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將
      編輯:澤濤
      來源:曹將(ID:CJPPTAO)

      01

      最震驚的一幕是:羅振宇提到要重啟《羅輯思維》。

      震驚的點有兩個:

      第一是他真的瘦了好多。在提到重啟計劃時,大屏幕上播放的是早期《羅輯思維》的畫面。對比之下,判若兩人。


      第二是新欄目的主題:《文明》。每周一期,每期講歷史上的一年,從公元 1000 年開始,一直講到 1912 年。


      ?一個是堅持的結果,一個是堅持的開始。

      類似的堅持還有很多,比如之前的每天 60 秒語音,堅持了 10 年。

      以及這個跨年演講《時間的朋友》,已經到了第 9 年。

      今年的主題是「是什么讓我眼前一亮」。

      我收獲的是:一套做事的方法。


      02

      要搭建自己的智囊團。

      我截了一張圖,這是演講中最喜歡的一句話:

      樂觀者不是相信永遠陽光明媚,而是在聽到預報后立即去找傘。


      這句話中有三個關鍵詞:

      第一,聽到預報——保持敏感。能不能掌握足夠優質的信息,并從中讀到趨勢變化?

      第二,立即——立即行動。在拿到信息后,能不能馬上根據自己的情況,采取對策?

      第三,找傘——身邊有傘。在采取對策的時候,能不能找到對的方法?

      最近有跟一家咨詢單位交流,它們分析了多家企業的經營模式,提到一個觀點:厲害的公司當然要有厲害的團隊,但同時也要有一些厲害的合作單位。

      合作單位了解你,并能夠在緊急需求來臨時馬上進入角色,為你提供大量外部信息,幫你一起解決問題。

      這是一把傘,他們是你的外掛大腦。

      之前聽到一個詞,叫做「個人私董會」。說的是要有意識地建立自己的智囊團,他們不只是公司內部的同事,也有其他行業的從業者;他們不只從事著跟你類似的工作,也有其他職能的朋友。

      當你有問題時,他們會從多方面的?度給出解決方案。

      比如當你工作效率低的時候,有的人會建議你做冥想、提升專注度;有的人會給你工具、節省工作時間;有的人會幫你做性格分析、幫你找到適合的工作。

      這也是一把傘,用別人的鑰匙打開你的門。

      03

      要重新定義自己的角色。

      關于 AI ,我雖然也學了如何使用,但用得不多。原因是:當發現有一兩次出來的結果不好時,索性就放棄了。?

      羅振宇提到一個觀點:我們缺的不是使用AI的能力,我們缺的,可能就是指揮人的能力啊。

      例如:
      1.了解它到底擅長什么嗎?
      2.能分配好工作嗎?
      3.能說清楚驗收標準嗎?
      4.能及時進行糾正嗎?

      我又重新找到了當時做的 AI 課程筆記,這樣看來本質上,是我的?色認知不對。?

      我只是把自己當做一位學生,把 AI 當作老師,當老師提供的答案不對時,我就覺得「這老師不行」。?

      但實際上,我應該是 AI 的領導,把事情說清楚,指導它完成工作。


      這確實很有意思,角色認知變了,做事的思路也變了。

      ?如直播,如果自我定位成「賺錢的人」,那看他人的突發提問,肯定會覺得煩躁;如果改成「練習公開表達的人」,那這就是隨機應變的刻意練習。

      ?比如開會,如果自我定位成「參會人」,自己發?結束,就可以偷偷玩手機,其他不用關心;如果改成「同行派出的間諜」,那他人說的好的方案、領導給的修改建議,都會記錄下來,會后好好琢磨。

      角色變了,心態變了,行動也自然變了。

      04?

      要出自己的卷子。

      關于領導力,還可以換個方向,從下屬的視角來看。

      其實領導的時間有限,所以他也只會針對少部分的人和少部分的事,投入時間和精力去計劃、組織和糾偏。那對于下屬來說,一直等待指令,很可能一年都一事無成。

      羅振宇有一句話特別到位:

      在真實的成年人世界里,每一個人都要有自主定義任務、自己規劃節奏的能力。

      這就是學生思維和職場思維的區別:前者是做題模式,要有卷子我才做;后者是出題,我給自己出卷子。

      年初寫計劃,就是給自己出卷子的時候:
      1. 能不能根據公司的戰略(策略)找到自己的工作思路?
      2. 能不能跳出過去的框架找到新的方向?
      3. 能不能針對自己的弱勢能力找到提升的突破口?
      4. 能不能把這些思路、方向、突破口變成具體可執行的動作?

      寫到這里的時候,突然想到一句話:山不轉水轉,水不轉我轉。

      轉起來,就不是熬過一年,而是活過一年。

      05?


      要提供自己的附加值。

      關于如何給自己出卷,羅振宇給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啟發:

      被別人的答案定義,而是只做自己的卷子、答自己的題。

      他還補充了一句:少看別人,多看自己;少看遠方,多看附近。

      在職場上,我們習慣于模仿:看看那人怎么做的,我也這么做。這在職場早期很有用,畢竟要修煉基本功。

      但是,工作三五年后,情況就不同了。只要是有一點企圖心的人,肯定都希望能升職加薪。

      一位前輩曾經對我說:如果所有的事情你做得都跟別人一樣,那為什么企業要選擇你?

      他的答案是:要提供附加值。

      1. 你外向,就多出去打交道,帶回新思路和新方法。

      2. 你學的是統計,那就多做數據分析,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規律。

      3. 你會設計,就多幫同事解決設計難題,比如一個字體、一張好圖、一個版式,對你來說容易,那就幫個忙。

      4. 你會講課,那就多做內部分享。

      當你的價值大于工資時,你才會有底氣。」

      自己的卷子里,有你的性格、能力、經驗優勢,別人會做一部分,但你才能拿高分。

      06?

      做個總結,關于這套做事的?法:

      1. 搭建智囊團:包括不同行業、不同職能的朋友。
      2. 出自己的卷子:既要做領導安排的工作,也要自己給自己做計劃。
      3. 提供附加值:工作中結合性格、能力和經驗,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
      4. 重新定義角色:換一個角色理解 AI、日常工作,行動也會不大一樣。

      但其實,這些還不夠。

      更重要的是,要堅持下去。

      回到文章開頭的導入:「堅持」。

      三十多歲后,對愿意堅持的人總會有特別的好感。

      因為很多事情,從 0 到 1 雖難,但很有成就感,畢竟你是開拓者;但從 1 到 100 ,就是?期的運營,一 不小心就再而衰、三而竭。

      工作中如此,生活中也如此。

      但是,真正能構成基本盤的,也都是堅持帶來的。

      這是對跨年演講的感受,也是對??的期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開花結果,水到渠成。

      《時間的朋友》( 2023 )金句
      -------------全文完-----------------------
      更多跨境電商,職場,個人成長內容,關注C姐不迷路:

      C姐往期關于職場文章:
      職場管理:有總是遲到的員工,該怎么辦?
      跨境職場:是否需要每天寫日報?
      “海歸碩士”面試“海外推廣”,成不成?
      為什么合適的海外推廣很難招到?
      年終總結和年度規劃怎么做?
      跨境職場人怎么提升英語水平
      寫給剛畢業的年輕人10點建議

      鏈接C姐:
      以上!


      點贊(3) 打賞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服務號

      訂閱號

      備注【拉群】

      商務洽談

      微信聯系站長

      發表
      評論
      立即
      投稿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