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圈和外貿圈的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從事谷歌獨立站創業者SEO小平。昨天SEO小平公眾號寫了【超級個體】的一些創業想法。其中提到了 Builtwith.com 這個網站,就靠一個人運營,一年能賺1400萬美元。有微信好友私下問我,是不是把數字寫錯了,一個人能賺1400萬美金的話,那就是人民幣將近1個億了,太夸張了吧。我也再次去查了很多資料,對不起的確是寫錯了,恰恰相反,是我把數字寫少了,BuiltWith 公司早在2022 年營收已達 1,400 萬美元(約 1 億元人民幣),2025 年進一步增長至 3,100 萬美元(約 2.2 億元人民幣)了。這讓我更感興趣要拆解一下他這個玩法了。
先小小廣告一下SEO小平的信息:專注英語以及各個國家小語種獨立站SEO操盤手。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加微信號直接復制?Xiao_Ping_Up?
加我可以進入我們的跨境電商和外貿從業者的SEO交流群,可以免費領取SEO關鍵詞調研資料。

做獨立站的運營的同學們,你們使用過BuiltWith 查看競爭對手嗎? SEO小平一直使用這個免費版本,查看競爭對手的網站情況,之前沒想到過他公司這么賺錢,以為他一直是為愛發電的Free Tool,這幾天我被他的暴利刷新了認知。
BuiltWith 公司是一個程序員,沒有團隊、沒有客服、沒有銷售,僅靠一臺電腦,每年就能躺賺3100萬美元(約2.2億人民幣)!
你沒聽錯,這不是什么幣圈神話,這是一個真實存在的、讓硅谷風投都看不懂的“逆天”案例。更離譜的是,他的客戶,包括谷歌、Meta(Facebook公司)、亞馬遜這些全球巨頭,都是主動找上門,乖乖付費,連催款郵件都不用發 。 ??
這個故事的主角叫Gary Brewer,一個來自澳大利亞的普通程序員 。他的產品叫BuiltWith,一個聽起來平平無奇的網站技術分析工具。 ??

一個“扒網站”的工具,憑什么能成為一臺年入過億的印鈔機?一個“光桿司令”,憑什么能顛覆整個SaaS行業的傳統玩法?
今天,我就用一線實戰的視角,帶你層層剝繭,深度拆解這個“一人公司”的暴利邏輯。這篇文章有點長,但我保證,讀完之后,你對“超級個體”和“自動化賺錢機器”的理解,會提升到一個全新的維度。
躺賺2.2個億?一個“光桿司令”程序員如何顛覆SaaS游戲規則
讓我們先把時鐘撥回到今天,看看BuiltWith這家公司有多“奇葩”。
根據公開數據,BuiltWith的年經常性收入(ARR)高達3100萬美元 。但它的公司結構呢? ??
銷售團隊? 沒有。
客服團隊? 沒有。
工程師團隊? 也沒有。
整個公司的核心運營,就是創始人Gary Brewer自己 。他負責全部的技術開發、維護和更新。唯一的“幫手”,是一名兼職的英國內容寫手,負責打理一下博客 。 ??
這畫面你敢想嗎?當國內的SaaS公司還在為獲客成本高、銷售團隊難管理、客戶流失率居高不下而頭疼時,Gary Brewer一個人,在澳大利亞的海灘邊(我猜的),輕輕松松就把錢賺了。
這已經不是簡單的商業成功了,這簡直是對傳統商業模式的一次“降維打擊”。我們習慣的創業劇本是什么?拿融資、燒錢換增長、組建龐大的銷售和市場團隊、用CRM和各種工具武裝到牙齒、996是福報……
而Gary Brewer的劇本是:一個人,一個產品,一套極致的自動化系統,服務全世界。
這背后隱藏的,是一種截然不同的商業哲學。它告訴我們,在數字時代,一個頂級的“超級個體”,其創造的價值可能遠超一個數百人的平庸團隊。
那么,這個讓無數創業者羨慕嫉妒恨的“一人公司”,究竟是如何煉成的?故事,要從一個程序員最樸素的好奇心開始。

