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長視頻,就是傳統的電視劇、綜藝、動漫等內容。
我們談了太多社交媒體與短視頻的營銷策略,但長視頻或者中心化內容似乎談得不多,很多人理解的商業合作也比較單一。但從品牌價值上來看,長視頻的營銷角色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好的長視頻內容,成為真正的稀缺品,奢侈品。
接下來我從內容價值與營銷價值兩方面,談談我對長視頻的理解,希望對你有啟發:
以下、Enjoy:
一、中心化內容,創造共享體驗
首先談內容價值,長視頻在當下的互聯網內容生態中,處于怎樣的生態位,以及為大眾提供怎樣的價值?
一是完整性的作品。不管是劇集還是綜藝,或者紀錄片等其他形式的長視頻,都是有頭有尾的完整內容,是能夠稱之為“作品”的內容,而不是一個片段,或者只是觀點。
之前我談深度內容時談過,深度內容是幫你節省時間,而碎片內容則是消磨時間,長視頻在一定意義上也是深度內容。完整且深度的內容,在當下的內容環境中是稀缺品,而用戶的觀看感受,與碎片化短視頻也是完全不同的。
二是中心化內容,全民共享體驗。比如今年的熱劇《繁花》、《慶余年2》,比如熱播的脫口秀、喜劇綜藝這些內容,可以被稱之為中心化內容,全民覆蓋,全民獲得共享的內容體驗。
共享體驗也可以說共同經歷,比如我們共同經歷過北京奧運會,共同讀過《活著》,這些共享體驗過的事件與作品,縮小人與人之間的經驗鴻溝,建立趨向一致的共識。從內容上來說,在算法分發的時代,能夠塑造全民共享體驗的內容,似乎只有長視頻,我們共同看過《繁花》,知道爺叔的樣子。這些共享體驗與共通經歷,塑造了相似的價值觀。
三是承載社會情緒。當現象級長視頻出現時,社交媒體與短視頻平臺會頻繁出現相關熱搜與話題,成為全民討論的焦點內容,而長視頻本身也反映了當下的社會情緒。比如脫口秀里的職場問題,比如電視劇里的中年危機等等。
完整的內容與全民共享體驗,構成了社交談資的基本要素。
通過在社交媒體對作品的談論,不同視角的辯駁,觀點的碰撞,構成社會情緒的承載,而這種社會情緒也將會彌合不同視角的裂縫,重建社會共識。
再回到品牌營銷行業,在當下的傳播環境中,橫向對比所有媒介與內容,有沒有一個內容化媒介跨圈層、跨平臺傳播,同時具備社交話題?我能想到的只有現象級的劇集和綜藝。
換到品牌視角,對于一些國民大眾品牌,比如牛奶,飲料,甚至手機品牌,這些產品本身不太具備圈層性,他們的用戶畫像就是全民大眾,而當他們想要找到一個中心化媒介時,似乎也只有長視頻能具備這個能力。
接下來再來談長視頻的品牌價值,品牌如何利用好稀缺資源,塑造品牌的大眾影響力。
二、品牌價值:有效覆蓋,大眾傳播
上周舉辦的V視界大會,騰訊視頻交出今年的成績單,能看到在用戶數據、內容熱度與商業化層面都獲得了正向增長,也在持續進行創新。

今年熱播的《慶余年2》《繁花》《玫瑰的故事》等劇集,《喜人奇妙夜》《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等綜藝,這些年度熱門內容,在商業化層面交出了滿意的答卷,并在營銷策略上持續迭代。
基于V視界大會上的品牌案例,我們談談長視頻的品牌價值與營銷策略。
1、中心化,有效覆蓋大眾
在碎片化社交環境下,一定程度上變成了精準營銷與圈層營銷,對于很多品牌是利好。但對于國民大品牌來說,想要做真正破圈的大眾傳播,則更為艱難。很多時候是做了多次傳播,覆蓋的是同一批用戶,難以破圈。
中心化長視頻的核心價值在于,能夠有效覆蓋真正的大眾,幫助品牌完成破圈。
