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編號(Entry Number)是引用向 CBP 提交的文件的唯一字母數字標識符,以確保進口商品的放行和關稅支付。

      入境編號(Entry Number)


      1986 年 10 月 1 日,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CBP)(前身是美國海關總署)(U.S. Customs Service)對其入境編號系統進行了改革。入境編號現在以 XXX-NNNNNNN-C 共 11 位字母數字代碼的格式顯示,由 3 位申報人代碼(Filer Code),7 位交易代碼(Transaction Code)和 1 位校驗碼(Check Digit)組成。

      CBP 7501 表格第 1 項 Entry Number

      入境編號的前三位代表入境申報人代碼(Entry Filer Code),是 CBP 分配給申報人或進口商的三字符字母數字代碼,當入境申報人代碼被分配并在系統中建立后,每個參與方都被標識為報關行、進口商、承運人或其他申報人,以及他們被授權提交入境申報的地區/港口。

      三位入境申報人代碼的每個位置必須是英文字母或數字,不允許使用特殊字符。入境申報人代碼以下列格式之一分配:

      交易代碼代表申報人分配的七位數的編號。在使用 CBP 要求的格式的情況下,交易代碼使用的編號方案由入境申報人自行決定,可以以任何方便的方式分配。同一編號不能分配給多個 CBP 7501 表格,入境編號(Entry Numbers)重復會導致入境申請文件(Entry Documentation)被拒絕,如果這種情況重復出現將導致申報人失去操作資格。

      校驗碼(Check Digit)是根據前 10 個字符計算的。

      校驗碼計算


      1988 年 10 月 1 日以后分配的入境編號需要一個校驗碼。

      校驗碼的計算公式及具體計算過程可參見之前的文章:CBP 7501 表格 Entry Summary 詳細說明手冊(中譯)


      點贊(1) 打賞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服務號

      訂閱號

      備注【拉群】

      商務洽談

      微信聯系站長

      發表
      評論
      立即
      投稿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