“扒網站”的初心:從個人興趣到用戶追著付費的商業帝國
一個技術宅的業余愛好
故事的起點是2007年,那時的互聯網創業圈遠沒有今天這么喧囂 。Gary Brewer,一個有著9年C#編程經驗的澳大利亞程序員,當時還在一家公司按部就班地工作 。他業余時間喜歡參加悉尼當地的一些創業者聚會,但他發現,相比于創始人天花亂墜的商業計劃,他更關心一個技術問題:“這些酷炫的網站,到底是用什么技術實現的?” 。 ??
他的方法非常原始,也是每個程序員都干過的事:在網頁上點擊右鍵,選擇“查看網頁源代碼” 。通過分析代碼里的蛛絲馬跡,他能判斷出這個網站是用PHP還是Java寫的,用了什么分析工具,或者托管在哪家服務器上。?
一個純粹由個人興趣驅動的想法誕生了:“為什么不自己做一個工具,來自動‘扒’出所有網站的技術家底呢?”
于是,builtwith.com這個域名被注冊了,一個偉大的“一人公司”就這樣在不經意間埋下了種子 。 ??
用戶主動付費的“魔幻時刻”
需要強調的是,在長達四年的時間里,BuiltWith都只是Gary的一個“副業” 。他每天下班后,就一頭扎進這個業余項目里,純粹是出于熱愛和技術挑戰的樂趣。他做了一個免費的網站,任何人都可以輸入一個網址,然后看到這個網站用了哪些技術。 ??
幾年后,一些“魔幻”的事情開始發生。Gary的郵箱里開始收到各種各樣的用戶來信。
“Gary,你的工具太棒了!你能不能幫我一個忙,給我一份‘所有在澳大利亞使用CDN(內容分發網絡)的網站’的列表?”
“嘿,我需要一份‘所有使用Magento(一個電商建站系統)的在線商店’的名單,我愿意為此付費!” ? ?
這些郵件如雪片般飛來,而且幾乎每一封郵件的結尾,都帶著一句極具誘惑力的話:“We would be willing to pay for it.”(我們愿意為此付費) 。 ??
這是什么概念?這就是所有創業者夢寐以求的“產品-市場契合”(Product-Market Fit)的終極形態——市場拉動型商業化。
你不需要教育市場,不需要說服客戶,你的用戶比你更清楚這個工具的商業價值,他們主動定義了付費產品的功能,并且追著你,求你收下他們的錢。
BuiltWith的商業模式,從一開始就不是創始人“設計”出來的,而是被強大的市場需求“塑造”出來的。這也從根本上決定了它為什么不需要銷售團隊——因為最難的“尋找付費客戶”這一步,在產品商業化之前,就已經被用戶自己解決了。
好了,故事講完了。
簡單來說,BuiltWith賣的不是“數據”,而是“可執行的商業情報”。
它的核心是一個覆蓋全球超過3.7億個活躍網站、追蹤超過10萬種網絡技術的龐大數據庫 。但數據的價值不在于其龐大,而在于其“可連接性”。 ??
BuiltWith真正的魔力在于 “running joins across these data sets”(在這些數據集之間進行連接查詢)。 ??
這是什么意思?用我們跨境電商和外貿從業者能聽懂的話來說就是:
找到所有用Shopify / WordPress 的網站,這不牛。
找到所有用Shopify?/ WordPress,并且在服裝品類,并且位于美國,并且每月的技術花費預估超過1000美元,并且安裝了Klaviyo郵件營銷工具的網站——這才叫牛! ??
這種層層篩選、精準定位的能力,就是企業愿意為之付出高價的核心原因。它把茫茫的互聯網,變成了一個可以精確制導的潛在客戶數據庫。

BuiltWith的付費用戶,他們購買的不是一個工具,而是一個“作弊器”。一個可以讓他們在市場競爭中獲得巨大信息優勢的作弊器。
一個銷售團隊負責人,用這個工具花一天時間生成的精準客戶列表,可能比他手下10個銷售打一個月陌生電話的效果還要好。一位客戶就曾分享:“使用BuiltWith的工具,我們已經贏得了兩個客戶,他們為我們帶來了近6萬美元的收入。” 。 ??
這就是為什么BuiltWith的定價可以如此自信,從每月295美元的基礎版,到495美元的專業版,再到995美元的團隊版 。因為它的價值是可以用ROI(投資回報率)直接衡量的。 ??

為什么科技巨頭也為它買單?
你可能會問,像谷歌、Meta、亞馬遜這樣的巨頭,自己就有強大的數據能力,為什么還要付費給一個“一人公司”? ?
原因很簡單:專注和中立。
市場份額分析 (Market Share Analysis): 谷歌需要知道,在全球前100萬的網站中,有多少在用Google Analytics,又有多少在用它的競爭對手Adobe Analytics或Matomo 。這些宏觀趨勢數據,對于他們的產品戰略至關重要。 ??
競爭情報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亞馬遜的AWS云服務部門,可以利用BuiltWith實時監控有多少大客戶開始試用微軟Azure或Google Cloud的服務,從而提前介入,防止客戶流失 。
投資與并購目標篩選 (M&A Targeting): Meta的投資部門,可以通過追蹤各種新興技術(比如某個新的JavaScript框架或AI庫)的增長曲線,來發現潛在的投資或收購目標 。 ??
對于這些巨頭來說,自己去從頭構建一套覆蓋全網的、持續更新的技術追蹤系統,成本和精力投入將是巨大的。而BuiltWith已經在這個極其垂直的領域深耕了十幾年,其數據的廣度和歷史深度是難以替代的。花幾千美元買一份現成的、中立的第三方報告,無疑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

