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 年,國際貿易環境發生了深刻重構,伴隨新冠疫情蔓延全球,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等影響,全球化格局貌似走到了從未有過的分岔路口。原有傳統的線下跨境貿易合作,因以上種種原因,存在著巨大的變數。但同時各國民眾對于跨境消費、文化交流的底層要求,又急需新的渠道予以滿足。
在后疫情時代,傳統線下的出口貿易已無法滿足實際需求。尤其是初創型或是工廠型的出口企業,在全球貨物市場線上化、去中間化、訂單碎片化趨勢愈發明顯的今天,跨境電商轉型已經勢在必行。
跨境電商無疑擊中了這個時代的痛點,轉換到國內視角,在傳統的品牌出海模式中,從中國品牌方到海外國家品牌進口商,再到批發商、分銷商、零售商,再到消費者,有多個環節。而跨境電商的 DTC 品牌出海策略,鏈條只有兩個環節 ---- 即品牌方直接觸達消費者。
尤其是跨境電商已經連續三年成為“兩會”的熱詞,政策的支持讓國產品牌出海再迎利好。在此之前,無論是資本下的商業化運作,還是各家創新的營銷打法,國內電商的重心一直圍繞著內需市場展開。中國作為全球最重要的商品生產國和出口國,其國貨的影響力從國內市場向海外消費者延伸。
因此跨境電商在國內企業布局海外市場以及打造品牌力的過程中,更加突顯其重要意義。相關資本正逐漸加大在品牌出海這條賽道上的投資,一批具有成熟經驗的海外跨境電商以及國內自主電商也圍繞于此展開競爭,品牌出海領域的商業價值和發展潛力都將進一步走高。
海外需求強烈,出海意愿高漲
今年1月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發布會上,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李魁文表示據海關的初步統計,2020 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達1.69萬億元,強勢增長 31.1%。在眾多出口國家和地區中,北美地區仍然是中國跨境出口的最大目的地。根據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20 年中國跨境出口 B2C 電商僅在北美市場的成交額就高達 4573億元,同比增速可超過 35 %。

在需求端,2020年中國線上跨境貿易出口迎來了極大利好,在國內疫情已經逐步穩定時,國外尚處于隔離防控的抗疫斗爭中,國外商家停工停產,線下門店營業受阻,民眾的消費欲望被迫壓抑,消費正順勢逐步轉移到線上渠道。
因而線上購物的消費習慣經過一整年,已經深入海外消費者的內心,電商滲透率取得歷史新高,同時近幾年對于日用消費品高性價比的訴求,都為海外客戶通過線上消費中國商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供給端來觀察,國內生產已經逐步擺脫了粗制濫造的印象,并隨著近幾年綜合國力提升,以及供給側改革的實行,國家背景下“一帶一路”政策的推進,“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型已經取得了初步的進展。至此,出海就成為了每一個國產品牌自身戰略發展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如大疆、小米、李寧等以消費電子和時尚運動品牌為代表的新國貨,已經在一些新興國家市場逐步站穩了腳跟,海外收入占比逐步上升。憑借著在國內的優秀表現,這些大品牌已然積累了足夠的實力和資本,讓其可以在海外開疆拓土。
但是目前國內制造銷售總規模中,占比絕大部分的都是中小企業,這部分企業往往是一些科技初創企業,或者是國內原先的代加工廠等。他們受困于團隊搭建、出海預算、相關經驗等方面的限制,僅憑單打獨斗很難做到在線上跨境貿易中,展示出完善的運營方針和營銷手段。
一方面,中國企業對海外當地的媒介環境和傳播環境不熟悉,中國以外的市場各有各的突破難點,品牌需要了解他們應該布局哪些渠道才能精準地找到自己的客群。另一方面,中國本地消費者和海外消費者的習慣、市場洞察差異大,中國品牌方出海時常常無從下手,品牌同時還需要了解當地市場習慣,為此調整前端產品設計、中端銷售網絡搭建乃至于后端的供應鏈體系建設。 還包括網站平臺信息的展示效果,消費者的跨境支付習慣,物流運輸的配套環節如何把控等等,這些出海的必要環節,如果企業自己去一項項投入,所需要的成本巨大,中小企業的優勢就是專注于垂直類的產品力,而運營和營銷流程的搭建方面,確為其存在的弱項。
其次面對的是中國品牌所共通的問題,也是目前阻礙中國品牌出海的主要阻礙,就是品牌力依舊較弱。國內很多為國際大牌進行代工的代工廠,在這股新一輪的全球化大潮中,要想掌握定價權,走出自己的路,品牌力的建設是必須要補上的一課。
