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還在用“認知 → 興趣 → 轉化”的舊邏輯制定營銷計劃時,Z世代已經在 TikTok 刷到種草視頻,在 Reddit 群聊中看見討論,然后直接跳轉至 Amazon 或品牌官網下單。用戶的觸達路徑,早已不再是線性“漏斗”,而是充滿跳躍與碎片的“注意力網絡

      在這種“漩渦型”路徑中,紅人營銷成為重要破局手段:他們能無意識地制造發現、在猶豫期提供信任背書,并在購買后形成社群回流,讓品牌在復雜旅程中持續影響用戶。

      今年倫敦 Tech Week 上,《The Diary of a CEO》前內容負責人 Grace Andrews 提出:“The marketing funnel is broken”。她指出,觸點分散、路徑跳躍的現實,讓信息流更像漩渦而非單向下滑。品牌要贏得注意力,就必須在各個節點持續建立相關性與信任感。

      本文將從用戶路徑演變、內容信任機制、系統化運營到平臺賦能,深入剖析紅人營銷如何成為品牌最有價值的增長資產之一

      一、用戶路徑變革:從線性漏斗到注意力旋渦

      過去,我們習慣將用戶路徑看作是線性的:“認知 → 興趣 → 考慮 → 轉化 → 復購”。

      但如今,用戶路徑跳躍且碎片化。他們可能在 TikTok 上第一次刷到品牌,在播客里聽見某位創作者推薦,在 Reddit 群聊中看到討論,最后跳轉到 Amazon 或品牌官網直接下單。

      Grace Andrews 指出:

      “Your customers aren't moving linearly from awareness to purchase. They're bouncing between TikToks, group chats, podcasts, and peer recommendations.”

      這意味著,品牌不再“掌控”用戶路徑,只能在他們跳轉的關鍵節點“恰好出現”

      Google Think Insights研究顯示,用戶平均需接觸 6-7 次品牌內容才會完成一次購買決策,而這些接觸可能分布在完全不同的平臺與語境中。這正是紅人內容的機會點——它天然具備場景化、生活化、不打擾的特性,能夠自然嵌入用戶的生活中,在他們無意識中種草并建立信任。

      二、信任機制重塑:從品牌“說服用戶”轉向邀請“參與共創”

      在廣告觸點泛濫、用戶對營銷逐漸免疫的環境下,信任正從“品牌主導”轉向“社區共創”。用戶更容易相信來自自己圈層、真實可感的內容,而非品牌一次次重復的賣點。這種轉變,讓品牌的增長邏輯從“單向說服”變為“多向共鳴”——用戶既是受眾,也是內容的參與者與傳播者

      無論是Z世代、千禧一代,還是更成熟的消費群體,如今都更信任“真實個體”的表達。他們追隨的不僅是觀點,更是分享者的生活方式、價值觀與情感溫度;而內容的真實感與共鳴度,往往決定了信任能否建立。

      正如Grace所言:“Advocacy is your new acquisition.” “The community becomes your growth engine.”—— 當用戶愿意為你發聲,他們的影響力比任何廣告都更具穿透力。

      紅人內容的價值正在于將品牌語言“翻譯”為用戶語言,并通過情感與真實體驗建立連接。而當品牌意識到這種連接本身就是競爭力時,資源分配和衡量方式也需要隨之變化:

      • 投放預算不僅指向短期轉化渠道,更應支持內容參與與用戶共創;

      • 紅人、社群、UGC 內容應被視為品牌的長期資產,而非臨時補充;通過這些內容與用戶的持續互動,品牌不僅獲得流量和轉化,更在信任和情感層面與消費者建立長期連接。

      • KPI 除了ROI,還應關注用戶的轉發、評論和討論活躍度,衡量品牌在社群中的“被談論度”。


      以美國某高端廚房品牌為例,他們不再單一輸出品牌價值,而是邀請 50 位生活方式紅人共同參與內容構思:有人從“家庭收納”出發,有人從“輕斷食飲食”切入,讓用戶在不同生活情境中自然接觸品牌。這種內容嵌入式參與不僅帶來了 6.2 倍 ROI 的增長,更讓收藏與評論率提升 12%,成為品牌“信任資產”的一部分。

      三、 紅人內容不止是曝光,更是信任鏈的關鍵節點

      在碎片化傳播環境中,真正有影響力的紅人內容,遠不止“種草”那么簡單。它之所以能穿透用戶心智,關鍵在于同時具備以下三大特質:

      • 代入感:以真實用戶視角自然呈現,避免硬廣與說教;

      • 可信度:讓觀眾確信“真在用”,而非“你在賣給我”;

      • 傳播性:易被分享到群聊、評論區,甚至催生UGC,成為社交網絡“私域傳播素材”。


      2025年LTK北美返校季報告顯示,53%的Z世代和千禧一代用戶會關注分享返校內容的創作者。這些內容在購物早期影響更顯著,特別是非計劃性消費中,成為驅動用戶興趣和行動的重要推力。

