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公眾號根談主理人:蕭幫主,一個專注于跨境電商海外營銷內容分享的創作者。最近有讀者在公眾號后臺留言:催更亞馬遜聯盟相關,讓失蹤人口又一次回歸的機會
以上內容都比較片面,本來打算以亞馬遜聯盟平臺(如Levanta)作為切入口來介紹,但是想到聯盟平臺都只是工具(執行)的一環,在做亞馬遜賣家營銷之前,我們要學會Know What,其次才是Know How。對于任何一個新營銷渠道,在不了解其背后的邏輯和運作方式,貿然去做,要么是早起的鳥兒有蟲吃,要么是早起的蟲兒被鳥吃。為了讓大家更為直觀理解,我畫了一張亞馬遜和獨立站站外營銷渠道對比圖.從下圖中來看出:各位老板有一天把獨立站做大了變成一個電商平臺,那就像亞馬遜。所以各自的站外渠道都是一樣的,常見的站外渠道包括廣告投放,社交媒體,紅人營銷,聯盟營銷,SEO,PR等等,這個在獨立站屬于基礎配置,做獨立站推廣的人都懂,因為流量不是等來的,全靠各個渠道配合推起來。相比在亞馬遜開店,冷啟動會容易一些,因為選對品,大量上新品都享受平臺自然流量的扶植,如果有機會成為亞馬遜1P Partner的VC賬戶,那就到了流量不用愁的地步。隨著亞馬遜入駐的賣家越來越多,頭部賣家壟斷類目和流量,新買家拿不到多少流量,出現僧多粥少的情況,作為頭號獨立站的亞馬遜自然也面臨流量焦慮,開始鼓勵賣家卷站外,去外面討飯吃,為此上線了品牌站外引流計劃(簡稱BRB)首先,做站外推廣就會涉及到合作資源的數據追蹤:其中就包括點擊,銷售轉化之類的數據。而通過聯盟鏈接可以很方便地統計,為此亞馬遜開放了attribution的功能,賣家可以直接給站外資源生成custom tracking link;如果賣家加入了BRB計劃,還可以拿到站外引流的返點,早期我有見過亞馬遜賣家去開Google,Facebook廣告投放,直接投attribution link,要是ROI可以hold住成本,可以愉快地薅亞馬遜羊毛。單純靠站外,不管是Deal發帖,KOL推廣,資源建聯效率比較低,無法快速累積資源。有站外推廣能力的賣家實在少之又少,為此亞馬遜上線了Amazon Creator Connection的功能,通過系統能力的建設,支持亞馬遜賣家在后臺配置傭金,按照效果進行結算,可以理解為把部分聯盟渠道(Amazon Associate)的權限下放給賣家,但是整體來說比較被動,因為當前階段資源類型還是influencer&creator為主,商家無法主動建聯,聯盟追蹤依賴associate link,只是亞馬遜把聯盟傭金轉嫁給賣家。亞馬遜聯盟起步最早,Amazon Associate在整個聯盟行業屬于一家獨大的地位,其聯盟渠道以自營聯盟平臺(In-house)為主,你會發現,其沒有和任何第三方聯盟平臺合作,相較于獨立站主要依賴第三方聯盟平臺的資源池,對比還是很明顯。隨著Attribution API功能的開放,一些新興的聯盟平臺包括Archer,Levanta,Partnerboost等看到了機會,通過撮合聯盟媒體和亞馬遜商家,以亞馬遜BRB高傭金作為基礎,讓流量向那些更主動做站外的亞馬遜賣家靠攏。總結來說:亞馬遜賣家聯盟營銷其實是以亞馬遜賣家為主導的,通過Amazon Creator Connection以及借助第三方聯盟平臺的系統能力,搭建以亞馬遜店鋪為維度的聯盟渠道,整合站外聯盟媒體資源,以CPS付費為主的一種營銷模式。作為亞馬遜賣家,在了解完什么是亞馬遜賣家聯盟營銷,還需要聯盟媒體資源有哪些,才能更方便后期進行招募。前面說過,獨立站聯盟和亞馬遜聯盟渠道的背后的流量類型其實是一樣的,如果你有做過獨立站聯盟營銷,那么亞馬遜聯盟對你來說是得心應手。以收集品牌的商家折扣導航的黃頁網站,常見的折扣網站有Retailmenot,Groupon,Coupons,這些都是獨立站聯盟常見的出單資源類型,也和亞馬遜聯盟有合作。由于Coupon站主要推廣整站維度,加上亞馬遜店鋪的特殊性,在亞馬遜賣家聯盟里面占比很少,除了一些小的Coupon站以PPC的方式在幫你帶量。相信對很多做站外Deal發帖促銷的賣家來說,Deal站就很熟悉。常見的Deal站有Slickdeals,Dealnews,Dealmoon,Hip2save等等。由于Deal站是通過低價促銷的形式推廣單品,天然適合亞馬遜單品推廣邏輯,所以Deal站會是亞馬遜賣家聯盟出單主力,所以你會看到Deal站大部分都是亞馬遜的促銷貼,相比之下,獨立站就很少有成功案例,這個在早期文章其實就有預見成也Deal,敗也Deal,跨境電商Deal論壇推廣那些事獨立站Cashback也是聯盟出單主力,特別是在在歐美國家,通過返利網的鏈接去購物網站獲得返利成為一種習慣,亞馬遜官方聯盟有同感Cashback推廣旗下的自營產品比如Kindle,Music之類的。