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廣告分兩種,一種是與大時代共情的品牌宣言,像NikeApple門的經典時代宣言,至今仍振聾發聵。

      另一種好廣告是與小群體精準共情的小情緒,一座城市、一個行業、一種狀態等等。

      前段時間去一家企業交流,客戶談到一個新品的三個核心場景是商務、家庭、旅行。我提的建議是,針對三個場景做傳播還是分散,不如替換成一個細分人群——中小企業主,一個人群更聚焦,能夠精準共情,同時覆蓋原有的三個場景。

      隨著社交繭房與圈層壁壘的樹立,在傳播策略上,我更傾向小切口的精準共情,針對一個群體定制化內容,定制化傳播。理論上的圈層隔離,實際上以專屬內容定制感來“入圈”,先入圈共情,再破圈傳播。

      今天談談品牌破圈的策略,希望對你有啟發。

      以下,Enjoy:

      一、策略:精準共情,大眾傳播

      首先談策略,如何理解“以入圈的方式破圈”。

      所有品牌都在談破圈,用破圈的邏輯來理解破圈,就是進入更大的市場,覆蓋更廣泛的人群,但一個產品或品牌,很難適配到所有人群,假設為了適配所有人而改變產品,必然會變成一個平庸的產品,平庸的廣告創意。

      從兩部分邏輯談:一是入圈精準共情,二是圈層熱點破圈傳播。

      先談入圈,進入某個細分領域,讓品牌變成這個圈內的“自己人”。

      特別典型的案例是二次元,這原本是一個小眾細分領域,但有幾年時間,很多品牌都在試圖進入二次元圈層,因為這代表了“年輕”,當一個傳統品牌進入二次元圈層,且做出了被二次元人群認可的內容,那么這個圈層熱點就會出圈,品牌就會帶著二次元的標簽年輕化。

      城市營銷也是典型,今年出圈的像淄博、泉州、榕江村超這小城事件,最終都變成了全網熱議的大眾話題。假設一個品牌要做下沉市場,正確的做法不是做一次營銷,而是針對每個城市特點做數十次城市營銷,與每個城市的人群各自共情。

      入圈是一種選擇,選擇與小部分人站在一起,選擇不討好大多數人。

      然后是出圈,所有大眾事件,首先都是圈層事件。

      你可能沒去過淄博,沒吃過淄博燒烤,但不妨礙你知道和討論淄博燒烤。你可能不是二次元人群,也很少看相關內容,但你仍會關注某個二次元事件。

      當品牌在入圈后,針對圈層內的人群深度定制,精準共鳴。那么這個圈層的所有人,都是品牌的用戶代言人與傳播者,品牌從孤軍奮戰,變成與一個細分人群共同傳播,實際上的傳播力量更大了,破圈的可能就更大。

      假設一個大眾產品在某個細分人群火了,比如“淄博燒烤”這個產品在淄博火了,隨著破圈傳播,現在在全國幾乎所有城市都出現了“淄博燒烤”這一產品。

      先打透一個圈層,先打透一個人群,在小眾群體做到90分以上,再破圈大眾時,將會變得更容易。

      二、案例:快手500個家鄉,先打透鐵嶺

      快手“500個家鄉是快手品牌自2017年發起的重要內容IP。從最初的員工關懷向公益項目至今,“500個家鄉已發展成多維度反映廣大普通人與家鄉之間情感聯結的快手內容IP,目前已經成功落地4季。

      今年,第4“500個家鄉,以“500個家鄉,500樣中國為主題,憑借快手的影響力,將家鄉概念落地到具體的城市敘事。初期選擇鐵嶺、大連、許昌三座具有代表性小城,通過三位快手創作者李雪琴、董麗娜、林燒的視角,講述他們與家鄉的故事。引發大眾回看家鄉、關注小城,擁抱每一種生活。

      我看到的是策略轉變,從整體概念到具體的城市,從大時代到小情緒,聚焦具體的城市敘事,引發整體的“家鄉”共情。

      鐵嶺篇剛上線,我們以鐵嶺為代表,談談快手如何聚焦小城,共情鐵嶺,做大眾傳播的。

      1、從整體到個體,聚焦城市

      我個人理解,前面幾次做“500個家鄉”更多展現整體,是希望通過這個內容IP來體現快手在“家鄉小城”的影響力,帶動更多達人與用戶進入快手,以求用戶量的增量。

      今年再做“500個家鄉”,我看見更多的是利他主義,不再整體講所有地域,而是聚焦到單個城市,賦能單個城市,以快手的影響力,再造全國知名的“小城”。

      作為嘗試今年選擇鐵嶺、大連、許昌三座小城,鐵嶺的城市短片剛剛發布,邀請鐵嶺人李雪琴作為講述者,以第一人稱視角,講出鐵嶺的城市氣質。

      聚焦單個城市的優勢在于,更精準的共情,更具體的表達“家鄉”這個概念,通過對一個城市的敘事,提現對所有“家鄉”這一概念的表達。

      快手希望,創造一種小城敘事的營銷范本,為城市營銷注入新的活力。

      2、精準共情,撬動口碑傳播

      城市與家鄉,是最好的共同體承載,它承載了每個人的來處,人人都愛自己的家鄉。

      拿這次鐵嶺來說,鐵嶺是小城,但承載了整個東北的氣質,經歷了共和國長子到下崗潮,經歷了東北小品娛樂與“東北文藝復興”,這次“500個家鄉”,不是第三視角的宏大宣言,而是站在鐵嶺人李雪琴的第一視角,講述《柔軟的鐵嶺》。

