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跨境電商最崩潰的是什么? 庫存積壓和廣告燒錢都已經是小case了。 最近有很多賣家找我反映,他們辛辛苦苦選出來的產品,甚至是自己公司開發的新品,都能在Temu上找到了,而且還是半價在賣... 拼多多價格屠夫名不虛傳,而且這把火確實已經燒到海外來了。 我前段時間就說過,隨著拼多多這些互聯網電商平臺的出海,最受傷的一定是夾在中間的貿易型賣家。 品牌方有調性,KOL們有流量,都是拼多多們努力拉攏的對象。 單靠信息差賺錢的賣家自然是拼多多革命的對象。 當然,貿易行業存在了幾千年自然有自己存在的價值,只不過這個價值絕對不會再是直接從國內到國外的倒買倒賣了。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貿易型賣家,最近的生意也確實受到Temu和Shein的嚴重沖擊,未來出路在哪里呢? 我有以下幾個建議: 1.垂直化選品 電商平臺依靠的數據選品,往往都是有滯后性的。 沒有人比消費者更懂消費者。 多給自己的品類廣度做減法,給深度做加法,把局部垂直市場的用戶體驗做深做透。 看上去規模大到恐怖的電商平臺其實動不了你的基本盤。人家也沒必要花精力吃你這么小的一塊蛋糕。 2.給渠道做減法 電商平臺一出海,再來個全托管模式,渠道這事兒就跟我們沒什么關系了。 全渠道鋪貨不是不能做了,只是在未來的性價比越來越低。 都什么家庭啊?還敢用自己極其稚嫩的電商IT系統和團隊去跟互聯網巨頭們拼他們的強項? 把自己本就不多的資源放在巨頭們薄弱的環節才是王道。 3.品牌化轉型 我這里說的品牌化轉型不是指讓大家轉型去做品牌(當然如果你愿意也可以)。 我主要說的是在選品要盡量避開純白牌,并且通過精細化運營為自己打造出一定的行業美譽度,從而成為一家賣品牌的品牌。 對于純白牌廠家來說,電商平臺巨大流量的吸引力是致命的,你在采購和方面完全沒有優勢。 而有些品牌溢價能力的商家往往又不愿意屈服于這些大平臺的壓榨,還想保持一定的品牌調性,就成了你爭取合作的最好對象。 當大家覺得行業越來越卷,增量市場的機會越來越少的時候,不妨站在一個更高的維度去看看整個電商的商業模式到底是什么? 行業里的每一個玩家到底在提供什么價值? 很多時候,真的一下子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當Temu重拳出擊賺了這里的錢,硬幣的反面,大概率也在價值鏈的另外一頭給了其他玩家可乘之機。 往期回顧 Santiago, 一個在紐約的深圳人 跨境電商獨立站1V1咨詢 海外推廣代運營 喜歡我的話,掃我二維碼,交個朋友。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