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聲明下:
出于保密,隱藏了行業品類、網站、具體數據等信息; 項目有 2 名核心參與成員,我和另一位小伙伴,她更多是做日常優化和執行;文章和外鏈由外部兼職小伙伴協助;也有配合的產品、研發和運營。
這是我近兩年參與的一個 C 端跨境電商項目。這段 SEO 業務基本從 0 開始,有高峰,也有算法影響的下跌,以及后續的恢復,我覺得分享出來還挺有價值。
而且這個項目正好是國內跨境電商的一個典型階段,就是處于流量渠道擴展和品牌化轉型的階段,所以做了脫敏處理分享出來。
整體回顧一下:SEO 從剛開始不到 100/天 做到最高幾K,接下來經歷 Google 算法嚴重打擊,最后又恢復并創新高,算是有亮點有效果,也有低谷有不足。
第一年 新站上路 順風順水
第一年基本上就是順風順水,從剛開始時不到 100UV/天,做到年底時單日最高 幾K UV。
先說下初始狀態吧,就是整站每天不到 100UV(包含幾個多語言站),品牌詞也在 5 頁之后。
當時分析網站的核心問題是:規模小,網頁僅有 1000個;內容少,產品描述、圖片和視頻、評論等內容都很少;權重低,運營時間較短。
我當時的思路是,先做站內優化打好基礎框架,然后用內容營銷做流量增長,然后參與其他業務推動改善,以及一些技術優化。
所以針對上面問題,我從 4 個步驟去實施 SEO 項目。
框架優化。比如結構化數據、多語言適配等 內容營銷。挖掘用戶信息型搜索詞,整理成文章來吸引流量 業務推動。為保證 SEO 流量增長,需要推動業務來配合,比如發布更多商品、內容更豐富,如高清圖片、視頻等(長期工作) 技術優化。爬蟲抓取優化、網頁性能優化
另外,還有一些基建工作,比如關鍵詞挖掘、SEO 數據報表的搭建等。
上圖是初期設想的頻道架構
在項目實施上,借助各部門的支持,上述需求都實現了,除了幾個跟其他部門有強關聯的、需長期進行的需求。
最后從流量來看,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尤其是 Blog 上線之后,流量基本上是穩定持續的增長,在年底大促時爆發,單日最高達到 3K。品牌詞流量也漲到了第一頁。
上圖是第一年的流量趨勢
所以,這一年還是順風順水的,我也覺得這一年算是行大運,因為太順利了。果不其然,第二年就開始遇到問題,經受考驗了(我反倒覺得是正常了)。
第二年 當頭一棒 穩住心態
第一年雖然有了流量規模,但老板的新需求來了,就是這些內容型流量的轉化率太低,想要更多轉化率更多的流量。
這也能接受,我之前的想法也是先實現流量規模,再逐步實現流量質量。所以針對新一年的目標,制定了這些策略:
熱門關鍵詞項目。主要是通過內鏈和外鏈、專題和子專題的搭建,實現提升熱門產品關鍵詞的排名,來帶來更多的商品類關鍵詞的流量。
內容營銷。就是延續之前的內容策略,不過為了提升轉化,增加導購和榜單的內容比例。
內容優化 - 產品的描述優化。開始逐漸進入站內的產品優化,通過完善商品詳情頁的描述信息,提升其轉化率,且提升 SEO UV。
除了以上核心項目外,還有關鍵詞庫的挖掘和完善、競手 SEO 策略分析、SEO 數據報表的建立、SEO 轉化路徑優化等小項目。
不過很突然,就遇到了 3 月的 Google 核心算法的影響。
之前也有遇到算法,基本影響范圍也就 10~20% 的波動,還可能短期內恢復。但這次的算法影響極大,而且影響周期極長,中間一度跌到接近優化前的流量規模?
上圖是受到Google算法影響的趨勢
如果說上面的增長策略都是對能力的考驗,那算法影響,還包含了心態的考驗。
我先冷靜的復盤了一下,第一年沒有任何作弊的方法,Blog 內容都能解決用戶的問題,內容也是跟品類非常相關的。
我也查看了其他競手網站,其他行業網站,發現基本每個網站都有受到明顯影響。于是就判斷并不是自己網站的問題,只是 Google 升級了算法。
那應該怎么辦?只能咬緊牙,堅持策略。也有嘗試一些針對性方法,比如提升內容更新量,增加一些模塊來提升可信度等。
但真正回暖也是在 8 月后了。大概在 8 月的 Google 核心算法調整后,UV 才開始有效恢復,品牌詞排名也提升到第二名。
再加上年底大促臨近,廣告渠道增加投放引起的聯合效應,SEO 的品牌詞流量也開始增加。
當然中間也有很多其他工作,比如改版使網站更美觀,體驗更順暢;針對第三方評價網站做了優化,提升了整體評分;產品質量的把控、包裝的升級、客服的回復等等都對 SEO 效果有直接或間接的效果。
最后流量完全恢復,流量高點甚至超過了去年。
而且還有一個亮點是,多語言的流量做起來了,有3,4個多語言網站的流量也都有明顯增長,初步實現了流量的多元化。
上圖是流量恢復后的趨勢
當然也有不足,就是商品類流量未達到預期。我復盤了下,雖然有特地做一些外鏈,但網站權重仍有限,而且網頁體驗和內容也有不足,比如列表頁缺少材質、價格等篩選,也沒有多個 SPU 的展示;這背后是對網站運營的參與不夠。
其實這一年終的大促中,借助廣告渠道,網站的流量和銷售額都實現了爆發性的增長。SEO 渠道雖然也有增長,但比例沒那么高,而且轉化率不高,轉化都靠品牌詞。
我感覺跟廣告渠道比,SEO 也遇到了一些局限性:
第一就是靈活性、即時性不足。在大促時期無法靈活調控,爆發性增長 還有一點,SEO 還是非常依靠網站和業務的整體質量。順暢的網站體驗、較高的用戶評價、有競爭力的產品質量,才能支撐 SEO 渠道更高效、穩定、健康的增長。
以上就是2年多的一些經驗總結,算是有亮點也有不足了。如果進一步增長,這個 SEO 業務需要有幾個方向:
網站整體業務能力的增強。比如產品符合用戶需求、網站體驗順暢,產品視覺效果突出、產品質量好,用戶滿意度高。打鐵還需自身硬,做好SEO需要整體業務能力強; 在營銷策略上,可以考慮使用多個渠道聯合營銷的方式,這樣就是圍繞用戶的整個訪問鏈路來優化,而且成本更低更可控;還可以嘗試更高緯的感情敘事的方式(講故事),這是很適合很多 C 端產品的營銷方式,國內很多業務還是太“實”了; SEO 需要提供更高質量的優化。比如 Blog 需要更高質量的把控,可以由負責商品的同事來原創或審核;SEO 需要參與到網站運營中去豐富內容;需要參與到節日運營中,參與專題和子專題的搭建等。
最后,感謝下之前合作的同事和領導,這段經歷真的讓我收獲很多?。
另外也預告下,除了這篇 SEO 部分,后面還有社媒、聯盟,以及業務運營部分。期待能給你帶來一些參考,也期待多交流~???
注:頭圖來自 ChatGPT 生成。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