、親子” 四大戶外場景,全球累計出貨量突破 800 萬臺。行業分析師評價:“他們沒跟北面拼品牌,沒跟迪卡儂拼低價,卻靠‘把裝備做小做精’,在細分市場挖了座金礦。”
02
獨立站:內容引流占比 68%,戶外知識社區的 “隱形魔力”
如果說亞馬遜是魚尾科技的 “銷量窗口”,獨立站就是它的 “用戶沉淀池”。2025年1-6 月,其獨立站總訪問量達380萬,月均訪問量50萬

內容引流占比高達70%以上 (直接+搜索+社交),遠超戶外品類平均的35%,甚至比迪卡儂戶外板塊(42%左右)高得多

這背后是魚尾科技對 “戶外知識 + 產品場景” 的深度綁定:
SEO 精準狙擊場景需求,不搶 “best camping gear” 這類大詞,專攻 “lightweight air pump for backpacking”(徒步用輕量充氣泵)、“solar fan for desert camping”(沙漠露營太陽能風扇)等長尾詞,這些關鍵詞自然排名前3位,帶來的流量轉化率比付費流量高5倍;
Blogs專區簡直變成 “戶外百科”,獨立站開設 “FLEXTAIL Outdoors Guide” 板塊,每周更新 “高海拔充氣技巧”“雨天露營裝備保養”“親子露營安全清單” 等實用內容
每篇都嵌入對應產品 —— 比如《徒步10公里,我只帶這3件裝備》一文,詳細講解 TINY PUMP 的便攜優勢,發布后30天帶動該產品銷量增長70%以上,收獲1500 條用戶實戰留言。
從流量結構看,魚尾科技的 “用戶粘性” 堪稱行業標桿:
數據可見,魚尾科技的內容引流占比比迪卡儂高許多,付費搜索占比卻僅為其 1/4—— 這意味著,它靠免費的戶外知識內容,就精準捕獲了核心用戶。
用戶畫像更凸顯 “垂直屬性”:
年齡分布:25-35 歲用戶占比 52%(年輕驢友、房車玩家),36-45 歲用戶占比 28%(親子露營家庭);
地域分布:美國占比 35%(最大市場),澳大利亞占比 12%,德國占比 9%,新西蘭占比 7%(均為戶外熱門國家);
行為特征:76% 的用戶會瀏覽 Blogs 專區,平均停留時間達 8 分 20 秒,遠超行業平均的 3 分 15 秒。
“我們的獨立站不是‘賣貨頁’,是‘戶外愛好者的交流圈’。” 魚尾科技運營負責人說,“有用戶從一篇露營指南追到下單,后來還成了我們的社媒內容創作者,這就是內容的力量。”
03
社媒:垂直紅人種草,把產品 “種” 進真實場景
在社交媒體上,魚尾科技沒有盲目漲粉,而是深耕戶外垂類,精準觸達核心用戶。
截至2025年8月,其TikTok、Facebook、Instagram 粉絲合計超百萬,其中YouTube 賬號(@FLEXTAILGear)粉絲達 58 萬,雖不及迪卡儂的千萬級體量,但視頻平均互動率達 8.7% ,是行業平均的3倍。


其社媒打法的核心是 “真實場景 + 垂直紅人”,拒絕泛娛樂化:
歐美市場:綁定專業戶外博主
在美國 YouTube,與45萬粉絲的戶外測評博主 Dan Becker 合作,拍攝 “高海拔露營裝備實測” 視頻 —— 博主背著 TINY PUMP 登頂 4000 米山峰
現場演示 30 秒充好防潮墊,對比傳統充氣泵的狼狽,配文 “Lightweight wins every time”(輕量永遠是王道),播放量達 64 萬,評論區全是 “求鏈接” 的留言,直接帶動亞馬遜銷量暴漲 40%。
在Facebook,建立 “FLEXTAIL Camping Club” 社群,鼓勵用戶曬出 “我的極簡露營裝備”,每月評選最佳曬單送新品,目前社群成員超 8 萬人,UGC 內容占比達 60%。
東南亞市場:主打親子露營場景
TikTok,開設本土賬號 @FLEXTAIL_Thailand,聯合泰國母嬰博主 @MamaCamp 分享 “帶娃露營必備神器”——?
博主用驅蚊燈哄睡孩子,再用充氣泵快速搭好帳篷,配文 “媽媽再也不用累垮了”,播放量達 280 萬,帶動 Lazada 小店驅蚊燈月銷破 8000 件。
數據顯示,2024年魚尾科技東南亞市場銷售額達 8200萬美元,同比增長 95%,其中親子場景產品占比超 55%。
澳洲市場:聚焦極限戶外場景
在澳大利亞 Instagram,與攀巖達人 @ClimbOz 合作,展示 “巖壁露營裝備”—— 達人將折疊風扇掛在攀巖帳篷里---
配文 “40 度高溫也能睡個好覺”,帖子點贊超 6 萬,不少極限運動愛好者留言詢問 “能抗住強風嗎”,品牌客服即時回復并附上實測視頻,轉化率提升 25%。
不做 “戶外巨頭”,只做 “場景專家”
從深圳工作室到全球戶外細分賽道領跑者,魚尾科技的出海路,沒有走迪卡儂的 “全品類路線”,也沒有走北面的 “高端品牌路線”,而是靠 “把小眾場景的需求做到極致”,贏得了核心用戶的認可。
李濤說:“我每天都會刷戶外論壇,有個美國用戶說‘帶著 TINY PUMP 完成了 100 公里徒步,它比同伴還可靠’—— 這比‘年銷 5 億’更讓我熱血沸騰。”
2025 年,魚尾科技計劃在澳大利亞、新西蘭開設 12 家 “場景體驗店”,專門打造 “高海拔露營”“親子露營” 體驗區;還打算推出 “AI 天氣適配” 的智能充氣泵,能根據海拔自動調節功率。
有人問魚尾科技的終極目標是什么?李濤說:“不做‘第二個迪卡儂’,也不做‘第二個北面’,只做‘魚尾科技’—— 讓戶外愛好者想到‘輕量化裝備’,就先想到我們。”
或許,這就是小眾品牌的出海新路徑:不用靠規模取勝,不用靠廣告砸量,只要精準讀懂一個細分群體的需求,用極致產品和內容建立連接,就能在全球市場站穩腳跟!
以上!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