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公眾號,經常更新投放經驗教訓,公眾號回復“微信群”一起加群討論投放技巧,目前14個500人的優化師交流微信群+多個垂直行業交流群。
印象中應該寫過這類文章了,但是發現還是有同學對2.5的出價不太清晰,重新簡單匯總:
一般情況下,UAC.25 理論出價可以直接計算。
UAC 2.5的出價可以根據實際的CPI價格和后續事件轉化的比例來估算出價。
比如CPI 是1,跑的目標行為是付費,付費率是20%,那么這個事件成本是5,通常情況下,我們設置UAC 2.5的時候,可以設置理論價格是5。
不過理論歸理論,實際操作投放時候有出價需要考慮實際情況做調整:
1, 沒什么競爭的時候,理論價格是5,但是實際你的出價可以不一定是5,沒競爭的情況下,我其實一般習慣從1/2的理論價格先出價,比如出成2.5,并且設置一個不太大的預算觀察數據。有可能會出現2.5不夠,要往3或者4之類去增加,但是有很大的概率2.5都夠,主要看競爭情況。
2, 當競爭非常大的情況下,可能你需要出理論價格的同等價格甚至略高,或者見過足夠卷的直接出到目標價格的3-4倍,這在游戲行業和小貸領域都見過。Google比較特殊,出價足夠高他也不是按照你的出價來收費,而是按照第二名+0.01的模式收費,所以你出的足夠高,也不一定能你的真實價格多出來多少(這里的競價邏輯也不是按照你的CPA目標+0.01,而是競價的曝光CPM折算),所以產品轉化不錯的情況下,搶量可以比較狠一些,存在的風險就是出價太高容易導致在前期太容易拿到足夠多的不精準曝光,需要多燒一些錢來度過學習期。
這里的競爭包含了內部和外部:
比如你是個代理商,和甲方一起跑一個產品,甲方出價了5,你出2.5沒啥意義,你可能要出5.5。
如果你是甲方,就你自己跑,但是同類產品和你差不多的品質和轉化率的產品,人家出5, 如果你是新產品,出2.5問題也不大,估計能跑起來,但是跑一段時間后你也只能出到和同行接近的價格(但是你肯定不知道競品的出價,我們是站在乙方身份,對比同類產品在同一個區域的出價情況的得出來的結論)。
實際操作過程中,你還是可以只看內部競爭情況,根據你目標的1/2做嘗試。甚至你是乙方,在和其他乙方+甲方搶曝光的情況下也可以嘗試從1/2 或者2/3之類先出價做嘗試,不行再加。
以上思路基本只針對錢不多的客戶,真有錢的客戶,直接理論出價甚至高于理論出價直接沖,前面幾天扛過去后成本都會回歸到一個合理水平(窮則精準打擊,富則給老子沖)。
另一種情況是多事件放在一起投2.5,這個算法其實可以把每個事件產生轉化都算進來折算比例。舉例說明:
CPI 是1的產品,同時投了25%比例的付費,還有50%比例的注冊,以及25%比例的等級達成一起放在一起投2.5。
這個時候2.5的理論 價格直接出1就差不多了(應該沒算錯吧,我直接把各個事件比例加起來等于1,出價就直接1了)。
但是實操過程中一般我又會略微出多一點,畢竟為了加快學習過程,比如出到1.2-1.5之類,同樣低預算,并且做好降低價格的準備。
// 實際操作的時候,一般不建議多事件同時投放,尤其是差距巨大的事件,因為系統會盡可能學到容易完成的目標,比如舉例里面的注冊。
//但是實際操作中我們還有多事件一起投,假裝投3.0,比如付費事件是綜合了所有付費,但是我還非要把比如大于10,大于20,大于50,大于100的點都混在一起投,這樣大于100的付費用戶,在幾個前面的事件都算做轉化,給這個大額用戶會加權重,印象中這個操作之前也分享過文章。
出海流量玄學研究中心,不定期分享信息流廣告優化師投放技巧,主要內容為海外facebook,google,TikTok ads廣告投放技巧分享,歡迎大家關注,分享內容,也歡迎大家分享更多關于游戲出海,跨境電商廣告投放技巧。
請加知識星球一起討論投放技巧,如有疑問可在星球向我提問
長按圖片加知識星球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