比如美團與《繁花》的合作中,一是在劇中植入曝光,直接曝光給億級高質量用戶;二是跨平臺在社交媒體或短視頻平臺進行二次創作與話題熱搜,跟隨長視頻的熱度帶動品牌破圈;三是綁定劇集IP,趁熱度與劇中角色共創定制化品牌內容,首創《繁花頭條》,與劇情深度融合,成為繁花的最強番外,以劇集所承載的大眾情緒,借勢塑造品牌心智。
或許還有更多元豐富的方式,以一個長視頻IP的合作作為杠桿,撬動整體品牌跨平臺破圈傳播。
2、融合,創造品牌角色
長視頻內容的商業創新方向,是內容與品牌越來越“融合”。
在電視廣告時代,品牌與內容是完全割裂的,廣告投放在哪部電視劇后面是無所謂的。
長視頻的商業化,已經與品牌綁定得越來越緊密,貼片只是最基礎的形式,而更多更深度的商業合作是將品牌融入到內容中,盡可能的不要讓品牌與內容過于割裂,在長視頻內容中,為品牌創造獨特的角色,提升品牌對內容的參與感,也提高用戶的觀看體驗。
比如在脫口秀或喜劇綜藝中,以更喜劇化與內容化的方式,將品牌融合到節目中,大家都知道這是廣告,仍然會會心一笑。在劇集中,則有更豐富的融合,比如劇情關鍵時刻時的助力,或者劇中角色定制化的劇情等等。
3、會員,高價值品牌用戶
各大平臺的付費會員用戶,幾乎是在互聯網內容領域中最具價值的一批。
大家會覺得會員和廣告是不相融的,但我覺得只要有商業價值,一定有可以雙贏的策略。最基本的如上面談到的與劇集IP深度綁定,在廣泛大眾傳播中,億級會員用戶也在其中。但騰訊視頻還在不斷突破IP與內容,創新基于會員人群的商業化方法。
比如年度事件“星光大賞”上百明星嘉賓參與,成為年度TOP內容,在社交媒體的熱度斷層領先,今年的商業收入同比翻了3倍。比如月度事件OPENDAY,億級體量用戶,全年合作品牌35個。還有每周二都有的會員聯名日,可以為品牌提供定制化資源與服務。還有更多針對會員人群細分場景與內容的服務。
這些真正有付費意愿的用戶,也是最具消費力的人群,以內容為基礎,以人群為核心,品牌與平臺方仍可以持續的挖掘與創新,創造更多平臺、品牌、用戶三方共贏的商業模式。
基于這些商業化實踐,我們梳理品牌在長視頻平臺的商業化價值。
一是有效覆蓋做到真正的大眾傳播,對于品牌是稀缺的中心化資源;二是品牌與內容的融合,為品牌創造更加內容化,場景化的角色,能夠借勢到內容的熱度;三是高價值會員用戶的深度挖掘與創新,提供更加定制化的商業化創新。
三、總結一下
我始終認為,不管內容媒介如何發展,能稱之為“作品”的文字、影像都不會消失,人們始終要輸入完整的內容。
在整個互聯網內容傳播生態中,不同的內容各司其職,相互協作。微博有微博的價值,短視頻有短視頻的價值,長視頻自然也有其價值。
站在品牌視角,要在正確的平臺做對的事情,分清楚不同內容的營銷角色。最后從兩個層面總結長視頻的價值:
一是內容價值,劇集與綜藝等長視頻的首要特性,是完整性與作品化,這在當下的內容環境中本身是稀缺的。而對于頭部劇集與綜藝,又創造了全民共享體驗的中心化內容,一個作品化內容全民觀看,帶來注意力的聚焦與廣泛的討論,使其成為社會情緒的承載者。
中心化的內容能帶來跨平臺、跨圈層的大眾傳播,甚至能帶動線下城市文旅熱度,成為內容生態中勢能最強的稀缺品。
二是品牌價值,真正的大眾傳播,最好的媒介就是中心化內容。現象級的劇集與綜藝,也包括奧運會、世界杯、春晚等現象級內容,這些內容的合作品牌通常是國民級或世界級品牌,沒有精準的用戶畫像,就是全民都在消費的品牌。
而對于長視頻的營銷角色,首先是對大眾的有效覆蓋;其次是融合,不斷為品牌創造內容角色;再者就是長視頻平臺積累的億級高質量用戶價值。
展望未來,我們認為長視頻的頭部效應會繼續加劇,稀缺性也將越來越高,現象級長視頻內容的商業化潛力仍有很大的創新空間。
對于國民品牌的大眾傳播,基于長視頻的跨平臺、跨圈層整合傳播,將是最高效觸達用戶的方式。
以上。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