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別再只說“我很好”了!搞懂賣點和買點,客戶才會追著買
做營銷的人,幾乎都聽過這樣的吐槽:
“我們產品明明比同行好,為什么客戶就是不買?”
“我把所有優勢都講了,客戶聽完就說‘再考慮考慮’,到底問題出在哪?”
其實,很多時候不是產品不夠好,而是你沒搞懂一個核心問題:你說的“好”,是不是客戶在乎的“需要”?
這就牽扯到兩個關鍵概念:賣點和買點??此浦徊钜粋€字,卻是決定成交的關鍵。今天就來好好拆解,幫你把“自嗨式推銷”變成“客戶主動買單”。
先搞清楚:賣點≠買點
先給個簡單的定義,幫你快速區分:
- 賣點:是從產品/商家角度出發,指“我有什么優勢”。比如材質更好、技術更強、價格更低、服務更全……這些是你能提供的價值。
- 買點:是從用戶角度出發,指“我需要什么”。比如能解決我的麻煩、能幫我省時間、能讓我有面子、能讓我少花錢……這些是用戶的真實需求。
舉個例子:
你賣一款運動鞋,賣點可能是“采用航天級緩震材料,重量僅200克”。但對一個每天擠地鐵通勤的人來說,他的買點可能是“走路不累腳,擠地鐵擠一天也不磨泡”;對一個跑馬拉松的人來說,買點可能是“輕便省力,能幫我提升5分鐘成績”。
同一個賣點,對接不同的買點,效果天差地別。如果你只說“航天級材料”,客戶只會想“跟我有啥關系?”;但你說“擠地鐵穿它,比穿皮鞋省一半力氣”,通勤黨立刻就懂了。
賣點是“我有什么”,買點是“你能得到什么”
很多人做營銷時,容易陷入“自說自話”的誤區:把產品說明書上的優勢一條條念給客戶聽,以為列得越全,客戶越會買。
但客戶不是來聽你“炫技”的,他們只關心一件事:買了這個東西,我能獲得什么具體的好處?
比如,同樣是賣破壁機:
- 只講賣點的人會說:“我們的電機功率1500W,轉速45000轉/分鐘,采用八葉刀片。”(客戶內心:這些數字跟我有啥關系?)
- 懂買點的人會說:“用它打豆漿,不用提前泡豆子,5分鐘就能喝到無渣的熱豆漿,早上多睡20分鐘也來得及?!保蛻魞刃模哼@個我需要?。?br>
你看,賣點是客觀事實,買點是事實帶來的“用戶價值”。前者是“我很牛”,后者是“你會爽”。
客戶掏錢的邏輯永遠是:“這東西能解決我的問題/滿足我的欲望”,而不是“這東西本身很厲害”。
3步把賣點“翻譯”成買點,讓客戶覺得“非買不可”
既然買點比賣點更重要,那怎么把自己的產品優勢,變成客戶在乎的需求?分享3個實操方法:
第一步:先挖用戶的“真痛點”,別猜!
很多人做營銷,總喜歡“我覺得客戶需要什么”,但真相往往藏在細節里。
比如,你賣一款防藍光眼鏡,賣點是“防藍光率99%”。但用戶的痛點可能不是“藍光有多可怕”,而是“天天加班看電腦,眼睛干澀到睜不開”“晚上看手機,第二天眼睛腫成核桃”。
怎么挖痛點?多問“為什么”:
- 客戶說“太貴了”,可能不是真的沒錢,而是“覺得不值”(潛臺詞:你的價值沒讓我看到);
- 客戶說“再想想”,可能不是猶豫,而是“沒找到必須現在買的理由”(潛臺詞:你沒戳中我的緊急需求)。
可以做個小調研:找N個目標客戶,問他們“用這類產品時,最煩的是什么?”“如果有個東西能解決這個問題,你愿意花多少錢?”——答案往往比你自己想的更實在。
第二步:用“賣點+場景+價值”公式,把優勢落地
找到痛點后,就可以把賣點“翻譯”成買點了。記住這個公式:
賣點(我有什么)+ 場景(你在什么情況下用)+ 價值(你能得到什么好處)
比如:
- 賣點:一款面霜“含30%高濃度玻尿酸”;
- 場景:“每天早上化妝前涂一點”;
- 價值:“粉底不卡粉,一整天臉都是潤的,再也不用下午偷偷補妝”。
沒有場景的賣點是飄著的,沒有價值的場景是無效的。只有讓客戶在腦子里“演一遍”用產品的畫面,他才會覺得“這東西就是為我準備的”。
第三步:少用“專業詞”,多說“人話”
很多時候,不是客戶不買,是你說的話他聽不懂。
專業術語是給同行看的,客戶只需要“聽得懂、有感覺”的表達。把“我們的技術領先行業”換成“用這個,你能比別人少花一半時間”;把“采用進口材質”換成“用3年都不會壞,算下來每天才5毛錢”——越具體、越貼近生活,客戶越容易被打動。
避開3個坑,別讓賣點“砸”了買賣
很多人明明產品不錯,卻栽在這些細節上:
1.?別堆砌賣點,重點抓1個核心就夠
一款產品可能有10個優勢,但客戶記不住那么多。比如手機,有人只在乎“拍照好看”,有人只在乎“續航久”,把最能戳中目標人群的1個點講透,比說10個點更有效。
2.?別忽略“隱性買點”
除了功能,客戶還可能在乎“面子”“省心”“儀式感”。比如,同樣是賣月餅,有人買的是“好吃”(功能),有人買的是“包裝高端,送領導有面子”(隱性需求)。
3.?別站在自己的角度“教育客戶”
永遠別說“你應該需要這個”,而是“我知道你現在遇到了XX問題,這個東西能幫你解決”。前者是說教,后者是共情。
最后想說:營銷的本質,是“用戶視角”
賣點是基礎,買點是目的。前者決定產品有沒有競爭力,后者決定客戶愿不愿意掏錢。
說到底,好的營銷不是“我告訴你我有多好”,而是“我知道你需要什么,恰好我能滿足你”。
下次推廣產品時,先停一停,別著急列優勢,先問自己:“如果我是客戶,我為什么要買這個?”——想通了這個問題,成交就不難了。
本文轉載請注明出處。禁止二創和洗稿,一經發現將追究責任!!!
(以上,如果覺得有用的話,點個“在看”,轉給需要的朋友吧~下周見?。?/span>個人簡介
Hi 我是Kimi,一個力求只分享干貨的品牌小主管一枚。
關注我,海外營銷知識每月更新。(所有分享都是下班后業余時間總結和發布)
(V:kimi20288交個朋友)。
往期文章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