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擁有全球不可比擬的全產業布局及成本價格優勢,這固然為中國品牌的出海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但隨著全球消費市場的成熟,買家日益重視產品的個性化塑造,以及品牌背后為個人帶來的價值體現。
品牌力的提升離不開品牌精神的塑造,包括產品給消費者傳達的理念和品牌背后的故事。作為起步階段的品牌營銷,需要首先了解自己的海外客群以及選擇合適的推廣渠道,這對于眾多中小企業海外品牌搭建的第一步至關重要。在此基礎上,才能通過不斷的與客戶溝通反饋,拓寬思路,進一步了解當地市場偏好,最終不斷拓展自己的品牌價值和理念。
所以對于急需拓展海外市場的中小企業來說,傳統的貿易鏈冗長、反饋周期久的線下貿易模式,已無法滿足現階段市場中所需要的快速迭代,直面消費者的經營思路了。
后疫情時代下,大洋彼岸的市場需求處于高速增長時,給國內產業鏈的每一方都帶來了機遇,品牌方需要找到有效的出海方法論,并且找到合適的合作方來幫助他們應對可能存在的風險與挑戰。
因此國內企業依托于行業領先的一站式方案解決商,相互合作來完善自身的配套服務流程,加強自身 DTC 品牌的屬性和大眾認知,已然成為品牌出海的必經之路。
與 Shopify 攜手,講好中國故事
中國互聯網產業,尤其是以內銷為主導的電商產業,無論是行業規模、運營銷售的模式,其成熟度領先于其他國家和地區。也正因此,國內市場的電商滲透率也逐步趨于飽和,以出口為主導的跨境電商則趁勢崛起,加大在中國市場的投入,目前進軍國內市場的跨境電商平臺和服務解決商包括亞馬遜、Shopify、速賣通等。
從 2017年 開始,國內商家開始大規模入駐亞馬遜,而隨著近幾年 Shopify 進入中國市場,DTC 品牌獨立站因此開始受到市場的注意和青睞。Shopify 主導的一站式電商解決方案,其優勢就在于較強地適應和滿足了國內中小企業出海的配套需求。
相比如其他平臺對于商家準入門檻日益嚴格,Shopify 對于 DTC 品牌在保持基本的準入要求外,定價計劃非常親民,能夠給予創業者最充分地信任與自主權。品牌方可以根據自己的品牌調性與產品特征,選擇最合適的視覺呈現效果和內容風格來建立自己的獨立站。Shopify 則提供了幾千種不同的效果素材或者是成熟的主題內容模板,最大程度地滿足品牌方出海的需求。
同時根據相關調研,目前國內品牌在 DTC 營銷過程中,痛點之一是無法掌握第一手的消費者數據,在原先的運營銷售體系下,品牌方只能根據平臺反饋,看到產品的實時銷量數據,但對于營銷和品牌運營至關重要的消費者畫像和消費路徑數據,則是被關在“黑箱”中,既無從獲取,也無法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用于營銷推廣上。
以 Shopify 為代表的 SaaS 解決方案,在這方面則“慷慨解囊”,在品牌的線上銷售過程中,為品牌提供了大量可研究的消費者數據:包括用戶畫像、點擊路徑、網頁停留信息等,品牌可以依靠這些數據,及時地獲取第一手的真實反饋,掌握不同國家消費者的真實需求,以此來改進和優化產品特點。目前的薄弱環節和后續的營銷重心也都有跡可循,而這正是商家數字化轉型和全球拓客的重要抓手。

除了基礎的消費者數據,目前在 Shopify 的生態環境中,商家可以根據自身需要,為網站選擇超過 4500 個來自全球開發者開發的功能應用程序,并持續迭代升級。如客戶購買某款產品后自動匹配相應的配件訂單,防止客戶購買到不相符的產品組合等。這些 APP 功能既滿足了商家個性化運營的創新功能需求,也同時為整個 Shopify 生態帶來了更多的想象空間。
在海外,Shopify 與 Tiktok、Instagram 等各細分社交平臺,開啟官方渠道合作,幫助國內品牌進行海外媒介的投放,通過與社交平臺等的渠道聯動,幫助品牌曝光,為獨立站引流,增強客流轉化。其他如支付配套、物流打通等基礎功能,這些出海服務商們所做的一站式服務背后,都是看中了中國跨境出海的市場潛力。
經過疫情對消費者購物習慣的改變,以及 DTC 浪潮逐漸風靡全球,中國品牌將來出海之路所要前進的方向,就是如何在產品力和性價比的優勢基礎上,借助平臺的力量講好中國故事,用更小的風險投入,在國外掀起更大的影響力。
在行業發展成熟的未來,不僅僅是已經頗具規模的大公司,那些國內創新型的初創企業,最終也能為“中國創造”走向世界,發揮出屬于自己的品牌力量。
圖 | PIXABAY
部分參考數據來自網絡,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 SHOPIFY 官方立場。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