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在美國又又又要被封了?
直接原因,還是老調重彈的數據安全和隱私問題。據說是抓到了實錘。
關于這件事,真相是什么,美國人是不是雙標,互聯網企業是不是確實有原罪,其實都不重要。
在中美這兩個大國博弈的過程中,隨著互相信任的基礎加速坍塌,TikTok自然就是那個最好拿捏,被犧牲的最好選擇。
如果陰謀論的說,那可能美國人就是拿TikTok和一系列中國企業當人質,想交換一些更大的利益。
你要是覺得美國人沒那么復雜,那人家可能就是單純的不相信你。你就是把肚子拋開了,即使人家不說你上當了,也會說你腸子還沒刨干凈呢。
現在的中美就像婚姻破裂的兩夫妻,老公出去買包煙的功夫,都已經開始腦補老婆出軌的畫面了。
不過,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出海還是得出海的,畢竟作為全球第二經濟體,幾乎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品牌是很難說得過去的。
華為雖然算是全球化公司,但因為收割能力太差,離一家全球頂級商業巨頭還是有差距的。
但是TikTok這件事情也給所有中國企業提了個醒:
不管你愿不愿意,也不管是對方有意還是無意,人家現在不僅不想帶著你玩了,還開始防著你了。
所以,在人家的戰場上,你是中國公司,你就天生帶著原罪。不要試圖去證明自己的清白。那真的太幼稚了。
那說回來,在未來,對于中國企業征戰全球化其實也有上中下三策,各位老板可以看情況使用。
下策:去中國化
具體方式可能就是注冊海外公司,招聘海外員工,數據和業務全部跟中國切割開。用海外敘事方式來做營銷和PR。
除了老板和股東是中國的,從任何一個維度都無法定義成一個中國公司,最多叫中資公司。
這種方式怎么說呢,規模小還可以。規模一大,很有可能還是你的一廂情愿。TikTok這兩年的操作其實就是在走這一條路。
但還是那句話,人家不相信你,老覺得你在背后搞什么貓膩。所以你的這套金蟬脫殼可能根本沒用。人家還是會找一個理由把你搞死的。
那你可能會說,美國不也有像Zoom和Doordash這種中國移民創建的互聯網公司嗎?不也活的挺好的。
首先,Zoom已經在瘋狂跟中國做切割了。其次,像Doordash創始人這種從小在美國出生長大的華裔,對中國的認同度幾乎為0。
中策:避其鋒芒
暫時避開那些會直接威脅歐美的行業,比如科技互聯網新能源。說白了,就是那些有技術壁壘的。
你可能會說了,這不就又是讓我們重新干臟活累活嗎?那不就是永遠不可能產業升級去賺大錢了?
理論上來說是這樣,但在商言商,你得先保證自己活下來,先成為棋子,再成為棋手。再說了,對于大部分老板來說,也沒那么多的家國情懷,賺錢就行,不關我廠就行。
因為都說大家在脫鉤,但其實從全球化的分工來說,大家還是離不開中國的。只是說從以前的all in中國,變成了分散投資。
而且,國家關系和外交這種東西,說變就變。從美國人民的老朋友,到責任全在中國,可能就是兩三年的事。
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先做好布局,靜觀其變,猥瑣發育。等到各方面的全球化資源都足夠強了,看準時機,直接來個產業升級。
這就是財閥和豪門是如何誕生的。韓國的三星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不過呢,中策其實也是有風險的。那就是,刀尖上跳舞,你要是下錯注了,那可能不是破產清算那么簡單了。
上策:重走一帶一路
地球那么大,又不是只有歐美發達國家才叫國家。
亞非拉,東南亞,東歐,還有那些些目前跟我們關系還不錯的國家,其實都有大把的創富機會。
以前我們都只是輸出產品給他們,那隨著互聯網和全世界基礎設施的進一步普及,這些國家,也有富人,也有中產,也有下沉市場。
但我們中國也不是只有外貿,也有好的品牌,也有內容娛樂產品,更有優秀的互聯網app。
雖然這些地方也已經被很多國內巨頭早早布局了,但這些市場確實太大,也太不成熟了。
我們隨便抓住一個小風口,放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對于我們個人來說,那都是階級躍層的好機會啊。
TikTok未來真的會被迫賣身,還是會退出美國,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其實真的沒那么重要。
最后,我也想跟各位做出海的同行說一句,
故事別人講,劇本別人寫,被人寫死了也很正常,別PUA自己。
品牌出海,放棄幻想,準備戰斗。
Santiago, 一個在紐約的深圳人
分享那些海外創業有意思的事
喜歡我的話,掃我二維碼,交個朋友。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