      換句話說,更具有價值的購買決策多由被信任的創作者“恰巧分享”觸發。這樣的推薦并非品牌刻意推廣,而是通過用戶信賴的聲音,自然激發購買動機。

      四、紅人運營系統化,構建內容資產池

      過去很多品牌把紅人營銷當作“一次性曝光工具”——寄樣、掛鏈接、發視頻,流量在48小時內觸頂,然后就歸零。這種模式雖然能帶來短期銷量,但存在五大問題:

      • 內容無沉淀:紅人發完即止,無法形成復利效應;

      • 觸達鏈路短:缺少猶豫期跟進與復購刺激;

      • 節奏難控:不同紅人內容風格分散,缺乏持續敘事;

      • 數據不積累:難以識別高效紅人與優質內容;

      • 階段不匹配:新品預熱、品類教育等需求無法精準覆蓋


      要突破這些限制,品牌需要把紅人運營從“臨時合作”升級為“長期資產管理”。

      紅人內容不僅僅是曝光,更是最接近用戶視角的內容資產——它可以被反復使用、跨渠道分發,并為不同營銷階段提供內容支撐

      系統化運營的關鍵是:

      標簽化紅人:按內容類型、表現數據、粉絲畫像分類管理;

      內容沉淀與復用:將優質內容導入私域、廣告、郵件等渠道延長生命周期;

      內容資產池建設:記錄紅人表現、場景標簽、粉絲反饋,為后續投放與選人提供數據支撐。

      在今年返校季的合作中,我注意到不少品牌已經不再依賴傳統的“短促爆投”打法,而是選擇與紅人進行持續合作。例如,LTK平臺近期促成的返校季合作中,多家品牌通過“開學購物清單”“預算穿搭挑戰”等形式,把紅人內容貫穿整個返校周期。通過這樣的方式,紅人的情境化內容不僅幫助品牌延長營銷滲透時間,還結合 LTK 熱賣品類榜單和趨勢數據精準選品,實現從內容發現到站內購買的自然轉化。而且,這些經過授權的紅人內容還可以被品牌用于自有渠道,逐漸沉淀成長期可用的內容資產,而不僅僅是即時流量。

      類似的策略也出現在某款智能清潔機器人在北美的推廣中。針對高客單價、決策周期長的產品,品牌將三個月的紅人合作拆分為兩個階段:年中折扣期通過功能導向的內容進行種草,周年慶期間則用場景化、生活化內容營造氛圍。整個項目覆蓋 Blog、論壇、Instagram、YouTube 以及 LTK App 等多個平臺,不僅局限于付費紅人。最終,有超過 43 位紅人主動參與發布,形成從付費曝光到自發傳播的擴散效應。其中還納入了一些北美華人紅人,通過“換新季”等心理敘事,有效撬動了華人社區內的口碑。

      五、平臺賦能,讓內容變成品牌的增長力

      平臺的價值不僅在于“找人投放”,更在于幫助品牌建立結構化的內容運營能力。

      以 LTK 為例:

      • 擁有超35 萬來自歐美、日韓、中東等主流市場的紅人資源庫,支持按人群、品類、受眾風格精準匹配;

      • 內容表現與銷售數據打通,精準識別轉化型紅人;

      • 支持素材歸檔與跨渠道復用,延長內容生命周期,提高ROI;

      • 紅人績效儀表板與數據洞察,助力品牌實時調整策略,實現持續優化。

      • 多個跨境 DTC 品牌通過與 LTK 合作,爆款內容形成“內容飛輪”,持續帶動流量與轉化。


      正如Grace Andrews所言:“You’ve got to be building your brand universe.” 她提醒我們:“未來18個月內勝出的品牌,不是預算最大的,而是最理解這場變革并且行動最快的品牌。”

      這強調,唯有擁抱平臺賦能與內容資產運營,品牌才能搶占先機,實現持續增長

      在這個信任稀缺的時代,紅人已經成為品牌最重要的資產。真正贏得市場的,不是預算最多的品牌,而是那些懂得怎么搭好內容結構、建立信任、抓住社交觸點的品牌。LTK 就是這樣一個平臺——把全球優質的創作者和數據能力整合在一起,幫品牌找到對的人、說對的話、做到從內容到成交的閉環,讓你的產品不僅被看見,還能被真正喜歡并購買。想在海外市場走得更遠,這一步很關鍵。

      大家如果有對LTK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直接填下下面的表單,可以直接聯系到LTK這邊進行建聯以及享有專屬入駐優惠

      專屬表單鏈接:https://wechat.rewardstyle.com.cn/kick-off/form?source=NanxiAug2025


      點贊(43) 打賞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服務號

      訂閱號

      備注【拉群】

      商務洽談

      微信聯系站長

      發表
      評論
      立即
      投稿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