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跨境電商變得非常”數據驅動”。 定賽道全看風口,選產品只靠工具。 而且這都還算是老實人的玩法,行業里的野蠻人真的是把借鑒和模仿加上超越玩到了極致。 直接把一個互聯網賦能的零售行業玩成了人所眾知的黑暗森林。 我們暫且不說這樣子的做法對于我們未來的商業生態是否是一件好事,已經身處這個”黑暗森林”的我們自然是無法改變現狀,也只能適應。 如果,在未來的某一天, 我們的整個產品線和跨境生意都被人直接復制粘貼過去,并且用更多的資源把我們傾軋了。 今天的我們,能有什么可以做的嗎? 這就要回到了商業競爭的本質了。 無論我們身處什么行業,如果我們的業務本身無法建立護城河,也就是所謂的核心競爭力,那柄懸在我們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落下來,只是時間的問題。 那即使明天不被人抄襲,后天也可能會被一個什么新的工具和商業模式顛覆。 眾所周知,供應鏈是跨境電商行業最深的護城河。 可是供應鏈不是愛情買賣,想買就能買。很多時候,單靠巨量資金都砸不出一個靠譜的供應鏈體系。 所以,從現實的角度講,跨境電商賣家真正的護城河只有三個:用戶,渠道和品牌。 1.用戶 有了用戶就不愁流量,但有了流量不代表你有了用戶。 誠然,流量獲取的能力對于所有跨境賣家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甚至是入局的最基本條件。 但流量獲取能力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 事實上,大部分流量操盤手都是因為吃了過去幾年平臺和互聯網人口的紅利才能迅速起盤。但真正能在行業蕭條,消費疲軟的時候還能獲取大量流量的人鳳毛麟角。 就算有這種人,他自己單干不香嗎? 所以,作為一個企業,我們不能把獲取流量的能力作為一家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相反,當我們把一個好的客戶運營的框架搭起來以后, 隨著時間的流逝,只要我們能把用戶體驗這一個原則落實到每一天的運營中,用戶運營的復利效應是極其恐怖的。 2.渠道 不管你是做獨立站還是亞馬遜,從某種角度講都是銷售渠道。 這里我們暫且不說品牌賣家,作為一個賣貨導向的公司,渠道的搭建能力和運營能力絕對會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要注意。全渠道不等于鋪貨。 相反,要把全渠道玩好其實是一件非常非常難的事情。 所謂的全渠道,也就是在所有能觸達我們目標客戶的所有銷售渠道中,都把我們的產品鋪進去。 無論是電商平臺還是線上零售商,線上還是線下,美國還是非洲。只要有客戶的地方,我們就在。 這種打法看上去并不難,只需要有一支強大的商務團隊來做執行就可以了。 事實上,真正拉開全渠道玩家差距的是精細化運營的能力。 的確,你可以在全球100+電商平臺上都開上你自己的店,但為什么你百分之九十的店都死掉了呢。 因為你的本地運營和營銷團隊的能力跟不上,你后端的供應鏈和產品力也無法快速敏捷地根據當地市場做調整。 這種情況下,你一味去做全渠道其實只是在浪費公司和你個人的資源而已。 3.品牌 品牌這條護城河不僅深,還能賺高額溢價,應該說是所有賣家的夢想。 但說實話,打造品牌真正的難度在于時間。 即使你按照品牌專家們告訴你的方法去改造你的企業,即使你的執行極其到位,很大概率,還沒等到你品牌出圈的那一天,你銀行賬戶就沒錢了。 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人說,品牌是“富二代企業”們的專屬游戲。 那對于中小賣家,是不是就不要想品牌這條路了呢? 當然也不是。 只不過,我們需要做好一個更加合理的心理預期: 千萬不要抱著幾年我就能做出一個什么品牌,然后就可以輕松收割韭菜的美夢。 更不要妄想一分錢不愿意花在聽不到回響的品宣上,品牌就自然而然生長出來了。 如果我們真想做好一個品牌,不管你是腰纏萬貫的世界500強,還是剛拿到融資的創業小透明, 一定要愿意去做時間的朋友,讓時間的復利在未來給你最大的商業回報。 而最大前提就是,你愿意,并且你能。 跨境電商,在商言商。 是時候讓用戶,渠道,品牌這三把你武器庫里的大殺器重見天日了。 當門口的野蠻人敲門時,我們不要期望把門鎖死就能阻止厄運的到來。 如果一定要靠鎖門才能不死,那你可能根本就不應該活。 往期回顧 Santiago, 一個在紐約的深圳人 品牌出海|跨境電商|海外創業 喜歡我的話,掃我二維碼,交個朋友。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