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C姐。
最近走訪了一些中國工廠,供應鏈產業帶:贛州家具工廠,惠東女鞋工廠等等
我發現很多工廠如果能轉型做品牌其實極具故事性,尤其是有些工廠的創始人
非常勵志!
但是他們都困在給別的品牌貼牌OEM/ODM賺取微薄的利潤
還要面臨巨大的價格戰
因為總覺得自己做品牌不太現實,也不知道怎么做
品牌第一步:講好你的故事,因為故事才可以傳播
眾所周知,在出海品牌中,有一個獨特的存在 —— 安克創新。
一直被模仿還沒被超越
誠然,品牌的建立需要一定的天時地利人和,不否認在那個年代Anker抓住了很多機遇
但站在今天回頭看,依然有很多細節值得學習。
當多數中國品牌還在為海外市場的低價競爭焦頭爛額時,安克創新旗下的 Anker 品牌已與海爾、海信等知名品牌躋身同一認知梯隊,在消費電子品類中僅次于聯想、華為和小米。
成立于2011年,僅用 8 年就完成了從亞馬遜店鋪到全球知名品牌的蛻變。
其成功的關鍵在于,它不僅賣產品,更會講打動人心的品牌故事。
今天說說品牌故事到底該如何講。
01
痛點洞察:在用戶抱怨里找藍海
做品牌產品永遠是前面那個1
產品的研發要契合用戶痛點,而不是創始人自顧自拍腦袋
2011 年,安克創新創始人陽萌在亞馬遜上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原裝筆記本配件電池售價高達七八十美金,評價卻只有 4.5 星;
而十幾美金的雜牌評價更低,僅 3-3.5 星。
他想到那這中間存在著巨大的市場空白 —— 高品質又沒有原裝品牌那么高售價的產品。
當時的市場,要么滿足了品質需求卻忽視了價格敏感(原裝電池),要么滿足了低價需求卻犧牲了品質體驗(雜牌電池)
安克創新精準切入這個空白,迅速收獲第一批用戶。
C姐認為這個方面在其他品類現在依然有很嚴重的現象,就是雜牌白牌很難有品質保證,原裝品牌大牌又太貴,中間那種既有品牌品質價格又更能接受的地帶在許多品類是空缺的,中國制造很厲害,中國出海品牌卻很少。
Anker還把用戶反饋當成品牌故事的靈感源泉。
搭建系統對接亞馬遜 VOC體系,將用戶評價納入產品經理的績效考核。
你看,亞馬遜上那些 “充電慢”“不兼容” 的差評,后來都成了爆款的起點。
比如用戶抱怨蘋果和安卓充電器不能通用,安克就研發出帶智能芯片的兼容充電器;
用戶吐槽移動電源太大不便攜帶,存在 “小巧” 和 “好看” 的需求,安克就推出口紅造型的便攜款,年銷量突破百萬只。
所以咱們別總盯著競爭對手,用戶的 “吐槽” 才是最好的開品思路來源。
02
技術敘事:讓專利會說話
技術創新是硬核,但直接羅列技術和專利編號的品牌故事沒人愛聽。更沒人傳播。Anker把技術參數都翻譯成用戶能感知的生活場景。
2012 年,安克創新推出了第一款爆款兼容充電器。
當時的痛點是蘋果和安卓設備充電規范不同,用錯充電器可能一晚上都充不滿電。
Anker沒有簡單說 “我們有新芯片”,而是告訴用戶:“從此告別充電焦慮,一個充電器搞定所有設備”。
這項技術后來迭代到第三代,支持市面上 99% 以上電子設備的快充協議。
2015年,Anker推出的編織數據線,也踩中了當時YouTube博主視頻傳播風口,兩輛汽車反向拉數據線暴力測試視頻讓Anker數據線”耐用,結實“等高質量標簽死死打入用戶腦海
席卷整個YouTube科技博主圈,后面大大小小博主都自發傳播 各種暴力測試Anker數據線的視頻,形成病毒式傳播,至此,Anker的數據線一炮成名,Anker也占領了歐美科技用戶手機配件心智
2018 年,安克創新又率先將氮化鎵材料應用到消費充電領域。
他們沒有大談材料特性,而是用 “同等功率下體積減少 40%” 這樣的對比,讓用戶直觀感受到 “小身材大能量” 的優勢。
更妙的是,他們將技術創新與環保價值結合:“每次充電節省 7% 能量消耗”,把冰冷的技術參數變成了溫暖的社會責任。
雖然Anker之后很多充電配件品牌也隨之效仿,但是很少有跑出來這樣被認可的歐美品牌。
這背后是 “微創新積累定律”—— 每天進步一點點,持續解決用戶的小痛點,最終形成不可替代的競爭力。
安克創新每年研發投入近 3 億人民幣,研發崗位占比 54.22%,這些投入通過一個個 “解決問題” 的故事,轉化成了用戶對品牌的信任。
用戶不關心你的技術多先進,只關心能不能解決他的問題。
03
文化轉譯:把陌生感變成親切感
亞馬遜起家,隨后搭建品牌全系官方社媒,拓展獨立站,B2B區域市場,這是很多中國品牌出海的路徑
Anker也是,在日本市場,安克創新成立本地公司,組建本土團隊。
他們發現日本消費者對顏色和包裝有特殊偏好,就針對性推出定制化產品。
不是簡單把中文包裝換成日文,而是從產品設計階段就融入本地審美,這種尊重讓 Anker 在日本主流電商渠道站穩腳跟。
Anker在日本市場具有極高的品牌認可度,本來日本市場就是一個接受品牌較慢但是一旦認可一個品牌復購率極強的市場,所以做日本市場一定要本土化!深耕~
2025 年,安克創新在東南亞推出 “Charge Up, SEA!”AR 營銷活動,他們讓標志性建筑 “被充電”:
在胡志明市,81 號超級摩天大樓仿佛通過 Anker 充電器獲得能量;
在新加坡,用戶通過 AR 技術與 “被充電” 的地標互動。
這個創意既展示了產品特性,又巧妙融入當地文化符號,讓 “充電” 這個全球需求有了本地化表達。
之前看過一個 “3D 模型”:差異(Difference)識別、尊重(Deference)融入、融合(Digestion)創新。
C姐覺得Anker的不同市場不同表達完美契合此模型。
最后,請各位出海老板們思考三個問題:
你的品牌解決了哪類用戶的什么痛點?
有哪些技術創新值得被講述?
又該如何用本地化語言表達品牌價值?
想清楚以上,你的出海品牌之路才會越來越寬。
對了,本周六C姐視頻號將迎來一位工廠老板轉型品牌的創始人連麥直播,趕緊掃碼約起來吧:

以上!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