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有過這種情況:看了不少廣告教學,學著說要不斷測試創意,結果搞得一天幾十條廣告在跑,但就是沒見轉化提升?
無論你是做彩妝、鞋服、飾品,還是手機殼、運動相機等 3C 品類,如果沒有策略,測試越多只會越燒錢。
一、別再用“測試越多越好”這套邏輯騙自己了
很多人以為“創意測得多=爆款概率高”,但事實是:你測試再多,方向錯了,一樣是打水漂。
像彩妝品牌若今天主打職場妝、明天主打派對妝、后天又主打舞臺妝,風格割裂,用戶無法形成品牌記憶。
3C 品牌也常犯同樣錯,例如做手機殼的賣家,一個廣告強調抗摔防震,一個說“輕薄極致”,下一個又宣傳“鏡面自拍好看”,受眾都懵了,賣點跳得太快,沒形成記憶點。
二、測試前先問清楚:你想解決什么問題?
要根據目標定策略:
是想提升新用戶點擊?
還是提升轉化率?
還是拉回曾訪問沒買的顧客?
還是爆款擴量?
做飾品的品牌,可能面臨的問題是“瀏覽多,購買少”,這時候創意就該強化“佩戴展示”和“搭配建議”,而非單純陳列款式。
運動相機如果轉化低,也許是因為顧客不知道它適合哪些使用場景,那就該用“真實生活記錄+戶外運動場景”視頻增強情境感。
三、用市場認知階段做創意分層
廣告創意該對準用戶的認知層級,像搭樓梯一樣,一步步帶他了解你:
完全不認識品牌的用戶(Unaware)
可用“痛點式提問”或“故事化敘述”吸引注意:
彩妝:"總是脫妝的你,有沒有試過這種底妝?"
鞋服:"這雙鞋讓你走一天路都不累,還能顯腿長。"
-
手機殼:"手滑黨專屬保護神器來了。"
2. 已經有問題意識但沒解決方案(Problem Aware)
引導他們知道你產品能解決問題:
飾品:對比圖告訴她,為何簡約項鏈更適合通勤。
彩妝:展示“前后對比”或“對照品牌差異”。
-
運動相機:多機位對比傳統相機拍不出穩定畫面。
3. 知道解決方案但不知道你品牌(Solution Aware)
現在可以秀你的專業和差異化:
鞋服:講材質、講版型、講細節,比如“牛筋大底防滑更適合長時間站立”。
-
手機殼:解釋工藝、用料和額外功能如“隱藏支架設計”。
4. 知道你品牌但還沒購買(Product Aware)
用限時優惠、下單好評截圖、直播優惠等方式刺激轉化。
四、素材一定要“人設與場景對位”
舉幾個常見錯例:
彩妝:廣告文案寫的是“素顏神器”,結果模特化了大濃妝,顧客自然不信。
飾品:賣極簡風耳釘,卻拍了個夸張歐美風大片,調性錯位。
手機殼:說輕薄,畫面卻堆滿功能圖標,失去“干凈”感覺。
你必須讓視覺、文案、人設一致:賣文藝風鞋子就用自然風女孩穿搭實拍,賣戶外運動相機就用山林飛躍鏡頭切入。
五、推薦你這樣做創意測試流程
先看你賬戶里表現最好的廣告,從中找到風格/受眾共性。
用認知階段做分類:你是不是沒投“問題認知”階段的內容?
每次只測試 3~5 條有目的的創意,而不是 30 條“有空就做”。
廣告目標要定清楚:這是要吸引眼球?還是要轉化下單?
-
每周做一次小結分析,用數據說話。
總結一句話:廣告創意不是越多越好,是越準越值錢。
你花出去的每一塊預算,都該帶著“目標+策略”出門。
時尚品牌講感受,3C 產品講功能,但無論哪類,都是在解決人的問題。
理解人心,是你打贏創意戰的核心。
2025年小預算也能玩轉Meta(Facebook)廣告!結構怎么搭?創意咋測?全講透!
為什么你一直燒錢但不賺錢?99%的跨境賣家都忽視了這個指標:LTV
特別聲明:
①轉載部分信息及圖文是出于促進信息傳遞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權利人持相關權屬證明與本公眾號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
②本公眾號原創內容,受著作權法保護,如要引用文章任何觀點請注明出處;如需原文轉載,請聯系小編,經過同意后方可轉載,并標明文章來源,否則將依法追責。

長按二維碼關注
把常識做到極致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