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服務業務,抖音這兩年一直在嘗試突破的重點業務,在今年的618,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有好幾個朋友在618期間,在抖音買了很多商家券,有北京郊區的奢華民宿,高端餐廳,也有迪士尼門票和三亞豪華雙人游,中產階級的消費保級,全靠在抖音團券續命,這是個有趣的現象。
團券到店這件事,在抖音的內容生態獲得了新生,商家品牌通過內容驅動獲得了新增量,而消費者則通過內容發現更多新生活方式,且以高性價比獲得體驗。
我們談談,抖音生活服務如何借勢618超級節點,破圈大眾。
以下、Enjoy:
一、抖音生活服務,內容化新增量
首先來理解抖音生活服務的業務邏輯。
生活服務類團券到店,本質上更適合慢消費,或者是非剛需,有體驗消費的屬性,而非強目的性的剛需消費,也不是即時性到家消費。
我們從三個視角來理解:一是抖音內容生態,二是消費者場景,三是商家端的價值。
首先,抖音生態的基礎是內容場景,往上一層是內容種草,再上一層才是內容消費。
內容生態培育出貨找人的興趣消費,而團券模式重點是供給端,并不是所有產品都有充分供給,而是稀缺供給找到最大化精準人群,抖音生態的貨找人邏輯恰恰符合這一點。
這不是強需求的剛需邏輯,而是弱需求或新需求的興趣邏輯,同時團券的到店履約,需要消費者主動到店履約完成,且不需要強時效性。
抖音的內容生態決定,團券到家或許是切入生活服務的最佳方式。
然后,我們談以內容驅動的團券,給消費者帶來的“發現感”。
場景是這樣的:你在抖音刷到,原來距離我家800米就有一家特別棒的餐廳,以前竟然完全沒注意到;原來城市周邊有這么棒的民宿;原來以為很貴的米其林餐廳團購價我也吃得起等等。發現附近,發現周邊,發現新生活方式的過程。
社會學家項飆提出“附近”的概念,說到城市化帶來附近的消失,以及倡導人們重新發現附近。抖音生活服務團券的邏輯不再是薅羊毛瘋搶,而變成以數字化內容,重新發現并體驗附近的過程。
再來談品牌端的價值,不是消耗老用戶,而是創造新增量。
這種發現感是弱需求,但也是創造出來的新需求,原本不知道有這樣的消費,但現在知道并體驗到了,接下來就會慢慢過渡到強需求,沉淀為老用戶。
比如一家奢華民宿,在成熟渠道內有穩定客流,同時要持續做營銷傳播尋找新客,本身就有一部分拉新預算,同時在淡季房間空著也是空著,本就可以出讓一部分價格,營銷成本加空置成本,就是團券消費的價格。
其他業態基本類似的邏輯,要擴張,要規模化就不斷地需要新增量,抖音生活服務團券的邏輯是,將原本沒有需求或者弱需求的消費,通過優質的內容力,與強大的價格力創造出新需求,然后從體驗性質的非剛需,逐步過渡到剛需的過程。
基本邏輯框架就是這樣,商家找到了新增量,擴大了營收與用戶規模。用戶以高性價比發現新生活,而抖音生活服務找到了最佳切入點。
接下來我們進入618,如何借勢大節點,驅動生活服務業務爆發破圈。
二、借勢618,驅動業務飛輪破圈大眾
接下來我們從平臺視角,站在“抖音生活服務”業務的角度,理解618期間的“抖音618團券節”。
抖音每次新業務邏輯跑通后,都是以大事件的形式高舉高打,快速破局增長。
比如直播賣貨的業務模型與基礎設施完成后,以羅永浩轉型直播帶貨為社會事件,高舉高打帶動業務快速破局,獲得爆發式增長。
抖音生活服務這次做了類似的事情,以團券為切入點帶動生活服務業務,并借勢618大節點,將生活服務業務推向大眾。
我們從三個層面談這次“抖音618團券節”:一是創造節點化事件,進入大眾視野;二是聚集優質商家,并給出大流量獲得超額回報;三是將618打造成“超級樣板間”,帶動更大規模的參與者,驅動業務飛輪良性循環,快速增長。展開講講:
1、節點化事件,生活服務大眾化
