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給大家拜個晚年!十五過完就是年過完了,今年大家有啥計劃啊?小貓反正是忙起來了,就是有點焦頭爛額as always...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最近Shopify的北美的趨勢預測和實操建議。這場直播是北美的官方直客和賣家代表結合,我感覺內容還不錯,也給小貓一些啟發。自己記的筆記也懶得排版了,歡迎大家一起學習探討。
(PS.本文無廣,請Shopify市場看到了給我打錢啊。)
直接干貨,今年三大主旋律:
1. 長期增長,遍地撿錢的粗放式增長期結束,如何做到可持續增長和建立長期壁壘
2.客戶忠誠,留存>拉新,怎么讓老客留住,持續復購,而不是一波流3. 合作, 不再可以買量的時代,如何依靠網紅或是異業合作獲取流量應該說,這幾個觀點是在DTC遇到各種問題的大環境下大家比較公認的幾個方向。也是小貓這幾年一直在說的理念。不過說著容易做起來難,要做到這幾點,具體有哪些實操的建議呢?
首先是長期經營和復購留存。這倆一起講因為畢竟也是一脈相承。
從進站轉化來看,新客進站的購物概率只有5-20%,而老客卻有60-70%.(PS.說到這個進站轉化,我感覺5%也算挺高了,大家都有多少?有人有20%嗎?)這個數據?直接說明老客有多重要,所以嘉賓都談到與其想方設法去獲取新客,不如好好經營老客。但是怎么能留住老客還要賺錢呢?
在這個部分他們著重講了通脹的影響和消費者對于經濟衰退的擔憂,但總結下來一句話就是:漲價可以,但要姿態優雅。比如說你其實是漲價了,但你包郵了。你其實是漲價了,但你多買打折了。你其實是漲價了,但你改成降價收會員費了。一言以蔽之:要漲價,但是不能顯得吃相難看。要漲價,還要讓客戶覺得占了大便宜。這里有一個數據,過去一年81%的Shopify商戶都提升了客單價,這還是很高的。除了漲價之外,就是減少成本,采用各種自動化減少運營成本。每個環節有一個品牌嘉賓分享,這個品牌Hammit是做包包的,創始人講到三點。第一是從去年的追求增長和擴張全面轉向盈利思維。而且要算帳算的非常仔細,尤其是UE甚至要做到每單都盈利。第二是創造referable moment,也即客戶可以在線下形成口碑自傳播的點。他舉例說比如ceo自己都會找客戶聊天,讓人家有一種,哇,這個品牌老板都認識我的感覺。這樣就很容易自發宣傳。第二個版塊講到的是供應鏈問題。說實話聽完這個版塊我真的是喜憂參半。喜的是顯然這個問題在外國賣家那里比中國賣家嚴重,可能這是中國賣家受影響最小的部分了。憂的是按這個數據至少三分之一賣家都開始找新的供應商,或者轉移供應鏈,這對中國制造業會是多大的打擊啊?而且這些營銷專家都在強烈建議一定要分散供應商,千萬不能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聯想到最近的外貿難,感覺形勢不容樂觀啊。這個環節分享的賣家叫Bathroom Warehouse ,是個做衛浴的,分享的經驗是明明sku很多,還在去年備了很多貨到自己倉,所以可以很快發貨,銷量大增。真的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去年備貨對于很多中國賣家來說簡直是噩夢啊。我發現真的是離供應鏈太近也是雙刃劍,正因為我們離供應鏈近,所以都想降低庫存,以銷定產,反而沒有那種“這票貨非賣出去不可”的緊迫感。而老外正因為備貨量大,發貨快速消費者體驗更好,反而更有加強銷售的動力和能力。直接跟供應鏈相關的問題就是退換貨。雖然去年客單價上漲了,但是退換貨也漲了。據統計,去年因為退換貨而導致平均每個客戶損失29刀,也創下歷史新高。
怎么解決退換貨問題呢?以下五個建議,放大看下吧,懶得翻譯了。第一個是要開始利用一方數據而不是三方數據。以前的流量分析非常依賴平臺,比如gg,fb等等三方數據,但現在平臺數據越來越不可靠(確實啊,比如現在fb的后臺,懂得都懂)。所以必須回到自己的一方數據,比如自己的客戶名單,調研客戶信息等等。這其實是對賣家的數據分析和精細化運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然可能也會是一些一方數據Saas的機會吧。這里他特意提到了不能只找大網紅?,而且最好是從自己本來的用戶里面找,這樣的最有說服力,轉化率比普通合作高8.7倍。另外就是loyalty program,各種買多少增多少的方式,當然這個執行要到位也是很重要。這里分享的賣家是Doe Lashes,做假睫毛的,這家號稱一開始就沒有買量,基本就全是網紅推起來的。不過美妝類倒也正常。總體大方向上我覺得說的都很對,但實操起來還是很多細節的,供大家參考啦。最后,老規矩,要這份PPT完整版的請加小貓(wx: unicornkitten),一些精華剪輯內容可以關注小貓視頻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