由于Cashback站點也是以推廣整站作為維度,單個亞馬遜店鋪的拆單歸因邏輯比較復雜,目前并沒有看到返利網能夠支持推廣單個產品或者店鋪。比價購物網站在歐洲有些國家比較盛行,也是獨立站聯盟渠道主要組成部分,但是亞馬遜店鋪大部分產品SKU不多,比價網的接入需要Product Feed作為支撐,對應商家產品SKU有豐富度要求,這塊的量也很難起來,另外CSS類型聯盟客以Google Shopping投放作為主要引流方式。做聯盟營銷,通過做內容獲取流量變現太慢了,而直接通過廣告投放流量的套利在聯盟生態里面其實很常見,在獨立站聯盟生態里面,最常見的Media Buyer能夠出單基本上都是做Brand Bidding,高ROI帶來豐厚的回報讓這類型聯盟客鋌而走險,背后博弈的是品牌方懂不懂,查不查。而在亞馬遜賣家聯盟生態,Media Buy類型聯盟客屬于亞馬遜賣家聯盟出單主力。常見的聯盟客Exon media,RoundForest背后通過大量導購測評站+Google買量賺傭金套利的商業模式。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個品牌既有獨立站,又有亞馬遜,這類型聯盟客的PPC廣告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獨立站Google廣告效果。聯盟流量本質上是錯綜復雜,聯盟客可以同時加入多個聯盟平臺,實現效益最大化,特別是一些內容型的媒體通過Sub Network實現變現效率最大化,在獨立站聯盟這塊典型的代表有SKimlinks,不過這個二級聯盟平臺目前在亞馬遜這塊還沒完成實現對接。但是紅人二級聯盟平臺比如Geniuslink,Joylink等短鏈工具帶來長尾流量還是可觀。獨立站聯盟生態有些做購物轉化優化以及再營銷的Tech Partner,由于亞馬遜聯盟的限制,無法直接合作,所以不作為重點。紅人作為社交流量的主要代表類型,在亞馬遜聯盟生態也占據一定地位,所以亞馬遜有專門的Influence program并行與Associate Program,雖然底層都是聯盟鏈接,但是差異化運營,作為亞馬遜賣家,如果想重點做紅人,可以重點挖掘Amazon Creator Connection,紅人還是傾向使用官方提供最簡單的工具。如果你的產品Listing類目排名很靠前,有大量的reviews,作為媒體網站的編輯在寫導購類型文章,比如deal?roundup,listicle,gift guide,best系統,很容易把你的產品植入進去。這也是亞馬遜聯盟的優勢所在,獨立站聯盟在這塊開發難度較大。當然了,如果亞馬遜產品在review和rating沒有積累足夠多的數據,聯盟合作的開發難度也很大。但是有一定數據積累成熟品牌就比較容易,這塊也是聯盟出單主力。以上幾種聯盟客類型的合作難易度以及純傭出單情況也是有差異的,另外,聯盟渠道如果關注內容渠道占比可以調整預算在各類型資源的比例。聯盟營銷的門檻很低,任何線上產品其實都可以通過聯盟營銷的方式獲取流量;聯盟營銷的門檻又特別高,有些品牌和產品其實很難獲得比較好的預期效果。所以,我一般不建議在沒有做調研分析的情況下,或者當前時機不合適的情況下去做聯盟營銷。前面在分析獨立站聯盟項目成功因素,有總結過一些規律,有些同樣在亞馬遜聯盟這塊適用。對于大部分聯盟客來說,都很現實,無非就是給同樣的流量,看哪個品牌可以獲得最大化收益,關注的無非是品牌,傭金,客單價,轉化率等指標,參考聯盟指標就一個:EPC。首先核心在于產品,產品要有一定的競爭力,比如店鋪有品牌意識,有爆款產品,店鋪商品SKU豐富度,在亞馬遜上面直觀的體現就是產品Listing的排名,reviews,以及rating評分。如果產品Listing數據不錯,那滿足基礎條件。其次看產品客單價以及傭金比例,這個對于Media Buy類型聯盟客的影響尤其顯著。如果產品客單價很低,CPC買量的成本又較高,在傭金飽和得情況下沒有套利空間,聯盟客也很難推廣。以上主要對于亞馬遜賣家聯盟基礎認識,后續中階篇主要會重點介紹亞馬遜賣家聯盟平臺。關于亞馬遜賣家聯盟營銷,如果有交流的讀者,歡迎下方掃碼加微信,暗號:根談讀者,可通過,期待你的見解。
海外網紅營銷101系列
聊聊海外紅人營銷生態哪些事(DTC品牌出海必看)
品牌大使營銷是什么?(以SHEIN為例)
玩轉快閃店,看SHEIN如何做線下營銷?
跟著海外Agency學做網紅營銷
幾十萬海外網紅都在用的紅人博主平臺,LTK網紅營教程
根談|臥底海外紅人FB社群,我發現了海外網紅營銷不為人知的6個秘密!
根談|揭秘出海品牌TK小店月銷百萬美金的法寶
海外紅人營銷沒效果?如何高效與紅人合作并且效果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