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老師,我這個關鍵詞排到谷歌第一頁了,流量也上來了,為什么就是沒詢盤?” 這句話,SEO小平經常從陪跑學員或者一些焦頭爛額的老板那里聽到。 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我都會問他們:“你們自己公司內部總結過原因沒?” 得到的答案無非是那幾句聽得耳朵都起繭的話: “可能是你們的業務員跟進不及時”、 “你們的落地頁按鈕顏色不夠醒目”、 “進來的流量不夠‘精準’”。 我說句實話,這些都是過于表面的借口,無論什么時候上述這幾個理由能成立,這是寫都是“萬能的理由”,不是診斷。他們把責任推給銷售、推給設計,就是不敢承認一個根本性的問題:他們的策略從一開始就錯了。他們花了數月時間,投入了大量金錢和精力,去玩一場“取悅算法”的游戲,卻完全忽略了這場游戲的真正目的——取悅那個最終會簽下采購訂單的客戶。 這才是問題的根源。不是你的按鈕顏色不對,也不是你的銷售偷懶,而是你的網站從頭到尾都在跟一個機器(谷歌爬蟲)對話,而不是在跟一個活生生的人(你的潛在客戶)溝通。 今天,我要跟你聊一個詞,叫SXO(Search Experience Optimization,搜索體驗優化)。別被這個新潮的英文縮寫嚇到,行業里總喜歡發明一些新詞來顯得自己高深。 SXO的本質,就是我這幾年一直在我的陪跑學員中反復強調的那個簡單而有力的道理:別再把你的網站當成一份寫給谷歌的簡歷,要開始把它當成你公司最牛的、7x24小時在線的王牌銷售。 為什么過去幾年我們大部分人都走錯了路,以及如何回到那條唯一能通往“訂單”的正確道路上。 我們過去幾年做的很多所謂“SEO”,陷入了一個被技術指標綁架的怪圈-- 回想一下,你是不是每天都在癡迷于下面這些事情? TDK規則:沒完沒了地調整標題(Title)、描述(Description)、關鍵詞(Keywords)。為了所謂的“最佳字符數”和“關鍵詞密度”,把一句話翻來覆去地改,最后寫出來的東西機器人愛看,但正常人一看就覺得索然無味,根本沒有點擊的欲望。那句話就像一句毫無感情的廣告語,而不是一個能解決問題的答案。 H標簽層級警察:頑固地認為H1標簽里必須包含核心關鍵詞,H2標簽里必須包含次要關鍵詞。這種僵化的規則,把一篇本可以寫得生動有趣、邏輯自然的內容,變成了一個堆砌關鍵詞的、可預測的死板大綱。它完全忽略了自然語言的流暢性和用戶的閱讀習慣。 工具分數崇拜:極度依賴各種SEO工具給出的“網站健康分”。我有一個學員,之前找的服務商花了整整三個月,把他們網站的“SEO分數”從75分優化到了95分,報告做得非常漂亮。但就在這三個月里,他們最主要的競爭對手,一個網站分數只有60分的“差等生”,卻簽下了兩個大單。為什么?因為那個“差等生”的網站,雖然技術分不高,但實實在在回答了客戶最關心的問題。 為什么這么多人會陷入這種技術的牢籠?這背后其實是一種深層的心理需求。做生意、做營銷,本質上充滿了不確定性。而技術SEO的這些清單,比如“優化100個頁面的H1標簽”,是具體的、可衡量的,能給你一種“我今天完成了任務”的掌控感和成就感。你可以拿著一份全是綠色對勾的報告去跟老板交差,顯得自己很專業、很努力。 當然 SEO小平不是反對大家自行這種“任務清單”,這是網站初期必要的SOP,SEO小平自己公司的同事做SEO也是有這樣的List去執行SOP的。 