      鐵嶺在互聯網不是陌生城市,比如趙本山,比如李雪琴的金句“宇宙的盡頭是鐵嶺”,在已經有諸多描述的鐵嶺,快手決定用“柔軟”這個詞重新講述鐵嶺,柔軟是鐵嶺的內核,用幽默解構苦難,用“老妹兒”與“大兄弟”拉近人情,用硬氣與豪橫包裹住一朵棉花般的柔軟。正如視頻最終落腳的一句話:“鐵嶺是一種中國,柔軟但揚著頭的那種中國。”

      如果我是鐵嶺人,不管此刻在何處,都愿意為家鄉站臺,代言,轉發,跟大家說:看,柔軟才是鐵嶺人的內核。事實上也是如此,快手繞過大眾對鐵嶺的地域成見,將更能代表鐵嶺,引發鐵嶺人共鳴的“柔軟”提煉出來,得到鐵嶺用戶的普遍贊同與傳播。

      當鐵嶺不僅僅是表達載體,而是與快手共同成為傳播者時,破圈大眾幾乎是一種必然。

      3、快手X家鄉,打造城市營銷范本

      “500個家鄉”做到第四年,已經成為快手的重點內容IP,以“小城敘事”的方法,創造城市營銷范本。

      快手與家鄉,具有天然親密的連接感,快手的生態是更社區化的,普通人的生活狀態,泛熟人社交下的小城生活,這種地域化的聯結,呈現出來的是每一個“家鄉”,也是不同的中國。

      在策略層面,今年調整成為聚焦單個城市,500個家鄉從一個整體敘事,可能變成500座小城家鄉的敘事,我認為這是更聚焦與精準的策略轉變,不再是客體視角的大宣言,而是是第一視角,關注城市本身的情緒,展現一座城市最內在的精神表達。

      我們將這個城市營銷范本分成內容與傳播兩部分。

      在內容上,以第一視角講述與展現城市的獨特點,以“家鄉”的概念精準共情這座城市的人民。在傳播上,快手本身深厚的小城與縣域經濟的用戶基礎,加上這座城市的用戶與達人,將一座小城的影響力得到質的提升。

      這件事情對于城市來說,是快手賦能城市,提升城市聲譽,促進當地經濟、文化、旅游發展。

      從品牌邏輯看,我認為快手創造了讓品牌融入城市的解決方案,比如品牌要跨界鐵嶺,那么這就是成熟的解決方案。

      三、總結一下

      我越來越覺得,守望相助的共同體很重要。可能是家族或公司,也可能是一個小城家鄉或一個行業。

      這些標簽將一群人連接成為親近的共同體,是一種身份認同。比如共同來自鐵嶺,比如都是做廣告的,或者對一種社區生態的認同。

      當人與人的隔閡與分化愈加嚴重,一個創意讓所有人感動,幾乎已經不再可能。

      所以在策略上要更為聚焦,以入圈的方式出圈,以建立傳播壁壘的方式打破壁壘。比如我跟客戶說將三個場景換成一個人群,比如理想汽車將整體品牌聚焦家庭場景,比如“500個家鄉”聚焦單個小城敘事。

      分成兩步總結一下今天的策略:一是入圈精準共情,二是破圈大眾傳播。

      我們做廣告的經常講一個詞叫“情感共鳴”,要洞察到消費者的情緒,跟他們產生共鳴。但是,假如不是置身其中,就不會有一個獨立的視角。

      精準共情的前提是,以第一視角講述,只有圈內人才知道那些隙縷間的共鳴,比如讓鐵嶺人講述鐵嶺,才會提出“柔軟”這樣的詞,才會得到鐵嶺人的認同,繼而傳播。

      假如只針對一個人群或圈層共情,如何破圈的問題。

      當一個事件是基于某個圈層或人群時,它是有著力點的,是具體而有力量的,大宣言往往容易踏空,而具體的情緒與人群不會,這個圈層的人群,會成為事件口碑傳播的基本盤,本質是不再是品牌獨立傳播,而是品牌+圈層共同完成大眾傳播。

      所以最后,在大時代中,要去愛具體的人,做具體的事情。

      以上。


      點贊(81) 打賞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服務號

      訂閱號

      備注【拉群】

      商務洽談

      微信聯系站長

      發表
      評論
      立即
      投稿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