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話題本來昨天就想寫,但是寫到最后發現整個結構歪了,索性今天再來嘗試一下。在正式介紹外貿站的 MVP 原則之前,我覺得有必要解釋一下什么叫做 MVP。

      最小可行性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也就是我今天要談的這個概念。主張用最簡易的產品形式進入市場進行測試,多犯錯、早犯錯,然后根據錯誤以及數據反饋對產品進行快速迭代更新。

      所以把這個概念套用到外貿站的運營上面來,也就是搭建一個最簡單的站點。快速去看關鍵詞在搜索引擎上的表現,以及相關的流量詢盤轉化情況。

      那外貿站最簡單的形式是什么?

      可能最簡單的就是一個單純的單頁面網站了,就類似于投放過程中的落地頁。只不過我們搭建的外貿站落地頁里,不僅要涵蓋產品的信息與公司的信息,還要盡可能在落地頁上植入信任。

      且搭建這種單頁面的落地頁,真的簡單,而且非常節省時間。像平時我們做一個詢盤站,很完善的去做的話,一個月時間肯定是需要的。但是對于這種單頁面網站而言,因為所涉及的內容點要少很多,所以搭建起來會非常簡單。

      所以按照一個月的標準去看,那種信息很完善的詢盤站,我可能只能做一個。但是對于這種簡單的單頁面,在 SOP 很完善的情況下,我一個月內肯定是能做 50 個左右的。

      可能沒試過這種玩法的朋友,可能會好奇,明明搭建一個網站就能解決的問題,為什么要做那么多單頁面。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就是為了測試數據,然后根據搜索引擎的數據反饋,再來決定重點花資源去做哪個。這有點偏「站群」的玩法,但是好像又并不是那么回事,因為后續我們會根據數據表現來重點發展那么一兩個網站的。以至于最后會形成「一兩個主站,一群輔站」,這樣群星拱月的格局。

      這種模式我過去在內容站上玩過,目的就是搶注長尾高轉化流量詞,當時的效果還不錯。畢竟這種模式的重點是去做高轉化的精準流量,而非泛流量。

      也正是基于過去玩內容站流量的一些經驗(最近也聽過這種玩法應用于外貿站的案例),所以我就覺得這種方法在外貿站上也肯定是有效的。且我最近也在實操這種方法,畢竟我的目標是「每天 100 流量能收到 10 封詢盤」。

      至于數據情況,后面有了進一步的進展后再來分享吧。

      如果你能對你行業的轉化詞非常了解的話,真的可以試試這種方式。畢竟有時候一個 100 月流量的 B 端詞,真的是能產生 10 多個、甚至是 20 多個轉化的。那專門用一點資源去專攻這個詞,我覺得從 ROI 的角度考量,是完全值得的。


      點贊(3) 打賞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服務號

      訂閱號

      備注【拉群】

      商務洽談

      微信聯系站長

      發表
      評論
      立即
      投稿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