相比之下,去理解一個遠在德國的客戶,他那復雜、情緒化甚至有點不理性的采購決策過程,就顯得非常模糊和混亂。這件事沒法用一個簡單的分數來衡量。因此,技術SEO就成了很多營銷人的“避風港”。它讓我們感覺很忙碌、很高效,但實際上,這種忙碌往往與最終的商業結果(訂單)毫無關系。 從技術SEO轉向SXO,不僅僅是優化手法的轉變,更是一次企業文化和思維模式的革命。它要求我們放棄對確定性的執著,轉而擁抱模糊的、定性的用戶洞察,并且相信這些洞察比那些漂亮的、可量化的技術指標更有價值。這,才是大部分企業轉型SXO最難跨越的坎。 我們必須從根本上重新定義我們做網站的目的。記住,你網站的目標不僅僅是為了排名。排名只是一個副產品。你網站的唯一目標是:讓一個遠在萬里之外、從未聽說過你公司的潛在客戶,在瀏覽你的網站后,感到被充分理解、對你產生足夠信任、獲得所有他需要的信息,最終心甘情愿地給你發來一封高質量的詢盤。 “我們的客戶畫像是‘David’,一位45歲的英國采購經理?!?/span> 這種傳統的用戶畫像,恕我直言,一點用都沒有。 它就像一張平面的紙片人。它告訴你什么了?什么都沒有。它沒告訴你,David為什么會在凌晨兩點還在搜索新的供應商?他的老板最近給了他什么壓力?上一次設備故障給他們公司造成了多大的損失?他最擔心的問題是質量、交期還是售后服務? 這種靜態的、人口統計學維度的畫像必須被拋棄。我們要建立的是“動態畫像”。因為一個客戶不是一個靜止的狀態,他是一個動態的流程。他在不同階段的需求、使用的語言、思考的模式都在不斷變化。我們的任務,就是把這個動態的演變過程描繪出來。 這是連接搜索數據和用戶洞察的第一步。你要明白,用戶搜索的每一個不同的關鍵詞,都代表著他處在一個不同的心智狀態。 舉個例子: 一個搜索“industrial CNC machine”(工業數控機床)的用戶,他正處于認知階段。他可能剛開始了解這個領域,需要的是科普性的、宏觀的介紹。 另一個搜索“5-axis CNC machine for titanium alloys price”(用于鈦合金的五軸數控機床價格)的用戶,他已經進入了考慮階段。他需求明確,開始關注具體參數和成本,需要的是詳細的產品對比和價格信息。 而當一個用戶搜索“Haas VF-2 vs. Doosan DNM 5700 comparison”(哈斯VF-2與斗山DNM 5700對比)時,他已經到了決策階段。他正在做最后的權衡,需要的是強有力的證據,比如詳細的評測、客戶案例、投資回報率分析,來幫他下定決心。 這三個搜索詞背后的,其實是三個處于不同狀態的“David”。你的網站內容,必須能精準地與這三個不同的“David”對話。 光靠分析關鍵詞是遠遠不夠的。你必須走出營銷部門的辦公室。我一直認為,SEO團隊最重要的會議,不是他們內部的周會,而是與銷售團隊和客戶服務團隊的聯席會議。 這里給你兩個可以直接操作的任務: 任務一:找到你公司最頂尖的那個銷售冠軍,問他:“在跟客戶交流時,哪個‘傻問題’是幾乎每個潛在客戶都會問的?”那個所謂的“傻問題”,往往是客戶內心最真實、最迫切的疑慮,它是一個巨大的購買信號。把這個問題的深度解答,寫成你網站的下一篇博客文章。 任務二:找到你公司的售后支持團隊,問他們:“客戶買完我們的產品后,抱怨最多的問題是什么?”把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做成一份售前指南。在客戶購買之前就主動告訴他如何避免這些問題。這會把一個售后的麻煩,轉變成一個售前的信任增強劑。 