零銷售、零客服、零團隊、真需求:極致自動化的“一人公司”哲學
現在,我們進入最核心的部分:BuiltWith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答案是兩個詞:產品和自動化。
解構“三零一真”運營模式
零銷售團隊:?BuiltWith的銷售員就是它的免費產品本身。它的免費網站查詢功能和Chrome瀏覽器插件 ,就像是伸入市場的一個個毛細血管。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開發者、營銷人員、銷售人員出于好奇或工作需要,使用這些免費工具。
零客服團隊:?這是Gary自動化哲學的極致體現。早期,當用戶遇到問題發郵件詢問時,Gary的做法不是寫一長串文字回復,而是直接錄一個20秒的操作視頻,把解決方案演示一遍,然后把視頻鏈接發過去 。
零工程師團隊:?這點最好理解,因為Gary自己就是那個唯一的、頂級的工程師 。他堅持使用自己最熟悉的C#語言進行開發,這保證了極高的個人效率 。
真需求:BuiltWith 沒去做復雜卻無用的技術監測,而是瞄準營銷人 “想知道競品用什么工具獲客”、開發者 “快速判斷合作方技術實力”、投資者 “靠技術趨勢找風口” 的剛需,用 “一鍵拆網站技術棧” 的功能,把這些群體的 “撓頭事” 變成 “一分鐘搞定的事”。“用戶的真實需求”不是技術自嗨,而是痛點解藥。 只需精準擊中某類用戶的 “高頻痛點”,讓他們覺得 “沒這個工具,我的工作效率會掉一半”,自然愿意主動付費。
SEO小平的粉絲們會反問,這種【超級個體,一人公司】是技術大佬玩的,我們普通的外貿業務,和跨境電商運營學不了,技術門檻太高了
所以SEO小平提煉的五條針對我們普通SOHO或者跨境運營人員的核心啟示:
1.解決一個真實、細分的難題(最好是你自己的難題)
?BuiltWith的起點,是Gary想為自己解決一個“如何快速看網站技術棧”的問題。當你為自己創造工具時,你就是最挑剔的“用戶一號”,你對需求的理解會遠超那些紙上談兵的產品經理。從一個你自己感同身受的痛點出發,是打造偉大產品的最佳起點。
2.讓市場拉動你,而不是你推動市場
先通過免費工具、優質內容或開源項目,為市場提供切實的價值。然后,仔細傾聽用戶的聲音。他們會用腳投票,甚至會直接告訴你,他們愿意為什么樣的增值服務付費。這是最自然、最強大的產品市場契合方式,它能幫你省掉數百萬的營銷試錯成本。
3.產品是最好的銷售員
?與其花錢養一個龐大的銷售團隊,不如把資源投入到產品本身。打造一個能提供即時價值、用戶體驗流暢、能讓用戶從免費到付費的轉化路徑清晰明了的產品。當你的產品能自己“說話”時,客戶會主動找上門。
4.無情地自動化,守護你的專注力
?把“能被自動化的任務,絕不手動處理第二次”作為你的行為準則。無論是客戶支持、內容分發還是數據報告,都應該思考如何將其系統化、自動化。你節省下來的每一分鐘,都應該投入到你最核心、最不可替代的工作上。專注力,是“超級個體”最寶貴的資產。
5.利潤就是自由
?Gary之所以能拒絕VC的誘惑,拒絕走上“規模化”的傳統道路,根本原因在于他的公司從早期就擁有健康的利潤 。盈利能力讓你擺脫對外部資本的依賴,讓你擁有說“不”的權利。這,才是“超級個體”追求的終極自由。 ??
這,或許才是屬于我們每個外貿SOHO、普通技術人、運營人、創業者的,最值得追求的星辰大海。
加我可以進入我們的跨境電商和外貿從業者的SEO交流群

未來已來,唯變不破。2025年11月22日-23日SEO小平的外貿獨立站SEO陪跑課開始報名,歡迎報名參加。要報名SEO小平獨立站SEO陪跑課的加微信?Xiao_Ping_Up?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