當基礎的業務邏輯跑通,并形成良好的反饋時,生活服務這個業務已經成為小范圍內的“好品牌”,秉承先做好再做大的邏輯,接下來就是如何高舉高打的大眾化。
借勢618,卷入多位明星,數十位超頭達人,以及優質商家品牌,共同打造“618團券節”,在618節點,將生活服務業務推向大眾,讓更多人看見,發現附近與周邊的新生活。
高舉高打、大眾傳播,所以在明星與商品選擇上,盡可能選擇標品,或者去地域化。比如黃圣依帶的是迪士尼門票、三亞豪華雙人游、漢堡王套餐、喜茶雙杯券等這些,要么是強目的地性質,要么是連鎖品牌。楊迪、王祖藍、馬可愛吃喝等多位明星超頭也參與到活動中。
超級節點、頂配明星、優質產品,帶來的將會是大眾破圈與超額回報。
2、流量溢出,帶來超額回報
回到商家端的視角,此次團券節也做了“品牌嘉年華”,邀請頭部品牌參與進來,以自播加達播的組合拳,形成頭部效應。
作為商家參與到這次618團券節活動,本質上是幫助平臺共同將業務做大,而優質商家供給也是吸引消費者的核心基礎。那么,平臺為了將業務推向大眾,自然會有更多的流量溢出,給參與商家帶來超額回報。
所以,商家自然配合平臺積極參與到618活動中,借勢節點流量擴大其銷售額與用戶規模,獲得可觀的新增量。
接下來一段時間內入局的商家,仍能吃到業務快速擴張期的紅利,獲得較高的回報率,而在業務初期,商家要做的就是快速搶占更多資源,最終占領優勢生態位,保持長期領先優勢。
3、樣板間效應,驅動業務飛輪
站在生活服務業務視角,這次618團券節實質上是創造了一個“超級樣板間”,一個供更多中小商家與廣泛大眾觀看的樣板間。
直播賣貨業務崛起時,“交個朋友”直播間是那個樣板間,通過全民級的事件,加上平臺海量流量的注入,讓那次直播的觀看人數與成交額都達到新聞事件級,成為更多主播參與抖音直播賣貨的參考坐標。
這次生活服務的大眾化,以超級節點+明星超頭+優質商家,創造出一個更大的超級樣板間。
讓B端商家看見,可以在抖音生活服務獲得內容化新增量,擴大營收與用戶規模,完成經營與成交一體化。讓C端用戶看見,團券到店可以提供更具性價比的高品質產品,發現更多附近與周邊,或目的地屬性的新生活。
基于此樣板間,業務飛輪開始快速轉動,完成生活服務業務的規模化與大眾化普及。
三、總結一下
生活服務類團券到店,本質上更適合非剛需慢消費,商家以內容化驅動新增量,消費者獲得對附近與城市的發現感,這讓團券到店在抖音內容生態得到平衡,為商家與消費者創造雙贏。
當我們在梳理抖音618團券節時,本質上是在梳理一個新業務從小眾走向大眾的過程。
以前我們講過一個理論叫:新品牌先做好,再做大。適用于存量時代的所有新品牌、新產品、新業務的生長邏輯。
換到互聯網產品或業務的邏輯上,先做好就等于先跑通業務流程,獲得自然增長,然后再灌入公域流量。如果一開始就全靠買流量,沒有自然增長,那就沒有破圈的必要,要么砍掉,要么調整優化。
在從做好到做大的過程中,我們提的策略是“樣板間效應”。做出一個超級樣板間,然后高舉高打被所有人看見,以此驅動業務飛輪的快速轉動,獲得大眾化破圈增長。
回到生活服務,業務邏輯跑通,且已經有不錯的自然增長,那么就開始找機會破圈,于是選擇在618節點進行大眾化。借勢超級節點的消費心智,邀請頭部品牌拿出最優質的產品,邀請頭部明星與超頭達人進行團券帶貨,集合最優質的資源與流量,將“生活服務”這個業務打造成超級樣板間。
超級樣板間的價值,對于B端的旁觀者與未入局者,就有了較為清晰的路徑與明確的預期,可以幫助其作出業務決策,躬身入局。巨大流量形成的大眾傳播,讓更廣泛的C端消費者看見并嘗試團券消費。
一句話總結:新業務從小眾到大眾,打造超級樣板間驅動業務飛輪,獲得爆發式增長,破圈大眾。
以上。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