這不只是一個從認知到購買的簡單漏斗,這應該是一張包含客戶情緒和后勤顧慮的詳細地圖。我要求我的學員必須親手把它畫出來。 列出所有觸點:從客戶第一次在谷歌上看到你,到最終下單,他會經歷哪些環節?谷歌搜索 -> 點擊廣告 -> 訪問落地頁 -> 瀏覽產品頁 -> 下載PDF規格書 -> 填寫“獲取報價”表單 -> 收到你的跟進郵件 -> 與銷售進行電話溝通。把每一個點都列出來。 在每個觸點上標注“痛點”和“爽點”:在每一個環節,問自己兩個問題:客戶此時最大的疑慮和恐懼是什么?我能在這里給他制造一個“小驚喜”嗎? 例如,在“獲取報價”的表單頁面:客戶的恐懼可能是:“他們會不會用垃圾郵件轟炸我?這個報價會不會高得離譜?我多久才能收到回復?” 如何制造“小驚喜”?:當他提交表單后,不要只顯示一個冷冰冰的“感謝提交”。你可以跳轉到一個新的頁面,上面有一段你們總工程師錄制的短視頻,親切地告訴他:“我們已經收到了您的需求,我們的技術專家正在為您準備方案,預計在X小時內與您聯系。在等待期間,您可以先看看這個與您行業相關的成功案例。” 這個過程,會迫使你站在客戶的視角,去審視自己業務的每一個環節。而這種審視,往往會暴露出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公司內部的部門墻。要完成一張有效的客戶旅程地圖,營銷人員需要知道銷售一線聽到的炮火聲,銷售需要理解售后遇到的難題,而產品工程師則需要為營銷和銷售提供最專業的內容彈藥。 所以,SEO小平在外貿陪跑學員中一直強調“讓最懂產品,最懂行業的人來進行網站SEO內容的寫作” 其實就是為了更好的用戶體驗。 所以,SXO從來不是一個可以外包給“SEO專員”的孤立任務。它是一個需要老業務員親自推動的、跨部門協作的組織轉型項目。很多大公司本來就不重視獨立站,所以跨部門協同去“騷擾”別人顯得不合時宜。 理論說得再多,都顯得蒼白。商業世界里,結果才是硬道理。 無論是大型企業,還是小型SOHO團隊,給所有外貿企業一個啟示:你最有價值的內容,往往存在于你產品周圍的“空白地帶”??蛻粼谛枰阒?,會遇到什么問題?客戶在購買你之后,又會擔心什么?在這些地方提供價值,你就能建立起別人難以模仿的競爭壁壘和品牌護城河。 谷歌SEO算法變來變去,算法每天都在變得更聰明,而它進化的終極方向,就是無限接近一個真實的人的判斷力,去獎勵那些能提供最佳人類體驗的網站。你可以繼續嘗試用各種技巧去“戲?!彼惴ǎ@注定是一場必輸的游戲;或者,你也可以選擇領先算法一步,直接去服務好你的最終客戶。 無論未來是AI的GEO稱霸,還是谷歌SEO依舊“老當益壯”。 能夠生存并持續發展的企業,絕不是那些掌握了最刁鉆SEO技巧的公司,而是那些圍繞著對客戶深刻、共情的理解,去構建自己全部數字化業務的公司。他們做的,不僅僅是一個能排名的網站,更是一個能夠抵御算法風暴、持續盈利、備受尊敬的數字資產生意。第一:我們都走錯了路——被“技術SEO”條條框框綁架
“清單式”SEO的思維枷鎖
第二章:回歸本質:SXO不是新發明,是活生生的人的真實需求
第三章:別再猜了!用“動態畫像”看穿你的海外客戶
第一步:把搜索詞當成“讀心術”
第二步:走出辦公室,疊加真實世界的洞察
第三步:繪制客戶旅程地圖
第四章:我親眼所見的成功:那些“不懂SEO”卻拿到大訂單的網站
第五章:你的下一步:SXO不是一項任務,而是你公司的操作系統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