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故我在 01
損語莫言。
不管和別人是什么關系,都不要給人一種刻薄的形象。
挖苦和說損話,或許可以短暫得到自以為是的滿足,但是也容易丟了在別人那里的容身之所。
02
無論是工作還是感情或者很多部分,慢慢的我發現,當我們太執著于結果時,往往容易歷盡千辛卻求而不得、信念隨之崩塌、然后產生強烈的自我懷疑。
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一切業力都是由眾多因果關系共同作用的結果。當你越來越專注自身和事情本身的時候,整個人會變得越來越清醒,整個人的氣運,也會進入一種排毒的狀態。
命運不一定會按照我們的設想和既定的軌道發展,我們需要做的是修煉穩定的內核和平靜的心,去應對突如其來的萬一。
03
比起大量的紅人營銷,我現在更喜歡去發展素人(比較有信服力的客戶)。
一方面是因為廣告和網紅的推廣在人們的心目中當然是有“利”可圖的,而身邊的朋友不是為了推銷,他們自然會得到比較高的可信分。
另一方面是因為,大家都是普通人。如果他們看到一個產品為同為普通人的人帶來了改變,他們會更直觀的覺得效果好。
這里的關鍵是:權威之所以權威,并不是基于其社會地位,而是在于其真誠可靠。
04
運營里我們經常說“用戶思維”,請不要忽略--參與感。
參與感提升里有2個重要的方面:一是想辦法讓用戶參與到產品/服務/創意的創新、改進、提議當中;一方面是讓用戶參與到品牌傳播當中,即粉絲經濟。
互聯網時代啦,大家都很喜歡分享和有主見,每個消費者都有可能和其他素未謀面的消費者在某個社交網絡里相互交流,形成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社群。這個趨勢,是不是要抓???
05
咱就是說,建議剛進職場的實習生和畢業生要少說多聽。因為很多時候雖然新人很有想法,但由于缺乏經歷和經驗,沒有完全理解別人的考慮,沒有結合實際需求去思考問題,會顯得自說自話紙上談兵,暴露專業上的不成熟。
06
有種文案寫法,叫通知用戶。
就是在文案里加入一些特定詞,比如 “NEW IN”“Attention!”“JUST NOW!”“Notice” “incredible!”“Must-have”等。直接,馬上能勾起人的興趣。常用于標題、郵件title、信息流文案、廣告等。
這種文案說真的已經很泛濫了,但是偏偏就是因為有用且好用。當然,自己也得克制點,核心還是明白其中的邏輯和人性,讓用戶看到你的文案,就好像收到了 某個通知一樣,不看可能會后悔。
07
流量一直是互聯網逃不過去的一個話題,雖說現在大家講“質量比流量重要”,但我們必須承認,沒流量啥也干不了,不是嗎?
看到很多人在群里看別人投fb,自己也去投,看別人做YouTube測評,自己也去找網紅做。
追求流量別盲目,再大流量的地兒,你一頭扎進去,未必是你的流量。先搞清楚那里的流量是否和你的產品調性匹配,你的產品是為那個平臺上的人準備的嗎?
別給自己整的心思也廢了,錢也丟進去了,結果連個波紋都沒~
08
有個剛轉行進來的兄臺說,我的產品滿足了用戶剛需啊,為啥做不起來?而且我的產品絕對是和那些大品牌質量一樣的,價格比他們便宜的多,難道不能賣的比他們好?
咳咳~這問題吧,讓人咋說呢。吃飯是剛需,那開個飯店就能暴富?產品質量好價格低,誰知道誰能為你證明?質量價格,還有品牌、服務、形象那些溢價的東西,整不整?
滿足剛需,它只是生意里的一個最基本的配置而已,難的是你如何能在眾多competitors中以及過往用戶購買習慣中脫穎而出,而且還能夠保證這中間有足夠的利潤,才能有信心并且可持續的把這個事做下去。
09
好姐妹兒說想去寺廟逛逛,好多人包括大學生都去了。
我其實很好奇,菩薩們的粉絲畫像是什么?大家都在求什么呢?是什么心理驅使的呢?
當然啦,前段時間也看到了一些文章分析關于為什么現在的年輕人熱衷于去寺廟,蠻有道理的。所以我決定也去看看,哈哈~
Ok that's all,讓我們說句③月再見,④月你好!
End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